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在看完这些故事就会改变您的人生观、心性、气质、甚至个性和行为。看完之后您还会选择汲汲营营你的功名利禄,还是溷溷愕愕,虚无飘淼的荒度人生,而忽略自由自在的生活, 忽略了生命中最深层的意义,忽略了关爱、珍惜?让我们用敬畏、谦卑、感恩的信念认真的走完此生!
《前世今生 - 輪迴的故事》——美国发现频道(Discover Channel)专题纪录片
美国当代著名灵媒及灵魂学家——埃德加•凯西的解读精华要旨
凯西的解读对人类的本性和灵性发展,给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如人体的七个灵力中心(就是瑜珈所讲的七轮),三层次意识(显意识、潜意识和超意识),物质界三维体验(时间、空间和耐心),等等等等。但在进入完全了解凯西概念之前,有必要理清凯西哲学中的几个根本生活基石:
所有皆相联系,万物都是原一(All Is One)
原一(Oneness)概念是凯西解读之出发点。有一次解读甚至建议那些有兴趣研究灵界法则的人士,先去花6个月时间理解原一法则,然后才有可能开始理解其余的课程!
神秘论(Mysticism)的基础就是万物不同外表后面的同一,其意味着超出光明和黑暗,好与坏,内在和外部世界的区别,在意识的某处,所有极至都归于统一。
凯西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当我们体验过不同外表后面的同一后,我们的挑战则是回到万物世界,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同一的含义表现在我们的所说、所为、所想中。这引出了另一个基石。
生命是有目的性的(Life is Purposeful)
解读告诉我们,生命有个中心的目的。作为原创能量(Creative Energy)的一部份,我们要将灵性生命带入物质世界。“使无限进入有限(making the infinite finite)”。灵性化并不是简单的脱离物质世界的缠绕,而是向物质世界注入灵的性质。
细化到每个人,大家均有个人的人生任务,或称灵魂目标(Soul Purpose)。每个人生来具有的才能、技艺、天资,使我们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提供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既能够提高自己的灵力觉醒,同时也为他人提供机会和帮助。凯西在给出生命解读时,经常给解读人通过提供个人生活宗旨(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来帮助他/她发现人生任务。
生活之路是快乐的冒险(Approach Life as an Adventure)
生活应是对真理的快乐的探索。他命名以他解读为基础的整体疗法医院为“凯西探索和领悟医院”(Cayce Hospital of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医院因经济和合作问题解散后,他和他的支持者们沿用同样的理念建立起“探索和领悟协会”(ARE)。解读反复强调我们只有通过将思想应用于个人生活中才能成长。仅靠说什么是无法使人相信的。他的解读经常强调说,人们应在发现解读信息对他有用后再相信解读,而这必须是通过个人的研究和应用才知晓。对那些想不通过艰苦的个人实践,直接跳到智能和领悟的人,“睡着的凯西”评论说:“将车放在马前面的马车,是无法工作的!”(254-81)
富于同情,免除竞争(Be Noncompatitive, Be Compassionate)
没有任何东西比竞争能够更快地将我们从同一和灵魂目的处引向歧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并不是指在体育比赛中分数的高低,而是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设法超出的心态——一种痲痹灵魂成长的状态,是同情的反面。
同情,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能如我的体会到对方的心境,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并为这种状况的产生觉得有责任。同情同时也是为他人服务——并不仅仅是感觉到大家相互联系,而是做一些有帮助的事情,以让他人更加好的这样一种心态。凯西说:“获得到主面前——或有人称为天堂——的意识层次的途径,是由你曾经帮助过的人建起的”。
对自己负责(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
没有人能代你解决你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但根本来说,每个灵魂应对自己负责任,必须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选择和提高。这个自我负责的原则既是凯西整体疗法的基础,也是凯西灵性发展理论的中心。基督是路,是榜样;祂无法救你。佛也同样,你必须自己选择走祂们指出的路。
在凯西的那个时代,(我们当代也是一样),这种信息与众人认识不合。指责别人是我们不幸的原因,常常是我们的自然选择。事实上,一个人需要很高的成熟度,才能看明白我们自己如何创造了自己的困境。解读说:“大家太习惯于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指责别人上了——包括父母、政府、家庭成员、同事、路人。最好的方法是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发现内部和外部的可用资源去解决问题。这是痛苦的价值所在——寻找和发现回归之路。”
(云思腾编译于 “Essential Edgar Cayce”, by Mark Thurston)
凯西的轮回转世观
轮回转世(Reincarnation)
1901年,24岁的凯西第一次的灵异解读是为自己的喉部毛病而做。但一直到1923年轮回转世(Reincarnation)的概念才由一位俄亥俄州的印刷商人的解读而被推出前台。有趣的是,经过仔细研究凯西的解读,这一概念早在1911年就在一个解读中提出过,但凯西和他周围的人对轮回转世根本没有认识,所以也没有人在意。自1923年后,解读从“身体解读”(Physical Readings)扩展到“生命解读”(Life Readings)。到1945年,凯西共给出有近2000个生命解读,这样我们有了较丰富的信息和资料来讲述东方的观念——轮回转世。
什么是轮回转世?就是我们每个人通过一系列的人世经历和体验,以达到灵魂的发展和完善。凯西的解读并没有给我们以任何人与动物之间的转世案例。这一点与佛教的观点不一样。
解读中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需要认同的是,我们每个人并不是指我们的这个物质世界的身体;甚至不是这个身体有一个灵魂;我们根本就是不灭的灵魂体,是原创能量(Creative Energy)的一部分,在这个三维空间和时间里使用这个身体,去经历、去学习,以使我们每个个体满足与原创能量(或上帝、梵、道、佛)合一(Oneness)的需要和目的。作为灵魂,我们来到这里,利用这个身体去认识我们的原有属性、完善自己。关于灵魂的起源、经历和最终命理(Destiny),在关于灵力修行(Spiritual Growth)里会有详细讲述。
从解读的观点来看,我们每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照著写好的剧本扮演角色(虽然有时候可以这么去看以便理解),而实际上我们都主动积极参与我们的每一个生命历程。而这一历程是由报应(Karma)、自由意志(Free Will)、宿命(Destiny)和恩典(Grace)交织而成!
关于报应律(Law of Karma)
一提到轮回转世的报应律,大多数人的理解是我们面临的困难、经历的亲属关系是我们的“报应(业)”。“报应”一词非常中性,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有贬意。在梵语中,Karma一词的解释是“作为,行为或行动(work, deed or act)”;它被解释成“因果”。尽管解读同意这种说法,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他独特的解释:报应可以简明地定义成一种记忆!报应并不是从类似于“平衡表”里的一堆债务(这些债务来自于我们过去或前世的错误和罪过),需要我们去偿还;而是一个我们潜意识汲取和利用于现世生活的信息源!报应就是记忆!这些记忆存在于我们非显意识里并且施影响于我们的各种能力、正确或错误的决定、与他人的关系。
例如,一个人某一世深受另一位的欺侮并因此含有深深的愤恨逝去,极有可能这一世,他们决定一起解开对他们成长不利的这个结,这样他们可能以夫妻、父子、同事等关系出现。但是他们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情结不断地影响他们的判断,无理由的猜忌、不满、不信任不断地浮现,于是危机出现了,双方都在想为什么是自己的“报应”,去遇到这么个人!
如果某人以原谅和关怀对待危机,那么潜意识的记忆对他不再起作用,因为爱的恩典已将其改变;反之,以打击、迫害或其它非道德手段去解决危机,那么你的任务失败,更多的愤恨和恐惧储存在潜意识中。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冤冤相报”的结果。在凯西的解读报告中这类的例子很多。
下续
以上三个视频打包下载地址:
http://ggraphicc.com/b/ShengMingLunHuiVideo.zip
台湾著名通灵人伶姬探究前世今生
通灵人蔡伶姬,透过特异能力,搭起人间与灵界的沟通桥梁,帮助相欠债或来报恩的“有缘人”,了解前世的因、今世的果……
探究前世今生,催眠是多数人熟悉的方法,但是透过通灵人帮你调阅记录前世今生的“黑盒子”,并为你立即道出因果轮回,对许多人却是个新鲜、陌生的尝试,通灵人蔡伶姬十多年来,就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通灵能力,不只是协助政府侦办白晓燕案,近几年来更透过座谈会上立即通灵的方式,帮助无数在生活、婚姻、事业中遭遇困境的人,检视自己、面对现实,并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力量。
本篇报导特别搜录了伶姬近几年来重要的通灵著作精华,帮助读者更快速地了解因果法则,一起感受生生世世不间断的学习历程。
调阅前世因果 接收灵界讯息
“我想知道和先生的因果?”座谈会上,一位年约四十岁的妇人向伶姬提问,伶姬闭上眼接听画面与讯息,手指也跟着不自主地轻轻摆动,不久后,她道出了一段陈年往事,“我看到了一个野战部队的医疗站,当时妳是护士、妳先生是伤兵,他的身体正好横挡住通道,这个通道正是护士推医疗车必经之路,大概是床位不够吧!那个伤兵没办法住院,可是他伤得不轻,连移动身体的力气也没有。”
“这位护士气坏了,于是托着伤兵的腋下,硬是将他拖到几乎没人看到的偏僻角落,接下来我就不用看了,不管这位伤兵有没有因为妳拖到角落而死亡,这个因果,妳错得太离谱了!妳是护士,救人是妳的任务,妳不但没医治他,还见死不救,妳不只欠妳先生,我想这一世的工作也不会如意。”“妳和妳先生现在怎样?”
“我先生死了,留下两个孩子要我照顾,我的工作的确不太如意。”那位妇人表情落寞地说着自己的遭遇。
伶姬回忆,上门来问因果的,不少是家人年纪轻轻就死掉的例子,有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因为上一辈子,父母欠儿女,这辈子儿女自然没有奉养父母的义务;也有的是妹妹欠哥哥的,哥哥先走了,照顾父母的担子自然就落在妹妹的身上,当然,还有更多是欠另一半的因果故事,刚刚那位妇人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专属的黑盒子 记录你的一生
伶姬强调,不只是一家人才会有因果关系,身边较常往来的朋友前世也多半曾相处过、认识过,当因果关系出现时,双方互动也将因过去世的不同而有亲疏好坏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人根本无法判断彼此的互动到底是这一世的因,还是这一世的果,也因此,“珍惜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情缘”相当重要。
伶姬特别解释,不要以为因果指的都是上一世,可能是前二世、前十世,而因果关系的进行也不是一出生就开始,往往必须等到时机成熟了,也就是类似事件重演了,才会进入所谓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至于前世的发生地点也不一定在台湾,可能发生在另一个国家,特别要注意的是,就连起心动念,也可能对因果发生影响,并记录在属于你的生活日记“黑盒子”里,等你断气回到灵界的那一刻,灵界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记录你一生的黑盒子打开,帮助你快速地重温旧梦。
当然,每个人身上的黑盒子都与老天爷的超级电脑连线,方便将资料作即时处理,巧妙而快速地为你安排下一世。
伶姬表示,因果基本运作模式原则上与加减法无关,一因对应一果,绝非把这一生所有的恶与善加减后才得出一个果,也不可能后功抵前过(除非对方原谅你,不想向你讨债,因果模式走到天谴或劫数,由老天爷接手,才有机会功过相抵),至于民间所谓念经功德回向给往生者的说法,伶姬强调,在她通灵服务的十多年中,从来不曾发现过。
个性影响命运 老天眷顾好人
除了“一因对一果”,伶姬也谈到“先进先出法”的概念,如果没有特殊状况,因果事项的处理通常都是按先后次序来,先发生的先解决、后发生的后解决,而每一世又会再创出一些新因,为下一世制造新的果,当然也有可能是累积了好几世的因,必须等这一世所有条件都符合、因缘成熟了,才会出现,老天爷一定会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平合理的交代,其中,由于债权人对恶因有绝对的优先权,通常都会先处理恶因的部分,也可能在同一世中安排债务人承受好几个恶果,祂们希望世人可以“先苦后甘”、早还早了业。
因果轮回中,“态度”很重要,伶姬说,有心还债的人,自然能缩短欠债的时间,苦日子也就能提早结束。
伶姬特别提醒,因果轮回转世应该特别注意几个重点,其中又以“改变个性”是第一要务,个性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相当深,一般人最常见的不良个性就是贪心、爱计较,她建议不妨让自己拥有好的个性,包括乐观进取、谦虚包容、乐善好施、守分尽责、有公德心等。
至于言语伤人的影响力也不能轻忽,凡事应瞻前顾后、谨言慎行,做不到的,就不要随意地承诺、许愿或发誓,此外,尊重生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学习与服务、悲智双修、不要阻碍别人的成长、临终时要真正放下,都很重要,还有,记得别凡事都推给因果,尽力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比急于探求因果更务实、也更重要。
人类投胎入世修行,有五大天职,还债、报恩、学习、考试、服务,心存善念、发愿体验、无私付出,渡化恩怨情仇,才能了却因果债…
“我为什么要转世为人?”、“这一世带了什么任务?”、“我要学习的功课又是什么?”通灵人蔡伶姬在帮人探寻前世因果时,经常被问到这类问题,伶姬在其著作中其实已详细说明转世为人的原因,帮助大家厘清生命的原委,本篇报导特别为读者搜录了伶姬著作中的精华,透过伶姬的通灵经验,帮助大家活得更踏实、认命,进而为自己造命。
伶姬说,“转世为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十个字:还债、报恩、学习、考试、服务。
一、欠债还债:
当记录一生的黑盒子中出现债权债务关系时,天上的祂们就会停下带子和刚死去的当事人讨论该怎么处理,如果你是债权人,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你有权利决定要怎么做,如果你是必须还债的债务人,就没有你讨论的余地了。
欠债还债分为三类,欠命还命、欠情还情、欠钱还钱。
学会原谅 老天爷接手惩罚
伶姬说,“欠命”是最严重的,主要指的是伤及别人的身体或性命,当然,如果你让别人身体失去自由、损害了别人的名誉,也算是欠命,欠命多半在来世必须用“照顾”偿还,也就是必须照顾受害者的身体。
“欠情”通常表示事发当时债权人和债务人彼此互相认识,既然欠了情,来世当然就得用情来还;另阻碍别人成长也属于欠情,是因果罪中的第三位,只要是对平辈或晚辈,尤其是配偶、子女,我们都负有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对方如果不对,就要说、要教,别想息事宁人图安静,更别想姑息对方、溺爱对方,否则下一世多半必须陪着当事人再来重修、接受果报。
“欠钱”算是债务中比较单纯的,通常指涉及到金钱或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物质,还债方式很简单,欠钱就得用钱来还,对了,还得加点利息,这时候,欠钱的债务人通常一定能赚到钱,但却用不到钱,因为他努力赚来的钱都得拿来偿债。
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