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接见周小平显示出中国开始重视心理战
(2014-10-21 18:09:50)
下一个
周小平的文章不是没要瑕疵的。尤其是”梦碎美利坚“那篇文章,显示出一个缺乏国外生活经验的人在写作上的偏激。
那么习总为什么要接见一个说话不够严谨的年轻人呢?这个问题要从心理战角度来看。
国际之间的战争,从军事战,发展到冷战,又发展到网络战。近年来国际又出现了一个新名称:Full Spectrum Dominance,就是说要在地面,海洋,空间,心理,生物,网络进行全方位的战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本书“Full Spectrum Dominance: Totalitarian Democracy in the New World Order”。该书揭露,五角大楼从未停止过冷战,目标就是对整个世界实行全方位控制,其中包括对媒体的全面控制,以及发动“颜色革命”。
香港占中表明,以“颜色革命”为代表的新型战争已经打到了中国本土。关于“颜色革命”的战争规划可以看另一本书《论战略性非暴力冲突》(以下简称《论冲突》)。其中就讲到,“颜色革命”的核心就是心理战,要通过心理战去“削弱”和“瓦解”政府。
为了达到颠覆政府的目的,“颜色革命”心理战不惜采用肮脏的手段。比如,《论冲突》一书称,要“把对民众有不良影响的一切‘事实’怪罪于对方”(第47页)。注意这里的“事实”一词在原书中就是打上引号的,也就是说要不惜制造事端,然后把罪责推向对方。在第50页更是讲了怎样通过谣言来进行煽动。
“颜色革命”心理战的一个范例,就是去年乌克兰的街头运动。反对派打手躲在暗处同时向警察和示威人群开枪,挑起流血,栽赃政府,逼迫总统下台。“颜色革命”心理战的高超之处,在于淡化和忽略开枪事件,只让推翻政府的表面现象在世界各地传播,以刺激下一场”颜色革命“。
面对“颜色革命”心理战,中国不得不开始行动。
反击心理战是必要的,不过,人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去支持一个写文章不够严谨的年轻人。
事实上,中国有不少出色的和很多优秀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政治家”网站:http://www.politician.com.cn/。
然而,专家的文章是阳春白雪,不容易引起公众的兴趣。从对抗心理战角度看,一篇能够广泛传播的文章远胜于论述严谨的专业论文。
周小平的文章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它们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视野,引起了人们对一些被忽略的事件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周的文章早已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已经产生了公众影响。
文章有缺陷并不全是坏事。现在网上铺天盖地对周的文章大批判,实际上也帮助了周的文章广泛传播。很多从未听说周小平的人,正是通过阅读这些批评文章认识了周小平。虽然周小平引用的一些数据人们有争议,但是这种争论的结果,实际上也把周小平的政治观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公众。
比如,周小平说““2003年中国非典死了几百人,。。同一年美国也爆发了禽流感,短短十几周就死了5万多人”。这一论断可能不够精确,我查到的结果是,美国某一年的流感死亡人数达到4.9万。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1/13/c_114349575.htm
周小平借助这个例子所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在卫生管理方面已经做得不错。可以写一篇文章去"纠正"周小平的“失误”,然而,这样的文章同时也传播了周小平的观点。
周小平的文章重要性正是在于重新设置了公众关注点。
从心理战角度看,设置某种公众关注点可以削弱一个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置另一种关注点去支持一个政府。
比如,文学城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出现"文革征文“?从心理战角度看,不停地挖掘几十年前的一个错误也是打击中国人自信心的一种手段。反过来,如果在媒体中不厌其烦地出现美国当年对印第安人种族灭绝,使用黑人奴隶,歧视华工的文章,也会打击人们对美国的信心。
现在的媒体和网络,铺天盖地都是对中国的大批判,似乎中国什么都是错的,美国什么都是对的。实际上,这是“颜色革命”心理战刻意制造出来的氛围。
《冲突论》中引用了西方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话"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颜色革命”的目的同样是”迫使对手‘服从我们的意志’“。”颜色革命“心理战就是要把中国置于外部世界控制之下。
中国是一个在心理战方面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中国又是一个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国家。一旦中国意识到某件事的重要性,中国往往会快速赶上。
也要讲究平时一般的言论的文字,这影响很大,一种潜意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