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2)
2006 (64)
2013 (1)
2017 (3)
2019 (5)
2021 (1)
十月下旬,是新英格兰赏枫的最好季节。今年这段时间的空闲,成就了我们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美国中西部的十月,秋意渐浓。掠过一路秋色,进入第一个歇脚的城市匹兹堡。这座号称美国工业革命摇篮之一的城市,其钢铁产量曾一度占全国一半,故有“钢城”之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滚烫的炉火造就了它的辉煌,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当年的印记。
进城后,我们率先来到杜肯缆车站(Duquesne Incline)。这条工业革命时期的缆车线路始建于1877年,用于运送工人和煤炭,如今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历史地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车站内的装修保留着那个时代的风采,连售票的工作人员都是清一色的老人,与外面的现代社会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两辆红褐色的木制缆车在陡峭的山坡上一上一下不紧不慢地运送客人。候车的队伍中没有赶路的焦急,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走进车厢,感到时光倒流,似乎回到了小火车盛行的年代。透过车窗,可以看到牵引车厢的钢缆。登上华盛顿山(Mount Washington),出了车站便是一个观景台,位置极佳。匹兹堡市中心就在脚下:阿勒格尼(Allegheny)、莫诺加希拉(Monongahela)与俄亥俄(Ohio)三条河流在这里交汇,恢弘辽阔,气象万千,整个城市像在水中漂浮。
俯瞰全城,河流、桥梁与天际线组成令人心动的画面。据说,匹兹堡有四百多座桥,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之一。
山下的岬角公园(Point State Park)正处在三河交汇处。公园中央那座著名的喷泉,那天没喷水,只有河面上的游船,展示着城市的灵性。
居高临下欣赏了匹兹堡的壮观全景后,我们穿过一座桥来到著名的条形区(Strip District)。这里原是旧日的仓库区,如今却成了城中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
走在条形区,约翰·海因茨参议员历史中心(Senator John Heinz History Center)的红砖建筑异常醒目,尤其是墙角那个硕大无比的海因茨番茄酱瓶子,令人不忍轻易错过。我们顾不上品尝街上的咖啡,便进了这座诱人的红砖建筑。
这座貌似仓库的红砖建筑是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展示着超过250年的宾夕法尼亚西部历史——从早期移民时代、地下铁路运动,到匹兹堡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以及当代的创新发展。
在这个经过精心修复的博物馆内,分门别类的展品丰富多样。海因茨番茄酱的全球传奇、匹兹堡在美国钢铁与玻璃工业中的关键地位,以及这座城市对体育、医学和科技的突出贡献,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隐藏的历史(Hidden History)、西宾夕法尼亚体育博物馆(Western Pennsylvania Sports Museum)等多个展厅将珍贵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直到闭馆,方才赶去条形区体验人间烟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条形区是匹兹堡最接地气和最具活力的街区。这里既有历史悠久的市场,也聚集了众多各种风味的餐厅、咖啡馆和手工啤酒馆。走在街上,咖啡的香气、意大利香肠的味道、街头乐手的歌声交织在空气里,人间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每到一地,我最喜欢逛的地方是大学校园。傍晚时分,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这所由钢铁巨擘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于1900年创办的大学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名声远播,将匹兹堡这个一度黯然失色的城市再次推向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
像许多大学校区一样,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同样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停好车后,但见前方一座哥特式建筑鹤立鸡群。走到跟前一打听,原来是匹兹堡大学的卡特德学习大教堂(Cathedral of Learning),一座42层高的哥特式塔楼,是全美最高的大学建筑,也是匹兹堡的地标。
匹兹堡大学创建于1787年,是美国历史悠久学术声誉卓著的公里综合性大学。其传统开放式校园拥有多种时代的建筑风格,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脉络,与毗邻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连成一体的校园各具特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