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4年哥伦比亚之旅 (3)

(2024-05-22 15:15:24) 下一个

殖民古城卡塔赫纳

加勒比海沿岸的卡塔赫纳(Cartagena)是西班牙殖民时代早期建立的城市,曾经是西班牙帝国在美洲的重要港口之一。这座城市保留了许多殖民时期的建筑和完整的城墙,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卡塔赫纳的旧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许多宏伟的教堂、宫殿、广场和街道,都体现了西班牙殖民建筑的风格。

出了机场,导游径直将我们带到了这座城市的古城,在里面走街串巷。顶着烈日,大家逛街的兴致依然高昂。为什么呢?这个古城太吸引人了。狭窄的街巷,夸张的涂鸦,精美的阳台,稀奇古怪的门窗,对我们这些刚来到这里的游客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走在街上,仿佛穿越到了过去,感受着殖民时代的繁华与典雅。

卡塔赫纳老城

卡塔赫纳老城与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座古城是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中马孔多家族(Buendía family)所居住的城市马孔多的灵感来源之一。在这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城市,神秘、传奇和古迹无处不在。更令人感到魔幻的是,现如今,马尔克斯也成了这座城市的招牌。

穿行在狭窄的街巷之中,鲜花和绿植随处可见的,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生机与色彩。作为旅游热点的这座古城,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追捧,对此怎能不让人百感交集?每当看到古城墙,我都会想起北京的古城,那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城墙竟然叫中国人自己给拆了,真是太可惜了!

入住旅馆后,我们马不停蹄地乘坐马车再次来到老城,观赏老城夜景。夜幕下的老城,灯火辉煌,一派不夜城的景象。一条条灯光点缀的街道仿佛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逐渐展开。坐在舒适的马车上,清脆的铃铛声和哒哒的马蹄声在街上回荡。沿途的古老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神秘迷人,彩色的墙壁、精美的阳台和古老的门窗交相辉映,在这种氛围中,好像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殖民时代的气息。

翌日上午,游览卡塔赫纳老城,率先登上圣菲利普堡(San Felipe Castle)。这座城堡曾是卡塔赫纳的主要防御工事。

圣菲利普堡

圣菲利普堡于1536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建造,目的是保护卡塔赫纳免受海盗和外敌的侵袭。这座要塞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最终于1657年完工。城墙上设有瞭望台和炮台;城堡内部,机关更为复杂。炮台、兵营和地下通道,一应俱全。城堡的设计和使用的材料均属上乘,使得它不但在防御方面坚固实用,而且能挺立到现在成为这个城市的主要旅游景观。

圣菲利普堡

从圣菲利普堡的城墙上可以俯瞰到卡塔赫纳市区以及加勒比海,景色十分壮丽。

领略了圣菲利普堡的战略地位后,导游带着我们重返老城,感觉颇不一般。在冷兵器时代,卡塔赫纳老城一定是固若金汤。经过绵长曲折的历史街区,我们来到老城中心的玻利瓦尔广场。

卡塔赫纳玻利瓦尔广场

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尊玻利瓦尔跃马举剑的雕像。1810 年 4 月,玻利瓦尔在加拉加斯领导大起义失败后,于 1812 年来到卡塔赫纳。他在这里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卡塔赫纳宣言”,并由此再度东征,于1819 年博亚卡战役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

卡塔赫纳可说是玻利瓦尔的中兴之地。

玻利瓦尔广场四周环绕着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包括卡塔赫纳大教堂(Catedral Basílica Metropolitana),总督府(Palacio de la Inquisición)和圣佩德罗克拉弗教堂(San Pedro Claver Church)等。这些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故事,其中的圣佩德罗克拉弗教堂(San Pedro Claver Church)最引人瞩目。

圣佩德罗克拉弗教堂(San Pedro Claver Church)建于十七世纪,当时是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修道院 (Convento San Ignacio de Loyola)。后来,为纪念出生于西班牙的传教士佩德罗·克拉弗 (Pedro Claver),更名为圣佩德罗·克拉弗教堂。

圣佩德罗·克拉弗何许人也?他是个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的维查市(Verdu),并在那里接受了传统教育,学习了神学和宗教知识。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对基督教信仰的深刻虔诚和慈悲之心。为了传播福音,他加入了耶稣会,成为一名传教士。他在成为传教士后,决心要将基督教的慈悲和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为了履行传教士的使命,年纪轻轻便远渡重洋,前往西班牙殖民地,于1610年抵达新大陆的哥伦比亚地区,后来定居于卡塔赫纳。

在这个转运非洲奴隶的港口城镇,他目睹了非洲黑奴被奴役和虐待的情况,深受触动。于是,

他不仅把上帝的福音传给这里的平民百姓,还把基督的关爱送给了位于社会最底层的非洲黑奴。每逢运输奴隶的船只到港,他都会带着食品和药品登船慰问这些可怜无助的奴隶。他还常年奔走于各大种植园,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奔走呼号。据说,在长达 四十年的传教生涯中,他曾为被西班牙人贩卖来的黑人奴隶提供过各种保护,还为数十万黑奴实施过洗礼,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这种纯粹出于慈悲和利他的善行,使圣佩德罗·克拉弗成为反对奴隶制度的早期支持者之一,也为他赢得“奴隶中的奴隶”或“黑人使徒”的称号。

听着关于这位圣徒的故事,来到这座教堂,感觉与参观其他教堂截然不同。

教堂前矗立着圣佩德罗·克拉弗的铜制雕像,形象地表现出这位圣人为社会弱势群体做出的非凡贡献。据导游说,他的个子并不矮,但他在同社会底层的人说话的时候,都会主动把自己的腿弯下来,以免给人家造成压迫感。不用高谈什么“有教无类”、“无相布施”或“大爱无疆”,仅从他的这一生活细节来看,这位传教士后来被封圣,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圣佩德罗·克拉弗的遗体被保存在祭坛的玻璃棺材中

走进教堂,大厅气势磅礴,环形花窗,五彩缤纷,金色祭坛,神圣庄严。当年,圣佩德罗·克拉弗曾在这里传教,好像余音犹在;现在,他躺在大理石祭坛上供人朝拜,依然与世无争。

哥伦比亚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理特征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在卡塔赫纳逗留期间,旅行社专门为我们安排了拉博基亚红树林和哥伦比亚国家鸟园的观鸟活动。

乘车来到卡塔赫纳附近的一个叫作La Boquilla 的小漁村。村子坐落在加勒比海长满茂密的红树林(mangroves)的海滩之畔,以其特有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

登上平底小船,当地渔民带着我们划向密林深处。红树林实为一种野生灌木,将此地的滩涂、湿地和湖泊装扮得颇像江南的芦苇荡。坐在船上能让你想起沙家浜。

渔民表演撒网捕鱼

沿着红树林水道穿越时,导游不时地为我们讲解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植物和动物,挺长知识。茂密的红树林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这里也是各种鸟类和魚虾的活动场所,划船的渔民还为我们表演了撒网捕鱼。撒网的姿势很漂亮,却没捞上来多少鱼。尽管水里的鱼不太配合,但这种活动对我们这些游客来说还是有意义的,是一种体验当地百姓生活方式的一个机会。

下午参加哥伦比亚国家鸟园的半天观鸟活动,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观鸟活动开始前,导游热情洋溢地为我们介绍了各种独特的哥伦比亚鸟类,让我们对这片神秘的自然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哥伦比亚国家鸟园中的大鹦鹉

刚刚进入园中,便闻鸟鸣之声在林中回荡。鸟园根据鸟类的生活习性建有各种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草原和湖泊等,为不同类型的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有些鸟住在笼中,有些鸟则无拘无束。观鸟过程中,一只大鹦鹉居然站到了我的肩上。

这次观鸟之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哥伦比亚独特的生态环境,还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这次观鸟活动,让我领悟到,人类是能够做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是人类有没有这个意愿。

朋友问我,哥伦比亚旅游如何?

我回答:你一定要来!

短暂的哥伦比亚旅行结束了,但那里的一切依然令我心驰神往。从加勒比海的碧海蓝天到安第斯山脉的壮丽山川,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到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都令人难以忘怀。波哥大玻利瓦尔广场旁那只悄然消失的羊驼,麦德林十三街区活力四射的街舞,圣佩德罗·克拉弗含笑的白骨,以及哥伦比亚国家鸟园中那只漂亮的鹦鹉,都蒙太奇般地不时出现在眼前,成为美好记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