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2024 (67)
2025 (2)
昨天在文学城看了一篇BBC报道《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我对文章中提到的“思想集市”这个词,特别感兴趣。
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社交媒体对我们交流方式的深远影响,还通过一些专家正反两方面的不同视角,探讨了言论自由与社交媒体内容审核之间的复杂关系。
亚当·坎德布 (Adam Candeub) 是一名法学教授,他告诉BBC,社交媒体两极分化、争执不休、粗鲁无礼、毫无升华,由此,他认为这是进行公共讨论的糟糕方式。
坎德布教授认为,除非内容“当下存在明显的危险”,否则“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思想集市,对不同观点持开放态度。”
生活中的集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地方,百姓喜欢在集市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摊位。在这些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新鲜的蔬菜水果,那些水果色泽鲜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蔬菜则是鲜嫩欲滴;还有各类手工艺品,像是手工编织的精美篮子、独具匠心的木雕等,它们体现着工匠的高超技艺。
集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买家们穿梭在摊位之间,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与摊主讨价还价。摊主们则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介绍着自己的商品。同时,集市上还可能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味,小吃摊位售卖着当地特色的美食,比如香喷喷的烤串、热气腾腾的煎饼等。
集市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不同的人在这里汇聚,人们可以听到各种方言和不同的故事,感受到当地的民俗风情。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间生活集市,是物质的东西,任何人都需要。“思想集市”是人们吃饱喝足后的灵魂聚集所,在这个“集市”中,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见能够自由流通,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声,并被平等地听见。
然而,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社交媒体上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言论自由的本质。它们不仅决定了哪些内容能够进入我们用户的视野,还可能无意中放大了某些声音,同时抑制了其他声音。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变得两极分化、争执不休,甚至充满了粗鲁和无礼。
在算法的操控下,我们看到的信息都是依据我们的兴趣和偏好来推荐的,我们没有关注的声音和观点似乎不存在一样。这种“信息茧房”现象不仅限制了人们的认知视野,也削弱了社会共识的形成能力。
所以,想建立一个跟生活集市一样开放、自由、多样、包容的思想集市,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尊重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避免过度干预和限制;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自律,优化算法设计,确保信息的多样性和公正性;最后,广大用户也应提高媒介素养,学会理性思考和判断,不盲目跟风或传播不实信息。
文学城算得上是我们海外华人的思想集市吗?相比较于国内的社交媒体,文学城算是一个自由的地方。这里聚集了来自相同语言背景,都会阅读、书写中文,却因为成长环境,个人阅历和离开中国时间的长短不同,于是对中国和世界的认知水平也不一样,由此产生了各种思想的碰撞和争吵。这都是正常现象,文学城的推荐管理做得不错,对不同政见和观点的文章几乎能一视同仁,让我们有机会看见不同的观点,听见不同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思想集市。
这是前几天学做的鲜肉月饼和苹果派
共勉!一起努力!
本人还真诚地希望“碰撞和争吵”都是善意地为思想集市建言以及各抒己见,各方都温文而雅,不撕扯不漫骂更不造谣!这样“思想集市必将更为兴旺发达起来!
从北京带回三大盒稻香村的高冰,一盒送亲朋,一盒送邻里,千方百计留下一盒喂自己,每天享受,嘻嘻。
那碟酥皮饼送给你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