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5马耳他度假之旅 (三)

(2025-07-31 12:31:44) 下一个

在马耳他中部小镇摩斯塔(Mosta),矗立着一座让人肃然起敬的建筑——摩斯塔圆顶教堂(Mosta Rotunda)。今天我们驱车前来参观这座教堂,心中充满敬仰与好奇。它不仅是马耳他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也是一段战争奇迹与建筑壮举的象征。

A large dome with many chairs and a statue in i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初见教堂,便被它雄伟的圆顶所震撼——那直径达37米、内高约55米的穹顶,沉静而庄严,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托举在它的肩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圆顶并无任何钢梁或内部支柱,全靠厚重的石墙承托。这种完全靠结构本身支撑巨大穹顶的方式,难度极高,建造于19世纪(1833年动工,1871年完工)更显得不可思议。它也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三大无支撑圆顶教堂,仅次于罗马的万神殿(Pantheon)和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Duomo of Florence)。

然而,摩斯塔教堂不仅令人仰望于建筑之伟,还因一段战时“神迹”而名声远扬。1942年4月9日,纳粹德国空军轰炸马耳他,一枚重达500公斤的炸弹从空中坠下,直接穿透了这座庞大圆顶,落入教堂中央主殿。当时教堂内正有超过 300名信徒做礼拜,但炸弹竟奇迹般地没有爆炸!

A large metal object on a marble surfac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这一事件被信徒视为圣母玛利亚显灵的奇迹,也让摩斯塔教堂成了马耳他人心中的精神圣地。如今,教堂内部陈列着一枚炸弹的复制品(真品已被英国军方处理),静静地诉说着那个惊心动魄又神圣庄严的日子。

站在教堂内仰望穹顶,阳光从窗棂泻下,投射在金色与乳白色交错的墙面上,一种宁静与敬畏油然而生。我凝视着那颗复制炸弹,它似乎在提醒人们:信仰,有时真的能带来奇迹。

这一站,不只是一次建筑巡礼,更是一次灵魂的震撼之旅。

A person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uilding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马耳他的地下圣殿——萨弗列尼地下墓穴(?al Saflieni Hypogeum)是这个国家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为了保护这个遗址,每天开放时间只限八小时,每小时只允许十名游客参观。因人数受限,需提前几周预购门票。我们本想碰碰运气,在售票处被告知今天的参观票已经售罄,但明天的票还剩下三张。为了能亲眼看看这座古墓,先买下明天的三张票再说。

Boats in a harbor with boats in i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离开地下圣殿售票处,我们的行程仍未止步。一路往南,来到久闻其名的马尔萨什洛克(Marsaxlokk),这个名字绕口的渔村,两年前曾短暂停留,如今再访,却已截然不同。

还未走近港口,便听见喧哗的人声与音乐交织,这哪是渔村,分明是走进了热闹的市集!岸边的摊贩比肩接踵,从纪念品、手工艺品到海鲜小吃,应有尽有。空气中弥漫着炸鱿鱼的香味,与海风一起,迎面扑来。传统的鲁祖(luzzu)渔船仍悠然地泊在港湾,船上那些埃及太阳神眼睛图案仍旧炯炯,似乎在静静注视着这片海域的变迁。

若是两年前,我或许会在港边找一处安静处所喝杯咖啡,而今天,只能随波逐流。午餐选在一家街边餐馆,简单点了些煎鱼与烤虾,鱼肉鲜嫩,虾味甘甜。孩子们大快朵颐,边吃边笑,说这里是海鲜自由。

午后略作休息,继续驱车前往圣彼得池(St. Peter’s Pool)。它隐匿在德利马拉半岛的东北角,从停车场走过一段碎石小路,一片碧蓝便豁然在前。我们早已耳闻它是马耳他岛上最受欢迎的天然泳池,但见到岩石平台与清澈水湾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时,还是不免一惊。

年轻人争相从岩石上跳水,动作有的矫健,有的滑稽,但落水之后无不引发岸上一阵阵欢呼与掌声。我们站在一侧,凝视水下的蓝,蓝得通透,蓝得深邃,不愧“天然泳池”之名。

A group of people swimming in a body of wate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孩子们换上泳衣便跃入水中,浮潜的面罩在阳光下闪着光。我坐在岩石上,看着他们在水中自由穿梭,不禁感叹:若是年轻二十岁,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跳水。这里的水域深度适中,既适合游泳,也适合浮潜。孩子们畅游之际,观看了一下周边地貌,风水极佳。对岸的一角的岩石上,有人堆出了一座座玛尼堆,鹅卵石一层叠一层,静静立着。岩湾的热闹与玛尼堆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生出几分敬意。

A rocky beach with a body of wate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圣彼得池,不只是一个让人畅泳的地方,更是将人拉回自然怀抱的所在。在这里,人与水、岩与光,早已融为一体。海天之间,不需要滤镜,便足够震撼。

黄昏时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孩子们还在提醒:“下次再来,一定带潜水相机!”我笑而不语,心中却已把这片蓝,深深地记了下来。

今天终于走进萨弗列尼地下墓穴(?al Saflieni Hypogeum)。这个全球最神秘的地下史前遗址,被认为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大型地下建筑群,具有不可估量的考古和文化价值。

这个史前古墓位于马耳他岛上的一片平凡街区下方,外表极其低调。为了保护这个遗址,马耳他政府不但对参观人数做了严格限制,而且不允许拍照。

导游带着我们进入墓穴后,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座墓穴的现状和历史。墓穴深约十一米,分三层,全由手工凿刻石灰岩而成,总面积五百平方米左右。我们缓缓走下狭窄的通道,进入的是上层,即墓穴最古老的部分。据考证,这部分建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表面粗糙,空气中混杂着一股土腥味。导游解释说,这里曾用于尸体初步腐烂,之后再将骸骨移至更深的层级统一安葬。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人骨和陶器。在昏暗灯光下,气氛有些瘆人。

墓穴的中层最为精彩。这个部分大约建于公元前3300年,岩石表面已被打磨得相当平整,空间也更为开阔,神秘感随之增强。导游将我们带引领到神谕室(Oracle Room)时,示意我们体验所谓的回音效应。一位游客轻咳一声,那声音竟被墓穴吞入又吐出,声波又扩散至四壁,带着诡异的余音。这种精密的声学设计,据说正是为了宗教仪式所设,能让祭司的低语回响如神谕,令人肃然起敬。

转角处,便是神圣圣所(Holy of Holies),这是整个墓穴的精华所在。其天花板不但打磨得线条分明,而且还保留着红赭石绘制的螺旋图案。随着灯光移动,螺旋像某种视觉化的咒语,既庄严又诡谲。学界认为,这可能是欧洲史前最早的壁画之一。在我等凡人眼中,这应该算得上是一道来自史前社会的视觉回声。

最下层,我们未被允许进入,仅在铁栏之外远望。导游说,下层最深处达10.6米,是储水与埋葬贵族的区域,尚未完全开发。黑暗中,这里就像一口吞噬一切的深井,令人不寒而栗。

整个墓穴曾被持续使用超过一千年,出土超过七千具人类遗骸。考古学家在此还发现了许多随葬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那尊小巧却极具张力的“沉睡的女人”雕像。雕像的原作现保存在瓦莱塔的马耳他考古博物馆。可惜的是,我们前天在那里参观时,未能见到她的尊容,不能不说这是为此次行程的一个遗憾。

A stone structure under a white canopy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参观完萨弗列尼地下墓穴,我们又参观了附近的塔尔欣古庙群(Tarxien Temples),也是马耳他最重要的史前神庙遗址。地下与地上,幽暗与光明,死亡与神祇,为我们今天的旅程制造出强烈的反差。

塔尔欣神庙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是欧洲最早的大型岩石结构建筑,也是马耳他巨石文化的代表作。它不像现代神庙那样高耸入云,而是以扁平的水平布局铺展在大地之上,像是古人对天地的一种谦卑模仿。遗址由四座主要神庙组成,最早的一座建于公元前3100年,其他几座则在不同时期逐步扩建。神庙外观并不起眼,走进其中才感到层层错落,深感史前人类建筑智慧的深沉。

A group of stone object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这处遗址被誉为史前石工艺术的杰作,体现了马耳他公元前石器时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建筑技巧和艺术创造力。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半截保存下来的“胖女人”石像,她肥硕的腿部肌肉夸张地伸展开来,头部已失,但身体的安然姿态一如往常。女儿对这尊石像颇为喜爱,说她像《魔戒》里古代的地母神。看了两处古迹,回旅馆的路上又游览了马耳他古都姆迪纳(Mdina),总算满足了女儿来马耳他访古的愿望。

A group of people in the wate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在马耳他的最后一天,我们抛开陆地的喧嚣,选择将自己完全交付给马耳他的海洋。租下一艘私人游艇,从上午开始,我们就投入了一场在碧海蓝天之间流动的旅程,环绕戈佐岛与科米诺岛,探访传说中的蓝湖,体验一整天的漂泊。

游艇起航,海风拂面,一种久违的轻松感涌上心头。我们的第一站是水晶泻湖和海蚀洞。烈日毫不客气地照耀着甲板,但这反倒促成了第一场入海的诱惑。孩子们欢呼着跃入水中,片刻间水花四溅,我也紧随其后。清凉的海水沁润全身,整个人顿时都舒展开来。

A boat in the wate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游艇继续向前,每到一处海湾,我们都尽情跳水、游泳、浮潜。有时停靠在一处僻静的小湾,有时穿行在洞穴之间,阳光透过岩壁缝隙洒落水面,波光粼粼,宛如进入了另一世界。许多洞穴都藏在海岸线的褶皱之中,是被千百年的风浪精雕细琢的杰作,洞里阴凉湿润,即使外头热浪翻涌,走进去却是别样风光。

烈日当空,跳进水中,顿感神清气爽。每停一地,玩够了,船把式再把船开向下一站,又是不一样的风景。走走停停,马耳他群岛最美的几个海湾和海滩,都转了个遍。

这种走走停停的方式,比起以往在烈日下徒步或驾车观景来得更加惬意。想玩水时便跳下海,玩累了就在船上小憩,喝着啤酒吹着风,看着海面一层层铺开,如同撒下的蓝色丝绒。在摇曳的小艇上,看山看水看人,感觉与在陆地上大不一样。

随着时间流转,我们又逐渐驶向今天出发的港湾。夕阳开始西沉,最后一个峡湾的轮廓在余晖中渐渐显现。那一刻,船上没有人说话,只剩下引擎低鸣与海水的呢喃。我靠在船边,看着海面泛起橘金的涟漪,心里忽然涌起一种满足。一整天的漂泊,并没走多远,也没打卡多少名胜古迹,但却感到整个人与大自然融合得这样贴切。

A rock cliff with an elephant's hea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今天,我们用一种最纯粹的方式,把马耳他的夏天装进自己的记忆之中。没有景点打卡,没有紧凑行程,只有人与海的对话,和船身在波浪中轻轻的晃动。也许,这才是度假该有的模样。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