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把中国的育人理念带到英国去
文/陶绍军(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收到由彭小玲老师著作的《生活在英国》一书已经已经有些时日了,多想静下来认真读完,然后写一点读书心得,但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充裕的时间,只能断断续续地阅读,断断续续地思考,把零星的思考凝聚于笔端,得到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情结:把中国育人理念带到英国去。
值得庆幸的是作者是深圳的一名教师,对中国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读她的这本著作,应该当着一本育人读本来读。为人之母,把母爱渗透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去,几乎成为该书的一大亮点(当然,全书还有经商的诚信、生活的心态、对亲情的特写、自己创作心得交流以及对许多生活细节的感悟,都值得一读)。透过这种种非常日常的,看似琐碎的生活片段,体现了中国式的育人理念与国外环境的完美结合而光芒四射。
首先,这本书以儿子的成长为中心,来传达一种特别的母爱,而不是一般的儿子成长有多励志走向成功以后,再来书写母爱的常规思维模式,这也许是当下的趋势所致。在中国,独生子女时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人的记忆,对子女的疼爱更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本《生活在英国》的创作意义尤为突出。是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来就是中国式父母的希望所在。尤其是在竞争日益突出的当代社会,对子女的教育资本投入更是中国家长们的重要的家庭支出之一。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去是义务教育任由孩子自由成长,现在是送孩子上幼儿园,读重点中学,买学区房,累得家长们不亦乐乎!考上重点大学,找到好工作,几乎成为现代家庭的希望所在。高成本的教育资本投入成为家长们绕不开的一个弯。我想,这与《生活在英国》一书的创作背景息息相关。
第二,基于这样的理解,来阅读彭小玲老师的这本著作,带你走进英国的家庭生活、亲子教育、社会风貌、人文环境、情感世界就不难理解了。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都没有出国的条件和机会,但通过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带你去周游世界,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人文、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等等。然而,我读《生活在英国》并不是这样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而是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特别是在异国他乡育人的经验总结。因此,读这本书,我总是去学习透过作者的生活细节去梳理她的成功教育思想。
第三,我就沿着这一思路重点梳理一下我通过阅读学习到了哪些育人思想?
1、作者给全书写的前言题目是《儿子,谢谢你成就了懒妈》,由此可见,儿子成为作者心中的几乎是全部,也成为作者创作本书的驱动力。这就是我所说的育人思想是本书的一大亮点的原因。
2、因为儿子考上了有名的大学,这是做母亲的骄傲,也是作者成功育人的见证。在此,为作者感到骄傲,同时祝福彭老师在异国他乡幸福快乐地生活着,一个来自祖国大西南的文学追梦人,因为有缘结识于青年作家网,所以这份遥远的祝福也是最真诚的。
3、站在成功的高度去书写儿子的成长历程:一个懂事的儿子12岁就叫嚷着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一方面体现了儿子少年老成的一面,一方面也透露出一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教育思想。
4、如何培养孩子呢?作者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快乐、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里几乎概括了作者成功育人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5、在前言里,作者讲述了儿子的成长过程,读懂了前言,就读懂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禅悟了作者的育儿经验。比如让孩子领悟刻苦学习,享受生活的理念。苦口婆心地说一千遍,都不如让孩子自己琢磨悟透一次。
6、与英国华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对比:前者逼孩子上私校、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而后者却恰恰相反——不让孩子上私校不参加任何补习班。这又让我想起国内教育的各种私校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来,也许这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教育模式也不例外,跟着潮流兴起。但我想,教育的思想离不开因材施教原则,成才的方式有千万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7、通过本书学习了解一下英国的一些育人方式:动画片,非常地生活化,注意引起孩子怎样快乐地玩,轻轻松松地获得知识。其实就是快乐成长,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的育人思想。英国的学校制度:哪怕教室宽敞,有接收学生的条件,但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许讲人情,校长也没有权利多收学生。
8、通过本书继续了解英国的教育:英国的教育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注重孩子通过玩去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兴趣培养、实际能力的锻炼。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与国内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学校的教育切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感受。这与中国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没有什么两样。据此,作者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多少知识是次要的,孩子的感受好不好、对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才是最主要的。这一观念值得学习和借鉴。
9、鲁迅讲过拿来主义,读本书,英国教育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理方式,作者非常详细地写了出来,我想不能照搬。每一个国家有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方式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个性与学习习惯,每一个老师有每一个老师的知识体系和育人经验。在总的思想不变的情况下,又有千差万别的区别。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10、关于教育,是我写这篇书评的根本立足点。
彭老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来的学生,有机会到英国定居,还喜欢创作,给我们不曾出国的人带来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以及把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带到异国他乡去,像一道光芒一样去照亮自己生活的空间,去感染周围的人,去描写异国他乡的风情,同时还思恋故土情结。在此,衷心祝愿彭老师享受美好生活,写出更多更精彩的生活感悟,将创作推向更高的高度。
此外,通读全书,将零散的生活碎片感悟凝结于笔端是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生活的细节感悟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活生生的底色吗?取材与筛选足以见证每一个创作者的功底。为此,彭老师也非常坦诚地与读者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白天讨生活,晚上写字愉悦自己。”日积月累,成就非凡。正所谓功到自然成。这也非常值得每一个怀揣着文学梦想的追梦人思考和琢磨。
书评作者简介:陶绍军,贵州毕节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百家号注册创作者,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库注册入库作家。现任《珠三角文学》诗歌编辑。
生活把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带到异国他乡,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为生活感到骄傲与自豪,再次祝贺生活!:))
很赞同禾儿的观点!我知道禾儿的儿子也是很优秀的,为我们优秀的第二代骄傲。
书评是策划团队组织的,我喜欢这种不用我操心的形式,禾儿知道我就是一个懒人,哈哈~
确实如此。还好,没有飘飘然,自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哈哈~
谢谢水沫的鼓励!正是因为看见你一本又一本的出书,所以也试试把字变成书的滋味,哈哈~
目前书在国内的网站上挂着,能卖多少本,不是我操心的事,有这么多读者的书评,对喜欢写字的人来说,足够了。
头悬梁锥刺股?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剑桥牛津剑桥牛津剑桥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