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能源问题,至关重要,举世瞩目。它是工业的血液,生活的必需。能源使用,是经济、社会问题,能源开发,是技术、政治问题,乃至成为外交问题。能源外交,方兴未艾。
石油涨价,原油每桶突破75美元大关。替代能源勃兴。太阳能、潮汐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正在全球范围加速推进。
海上风力发电
风能开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李志华 李雪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日益短缺,能源问题日益成为世界性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渐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加快构建我国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已成为能源专家的共识。其中,风能因巨大的潜力和成熟的商业化基础最为引人注目。
近日,第三届亚洲风能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悉,第三届亚洲风能大会是亚洲最大规模的风电展会,是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科技部高新司的大力支持下,由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的,它对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和风电场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
风能开发应用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世界上不少国家的风能已经在新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风能应用状况如何?我国应该如何抓机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
[新闻链接]
风能是指由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据世界气象组织估计,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风能资源应用前景广阔
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其明显的优点: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风能和阳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不会产生辐射或二氧化碳公害,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而且从经济的角度讲,风力仪器比太阳能仪器要便宜九成多。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甚至比水能还要丰富。合理利用风能,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减轻越来越大的能源短缺的压力。
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陆上5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力资源为2.5亿多千瓦,海上风力资源也超过7.5亿千瓦,远远超过可利用水能资源的3.78亿千瓦。
在我国,全国约20%左右的国土面积具有比较丰富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其岛屿,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和内蒙古,风能资源极为丰富。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且运行成本低廉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的风能利用发展很快,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有很大提高。2004年,全国在建项目的装机容量约150万千瓦,其中正在施工的约42万千瓦,可研批复的68万千瓦,项目建议书批复的45万千瓦,包括5个1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这些项目部分已建成完工,2005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达到126.6万千瓦。
风能开发成熟尚需时日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形势很好。在第三届风能大会上,展览产品琳琅满目,各种风机设备、配套产品品种齐全,但在这些热闹的背后,薄弱的风电设备制造业正在拖其后腿。尽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中国风能市场仍然处于不成熟状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风能源开发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严酷的现实是,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正在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强大的制造业是风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德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美国等国的经验表明,风能产业发展无一例外,都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而我国生产厂家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无专业化制造厂,生产规模小、过于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因此,我国风源产业本地化制造比例较低,从而难以降低工程造价和及时提供备件。
高成本、高价格是制约技术商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与同类技术相比,风能生产成本比化石燃料高得多。风力发电的成本是煤电的1.7倍,这就部分削弱了风能推广的经济竞争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其中生产规模小是一个重要原因。风能制造成本仍然偏高。由于能量转化效率低,若要提高转化率,就需要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导致成本上升。
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曾表示,“风电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以风机制造为例。截至2005年,已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和号称要进入整机制造领域的大中型企业已经超过50家。但是,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中国市场本土整机厂商不会容纳太多。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是在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的利好之下,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的开发利用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据悉,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点,并制订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而据专家预测,50年内,风能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30%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