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明,慎终追远生命的意义

(2021-04-03 08:52:38) 下一个

清明之日,不管身居何位,身居何方,人们都会千里迢迢去祖先的墓前扫扫灰尘,拔拔野草,买些鲜花水果,燃香点烛供于祖先面前。这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礼俗仪式。

这个节日,既有慎终追远的思亲泪,也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只有站在祖先坟前,我们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既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一阴一阳一息一生,对亲人的思念,对家族血缘纽带的依傍,都化在这一道道繁复的仪式中,体现了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特有的生死观念和情怀!



 

我有很多年没有回家扫墓了,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总是让在家乡的姐姐代表了不能亲临现场的我去祭拜了。我记得早年母亲生前在闲话中说过一句俗话:清明不祭祖,只当养猪狗。每每想到这里,我就觉得母亲在天之灵一定是骂过我了。

父母的故去越来越远了,他们现在是保佑我们的祖宗了,随着他们的远去我已经没有那么容易想哭了。最初的那几年偶尔会梦到,后来越来越难以梦到了。

有时真的希望有灵魂的存在,能体现另一种生命意义的存在方式也挺好的,这也许并不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我想起早年间有关灵魂的事。小孩子生病了,如果三、五天还不见好的话,家里长辈会在吃过晚饭天黑以后做一件事。过去文化人不多,人们认为小孩子生病若惊吓所致,以致魂不附体,此时即须叫魂收惊使魂魄归来,除病消灾。这个民间习俗在中国沿用了几千年之久,《楚辞》里就有一篇《招魂》,里面的“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便是非常直接的叫魂描写,证明了当时的楚地风俗。

华夏大地东西南北的叫魂仪式各有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叫魂虽然听起来简单,其实准备各种魂引,说道魂辞还是需要一些技术修养的,这样的事在民间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家族里的长辈一般都懂这个,很多父母爱子心切不假他人之手,亲手操持似乎效果更好。

立筷子是常见的叫魂仪式之一,据说叫到作祟的鬼魂后,筷子会立起来,有的时候也立硬币。先在一个碗里放大半碗米,插上三柱香点燃。然后用一个五分硬币在梳妆镜的玻璃面上尝试立住,一边立一边念叨家里去世的长辈,一个一个的念,甚至把认识的周遭的故去的人都念一遍,如果念到谁硬币突然就立住了,负责叫魂的人就会说道一番,接着就开门,把硬币扔出去,念叨着“你回去吧,马上给你烧纸钱,别害孩子……”。

随后用一张红纸烧尽了以后置放在一个有水的碗里往生病的孩子床底下泼去。然后打开房门,这个时候叫魂的父母需要一唱一和的配合,一方先喊:“XXX(孩子的名字)回来没有?”另一方跟着应和:“XXX回来啦。” 一般要喊上十数八腔。喊声由低到高低沉有力,显示出父母对受惊吓的孩子关切的心情。然后关紧房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的魂留下来。据说被叫过魂的孩子!第二天一觉起来就全好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封建迷信,认为叫魂迷信的往往是站在医学和生理角度上而言,但常常忘了人类也是社会动物。实际上,叫魂在社会学研究里被称为“仪式治疗”,普遍认为它起到的是心理暗示和安慰剂的作用。小朋友生病了,被父母用最原始的呼唤来疼爱、关爱,更多的是起到了安抚的作用,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得到了安全保障,解除了心理恐惧就恢复健康了。

那个时候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很少叛逆,他们在父母的声声呼唤中长大,体谅父母养育不易,更知道叛逆会给捉襟见肘的日子带来无妄的烦恼和痛苦,在敬畏中懂得珍惜和感恩,在灵魂深处与血液流淌中成长,能真实的感受生命之根和情感之源。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又到一年一度怀念思亲的时节,一场集体心理治疗仪式即将开启。思念、愧疚、伤痛、爱…  都需要得到宣泄。所以,叫魂也好,扫墓祭祖也好都属于心理治疗仪式。前者是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在亲情上有一种超越灵魂的恩情。后者是有效地心理释放,有愿景的祭祖使拜祭的后人承接祖宗的福报和功德,使后代兴旺、人生顺利!

对于我来说,清明是给我内心的那些念想一个仪式,我习惯静静地独自想一些人,一些事。回望过去,把想念的,怀念的,感念的,纪念的那些人和事,还有青春,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我也想回到自己血脉起源的地方,告慰亲人,让他们知道我现在一切都好!我也想把所有的家国情怀都寄寓在这清明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缅怀逝去,祝福活着!

纵然人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也念念不忘,青山不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农业文化
西湖孤山 回复 悄悄话 阿弥陀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