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4ac479c5010007i8#sort_1 白玛喜饶的BLOG
引言:笔者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地批判唯物主义是由于有感于当今中国日益败落的道德。
解放50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都很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邓小平同志说: “ (社会)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江主席提出要以德治国等。胡主席更系统,提出8荣8耻,系统且配对。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道德这个概念。《易·系辞》中这样叙述: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顾名思义,形而上和形而下是一组对立统一的概念,是没有先后的。
道是万物的本体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章);
器是指固定具体的形和相,包括一切有形和有相的万物;器是本体衍生的万物,《易.系辞上传》说: “ 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
形而上者是本体;形而下者是功用。
本体是功用的本体;功用是本体的功用。
而一切功用必有其相应的形和相,所以换一角度也可以说,本体是形相的本体,形相是本体(衍生)的形相。体、相、用三位一体也。
而道的功用(器)表现在人性方面,称之为德。 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 “ 道 ” ,他说: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但孔子从不讲 “ 道 ” 。子贡曰: “ 夫子(指孔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这是因为道是不可言传,不可思议的。
孔子只讲德,他说:“志于道,据于德。”即有志于道者,须依据于德而言行。
德的核心内涵是仁,《论语》中 “ 仁 ” 字凡一百零九见。
仁者,搏爱也,对人类乃至所有生命(含灵)无条件的爱。
义是在仁的基础上,内心形成高尚的信念和观念。
礼是在仁义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形成的仁义的外在表现形式, 包括风俗、礼节、规范等。礼是实现仁义的手段。仁义是指心,礼是言行,心存仁义者,他的言行才可能合乎礼。缺乏甚至没有仁义的礼教,便会成为小人谋取名利手段。这种礼教是伤害人的礼教,甚至是吃人的礼教。
智是在仁义的基础上对事和理的正确认识 。孔子说: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意思是: “ 心里有仁爱才是美的,判断决择事理,如果心中缺乏仁爱,怎么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呢? ” 没有仁的智,不是正智,是邪智,小则害了自己,大则会毁灭人类!
信是在仁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和相处的忠实,也是人们继续交往和相处的必要条件。
孔子在《论语》中描述和赞叹德的表现形式很多,例如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都是仁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孝是仁义最基本的表现 。
子曰:“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也就是说:以行政、法律治国,人民虽然避免犯罪,但心里不知道羞耻;而以道德、礼仪教化的方式来治国,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简而言之,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和修养,是无形的,是自觉的,是自律的。
我们再看看唯物主义者是怎样定义道德这个概念的,唯物论者认为:人生下来时,大脑是一片空白,一张白纸。所以,人的善恶观念,道德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环境和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和教育形成的。
所以,唯物论者认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现代汉语词典)。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辞海)。三、道德教育和治理腐败,必须倡导宗教信仰
当今国人的道德修养确实让人担忧,让人不得不想大声疾呼!
20 世纪上半叶,在这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年代,中国人放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和儒家文化,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唯物主义思想,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解放后, 在极左年代,人们也为极左的信仰(确切地说是信念)激动过、陶醉过、奋斗过、献身过,可是,到头来,人们失落了,开始怀疑信仰,嘲笑信仰,反对信仰,放弃信仰,剩下的只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没有信仰的生活。
“然而, 人们终究需要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是残缺的生命,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平庸、低级、粗俗的、鼠目寸光的人生 。 ” (当代著名哲学家马建勋语)。
那些犯法的贪官污吏、盗窃者、杀人者,主要的思想根源就是不信因果,不信后世。他们的潜意识告诉自己:只要活着的时候,没有被发现、被抓住,就不用负任何责任。因为人死后,一切责任都不用负了。
这种贪婪和侥幸的心理,在不违法的普通人心中也是极其普通的,例如:普遍存在的小贪小贿的风气,(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赖债不还的风气、赌博的风气、投机的风气、以及更普通的欺骗、诈骗的风气。
有些人甚至连夫妻之间也互相欺骗,没有信任感,更何况其他人,这样的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是可怜的,有再多钱也是可怜的。
《经济管理文摘》2005年第1期《中国与日本的差距——难以置信的事实》中写道:“中国企业的信用记录极差,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呆坏账记录举世无双,仅2000年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高达28.7%, 如果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计算在内,则不良贷款率近45%。
另外,企业拖欠亦足世上少有。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有企业相互拖欠贷款已超过1.6万亿元,造假经济的规模高达1270多亿元。
另据有关部门调查,2001年全国有283家名优企业的650多种产品被假冒产品仿造。
2001年上半年,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共查处各类合同欺诈等违法案件5338起,比前年同期上升61%, 中国的企业坑蒙拐骗的现象正在严重侵蚀这个国家的市场经济。
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目前中国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000亿元左右。
信用正在让中国年轻的市场经济付出代价。而中国的学者到现在才终于开始明白,信用问题的解决,光靠外部的法律监督和内部的企业治理都是不够的,还要靠人们心中的文化乃至信仰。
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被破坏得差不多了,要构建文化资源,中国人不知如何入手。
而日本却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2001年,后现代社会的日本,离婚率才0.23%,是亚洲各国中最低的,而中国离婚率每年都在极速上升。1980年,离婚率为4.75%,到1997年上升到13%。其中,上海在过去20年中,离婚率增加了20倍。”
西方国家的政府对其国人并没有空喊口号式的道德教育,维持他们国人的诚实、善良的品质,几乎靠得是宗教信仰 。
仅从外表来看,西方国家(包括日本)战后几十年的经济迅速复苏和发展,以及他们对原殖民地的政策和其他外交政策表明,他们从 “ 帝国主义强盗 ” 转变成比较文明的富强国家, 是和他们对物质文明的反思、找回信仰、有所觉悟是分不开的; 也和他们敢于自我批评,允许公开批评是分不开的 。
据福建省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彭景舜介绍,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无论运作方式还是运行规范都已臻成熟悉,以美国为例,美国有600多万个慈善机构,三、五个人可以形成一个初具规模运行良好的慈善机构。而在中国,慈善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以福建为例,全省拥有的慈善机构总共才16家,远远没有达到最低标准。
当然,现在西方国家的信仰危机问题并没有解决,他们信奉了两千年的传统宗教 —— 基督教和天主教毕竟受到科学的挑战,而不能自圆其说。佛教虽然受到重视,发展也较迅速,但要普及还差得很远。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恢复了自由。然而,现代的中国人对宗教的误解太深,了解太少。在中国,除了西藏人以外,绝大多数人看来,出家人只是逃避现实生活的废人,信仰和迷信几乎是同义词,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让多数人能够接受、信奉的信仰,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一个不可能真正富强的民族。
笔者在这里大声疾呼,中国所有的有识之士都应该发扬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站出来批判唯物主义,挽救中国人的道德,否则,我们将会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我们将会有更多的苦难来临;我们的人民将会感到幸福和快乐日益遥远。
四、佛法是道德教育最合适的理论依据
a)佛教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理性的宗教。
佛教具有完整的理论、方法、实践体系。佛陀及诸菩萨、大师讲述的三藏(经、律、论)可谓汗牛充栋。
冯沪祥(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客座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哲学系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台湾大学教授)在《中西生死哲学》中这样写道:佛教有三项特色值得分析,第一,佛教是自力宗教,不假外力、天启、神力,而完全依靠生死体验的内省功夫,或由智慧洞见、心性涵养,来发现解脱之道,而其最关心的问题,便是面对生死的问题,以此向外开展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第二,佛教基本上是宗教与哲学合一,这是很重要的特色。因为基督教和回教是宗教,但基本上不是哲学。佛教的真正精华,在强调自力的领悟与内在觉醒,因为人人都有佛性。第三,佛教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所谓 “ 善知识 ” 和 “ 菩萨行 ” 要能相互结合。强调一步一步以实际经验来印证所学的知识。
爱因斯坦说: “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宗教,它将是一个超越个神,放弃了死执教条和主仆观念的宗教。这种宗教,作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物质与精神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对它们(精神和物质)的实践与体验基础之上而产生的宗教,佛教是基于这种理念的宗教。 ” 他还说: “ 如果有一个能够满足现代科学的需求,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
梁启超说: “ 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厌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 ” 。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说: “ 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
几千年来,无数的学说和宗教,逐渐被历史淘汰或只能被少数人、某个民族所信奉,然而佛教经历了三千年的历史检验,不仅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从亚洲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西藏、泰国、缅甸是全世界佛教保存最完整的国家或地区;同时他们也是 20 世纪人类遭受到的最大最多的苦难 —— 战争带来的苦难最少的国家或地区。
二战后,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南韩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现在最富裕的国家或地区,同时他们也是佛教信徒增长速度最快的,佛教信仰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或地区。
现在,欧美等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都非常重视佛教的发展,佛教信徒增长的速度很快。在英国,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佛学是青少年的必修课。
一些西方的科学家,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信奉佛教。一些理论物理学家,也开始用佛教的部分世界观来解释量子力学(科学家们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在美国,佛学也是理论物理学博士的必修课。哈佛大学还有专供人静坐修禅定的场所
b) 佛教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隋、唐、宋、元、明以及清朝前期,都是佛教兴盛的时期,参观一下甘肃墩煌石窟和北京雍和宫即可略见一斑。而这一千多年(公元 600 年左右 —— 公元 1750 年左右),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以来,任何国家不能相比的。
历史学家如果稍有留心的话,就会发现隋、唐、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极其崇奉佛教的。
在佛教鼎盛时期,隋、唐、宋、三个朝代中,上至帝王,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绝大多数人都信奉。虽有唐武宗废弃佛法,但他在开始废佛的第二年后就死去。元朝、明朝与清朝前期,佛教虽然有所起伏、有所衰退,但还是很兴盛的。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出家。康熙、雍正、乾隆都有受菩萨戒。他们都是精通佛法的皇帝。
清朝从嘉庆帝开始,佛教衰退很快。据虚云大师( 1840 —— 1959 )讲述,清朝到咸丰、同治年间,是中国佛教史中最衰败的时期,寺庙几乎被烧光,并且不是洋人烧的,而是汉人烧的。可也正是这个时期,是我国人开始被他国欺压,凌辱的时期,虽然,到民国时期佛教有所好转,但也早已今昔比了。
大家所熟知的,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柳宗元、王维、唐寅、龚自珍、林则徐、章太炎、鲁迅……, 这些多得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都是些 “ 愚昧无知 ” 的虔诚的佛教徒。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鲁迅先生曾经出钱刻印了《百喻经》和《地藏十轮经》,他这样赞许到: “ 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为条贯。 ”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电视节目播出了他常读的书目就有《法华经》、《金刚经》、《大涅槃经》、《般若经》。毛主席为什么读佛经?笔者不想做什么评论,但至少他是在追求真理,希望知道生命的奥秘。
毛泽东在1920年6月7日致黎锦熙的信中写到:“文字学、语言学和佛学,我都很想研究,……希望先生遇有关于语言文字学及佛学两类之书,将书各开示予我”。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57页:“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宣传有神论或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毛泽东在1955年3月8日同达赖喇嘛的谈话中说:“我们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国、把世界搞好,佛教教义就有这个思想……”
解放后,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陆佛教又逐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个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三年大饥荒以及史无前例的 “ 十年浩劫 ” 。
以上这些有关佛教与国家之间的兴衰关系的事实难道都是历史的巧合吗?
我们知道,在现世中,行善未必有善报,行恶未必有恶报,但如果有人因此武断地说:没有因果报应,没有轮回!这种人只是自己骗自己,其实他心里毫无把握,做了坏事,只是口硬心里慌而已!
物质世界是遵循因果律的,否则,一切定理、公式都无从建立,同样,思想、情感、意识也是遵循因果律的。例如:①心想美味口中生涎;②做恶梦时身体出汗;③心中悲痛眼中流泪;④思想支配身体做各种事物。这些简单的常识可以说明心和物是相互作用,缠绕在一块的。
佛法认为心理现象和物质现象都是刹那生灭变化的,是无常的。心念和物质都不是世界的本体,只是现象。万事万物都有前因后果。大到银河系的生起,小到被蚊子咬了一口都有产生地因和缘。没有原因的事情是找不到的。 由因有果,果又成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无有穷尽,就象圆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是不可能中断的。
由于因果的连续不断性,就必然有三世因果,否则,因果之理就不能成立。 事物表现看上去只有生、住、异、灭,其实 “ 灭 ” 又是 “ 生 ” 的因。单个事物的因果关系较好理解,只不过世界万物无数个生命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因果关系就变得复杂起来,而不易被理解而已!
因果的连续性体现在有情生命上就叫轮回。人表面看上去只有生老病死,其实“死”又是“生”的因。
因果的连续不断性是论证人死非断灭的立足点,《瑜伽师地论》中说:“若言五蕴断灭者,蕴体无常,因果辗转生起不绝,而言断灭,不应道理”。五蕴是指组成人之身心的五个方面,包括色(身)、受、想、行、识,五蕴生灭无常而又因果相续不断,前因必生后果,不可能停歇间断。
三世因果是世俗名言中一条永恒的法则,在这个宇宙中无时无处不显现它的存在。一切真善美的道德行为也因此有了依据和保证,一切圣贤立教皆基于此,一切生命求证圆满也必基于此;否则一切世间的美德,一切出世间的解脱都只会成为口中的立论而变得毫无意义,义士舍身成仁,烈女坚贞守节也成了迂腐无义之举。
三世因果只是佛法的基本教义,而佛法更深层次的教义,博大精深,必须通过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才能逐渐悟解,逐渐证实,在此无法详述。
d 、三世因果 .
所谓三世,即前世、现世和后世。这是一组很难讲清楚,但又不得不讲的概念。笔者分三个方面作些的解释。
需要声明一下,笔者只是对佛教有关轮回的教理做了一些肤浅的的解释,但它是形而下的东西,是可经验的,也被无数大师所验证。笔者没有强迫症,只是为了满足有些读者的好奇心而已!
如果读者无法接受这个解释也没有关系,那就等可以验证的时候再去验证吧。如果那时您还能记得笔者的解释,那么对您的后世将是有帮助的。
第一,佛教并不认为有一个不变的灵魂在轮回。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就已不同了,今年的我比去年的我变化更大。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都在刹那变化,更何况后世,但又不能说过去之我、现在之我和未来之我没有因果关系。
例如(1)你去年向某人借了钱,某人今年来讨债时,你不能告诉他: “ 今年的我已经不是去年的我了,你去向去年的我讨债吧! ” 。(2)又如某人做了一件恶事,过了一段时间,他变得极其后悔,那么他是否可以因为悔过而不用再负法律责任或道德责任呢?
今世和后世是不同的人,但后世又是今世的因果继续,是不会中断的。当人死的时候,舍去今世的总外缘,今世的(善恶)总业果成为来世的总业因(内因),当他的中阴身遭遇到后世的外缘时,便形成后世的人生。
现在我们来对上面这段话作些解释,所谓业是指每个人的(善恶)思想和行为,从过去的角度来说,叫业果;从未来的角度来说,叫业因;从因果相续的内在动力的角度来说,叫业力。
大家知道,人的心是有记忆功能的。记忆分为记录和回忆。人的思想和行为――业,即使只有一次,也记录(或者说存贮)在阿赖耶识(第八识)中,而回忆主要是意识(第六识)的功能。当然,有记录不一定能回忆得起来。
人的过去(包括前世)所有思想和行为都记录在阿赖耶识中,构成人的总业。 总业包括本能、习性、品性、信念、习惯、观念等,这是因为思想和行为的重复可加强记忆。
当一个人重复某个行为或接受了一个观点,当重复的次数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观念等(心理学的角度),或者说形成了条件反射(生理学的角度)。例如,中国人有生儿子传宗接代的观念,而西方人这种观念则淡泊的多。
如果继续重复,就形成了习性、品性、信念、潜意识等(心理学的角度),或者说形成了无条件反射(生理学的角度); 当经过无数次重复就成为本能。
人类的本能主要有生存本能、异性相爱的本能、生殖本能、自我保护的本能、对死亡恐惧的本能等等。生存本能是维持生命继续存活的本能,人类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运转都是靠生存本能来带动的。
而人类的习性、品性、信念、习惯、观念却是不尽相同的。
大家知道:改变一个人的习惯、观念就已不算太容易,这要看他的信念、智力和意志力如何;而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性、品性、信念等就更加困难了,俗话: “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改变一个人的本能,对一个凡夫来说,几乎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也是不可能的。
有信仰的人对自己的嗜好、欲念会有所克制,而不会放纵。他们也会努力地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和错误观念。而人类通过修习佛教中的戒定慧,改变其本能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例如有信仰之人的死亡观念是较超然的,当死亡来临时,心态是平稳的,恐惧感是较小的。修行较高的人甚至可以没有丝毫的痛苦和恐惧感。
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被他自己的善恶业力牵引到这个世界上来,除了死亡是可以肯定的,对于未来一无所知,他的潜意识是焦躁不安的、恐惧的 。只是普通人不知道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也不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当他独自一人无事时,这种莫名的烦燥、恐惧、孤独感常常会侵袭,他不敢面对自己,便逃到人群中去,用聊天、游戏、跳舞等娱乐来打发时间,使自己忘记这种心理;或沉浸到艺术里去;现代社会最懒的办法就是打开电视,百无聊赖的打发时间。
当然,一个完全忘我地忙事业或忙赚钱的人是很少有这种心理状态的。请注意,忙事业和忙赚钱是完全不同的。忙事业是一个人为了自己信念或信仰而辛勤耕耘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也可能会带给他名誉和财富,所以,忙事业的人精神是充实的、愉快的;而忙赚钱是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满足肉体上的各种欲望(美其名为享受生活),为了虚荣,为了高人一等而贪婪地追逐金钱。所以,这种人的精神,大多数是贫乏空虚的。有一句话这样说当今中国某些有钱人:穷得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五)提倡佛教信仰是中国和平与安定极其重要的条件。
a)要和平统一台湾,须让信仰更自由。
如果有超过一半的台湾民众希望中国统一,而不愿独立的话,搞台独的政客就不会被当选总统,即使用欺骗的手段当选了,他的真面目也迟早会暴露,当他的真面目暴露的时候,也是被民众抛弃的时候, 所以,要和平统一台湾,关键中的关键在于赢得台湾民众的心,否则就必然要发生战争。
而台湾民众多数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且佛教信徒又是其中的多数。台湾的电视和广播都有佛教频道,佛经流通更加普及,法师讲经常常有上万人去听经。两年前,当西安的佛指舍利被迎请到台湾时,台湾人民用最隆重的仪式来迎接,从飞机场一直到法会主场,沿街都满了人来迎请佛指舍利。台北市长亲自来主持法会。随后,佛指舍利也同样隆重地被台湾其它城市迎请、瞻仰。 。
笔者认识几个共产党员、干部,从信仰佛教后,绝对清廉。但只能躲在家里偷偷地信和修,出门不敢讲,寺庙不敢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党派的党员都可以有个人自己的信仰。为什么我们共产党员不可以呢? 如果共产党员不允许有宗教信仰,怎么可能赢得台湾民众的信服与信任呢?更何况,共产党党章和佛教教义不仅没有相违背、相抵触之处,而且在很多地方是一致的。
党和政府要想拉近与台湾民众之间的思想距离,赢得台湾民众的信服和信任,完成和平统一的大业,就必须要提倡宗教信仰,进一步开放宗教政策
b )佛教徒绝对不会影响国家安定团结。
佛陀教育我们应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四重恩即:众生恩、国家恩、父母恩、三宝恩。纵观中国历史,在佛教传入中国的二千年中,佛教都为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稳定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佛教越是兴旺,国家也越是强盛与稳定。从来没有因为佛教发生过动乱或战争。
基督教等宗教能够有今日的成就,是由于它们的教义超越国家、种族、人类和现世。 但是由于基督教不能超宗教,爱仇敌可以,但决不能爱异教徒。所以有可能会导致宗教战争。 例如:十字军东征,基督教新旧教之间的战争。
现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仇恨和没完没了的流血冲突、英美等国发动的伊拉克的战争都有明显的宗教因素。
而佛教的教义具有大包涵性,太平等性、大慈悲性。能包涵容纳一切宗教的教义,佛法绝不诋毁其他宗教。各种宗教,皆能在某一时间、空间,对某一类众生发生教化与利益的作用。故佛教的博爱与大悲则是无限的,绝对无条件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藏能够和平解放,和西藏人民信仰佛教有直接的关系,而 59 年的骚乱则是由于党中央要废除农奴制,剥夺少数贵族和地主的土地和权力,而使这少数有势力的人挑起事端,而发生了骚乱,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笔者的师傅,喜绕俄热活佛就为和平解放西藏,以及汉藏两民族之间的团结做了多年的工作。而50年代的后期到70年代后期,西藏的佛法遭到严重的破坏,伤害了西藏人民的感情,是我们应该道歉和补偿的。
现在城市的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得更快。对这些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社会闲杂人员和罪犯的道德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佛法中的因果道理。因为,因果之理易懂而又随处可见,只要有心,是完全可以在生活、劳动中通过实践与学习,不断地得到证实的。
印光大师( 1861 - 1940 )云: “ 盖世出世法,均不出乎因果。诚能知因识果,小则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大则治国安邦,举不外是。中华为世界文明古国,屹立数千年,道德文明超他邦,皆导源、受惠于明因果,重伦常。若拔无因果,则中下之士,罔所忌惮,将无所不为,泛滥而不可收拾。故知倡导因果,即推行社会教育,亦建设精神文明要务也 ” 。
缘起:笔者在2002年闭关期间,有感于当今中国的现实,作此陋文(2005年做了一些实例补充)。作为一个受了现代科学教育的虔诚佛教徒,发自内心的祈愿一切有良知、有智慧的人们悲悯这个时代苦难的众生,发起救世度生之心,将诸佛菩萨的因果法则尽心尽力的弘扬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光明。
佛教比基督教更有包容性,欠缺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佛教讲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