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
2020 (2)
2023 (1)
最近有两件事情引起公众对华为智能驾驶和特斯拉FSD的关注。一件是懂车帝在国内首次包下一段高速公路对30种智能驾驶汽车进行测试,结果特斯拉拿下第一第二,华为智能驾驶排在第七名以后;另一件是特斯拉智能驾驶车祸被判3亿美元。那么,到底是华为智驾好还是特斯拉FSD好,为此,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调研报告。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统计数据看华为和特斯拉的安全性;第二部分讨论对懂车帝测试的争议。
首先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主要是ChatGPT,相关数据ChatGPT都有出处,相信是可靠的。
先看基本事实。
华为车从2022年开始上市,总计销售70万辆。重大事故3次(标准由ChatGPT自定,包括死亡和严重后果),死亡3人。致死3人的那一次事件使用的车没有高阶智能驾驶。
特斯拉车从2019年开始累计交付700万辆,特斯拉自己报告自动驾驶相关死亡人数是17人,54人受伤。但TeslaDeaths.com报告说44人死亡,其中包括非自动驾驶相关的死亡数。
根据上述数据,GPT推算华为的事故率为0.4-0.5/10万辆;特斯拉事故率0.6-0.8/10万辆。
由于不同的统计方式产生的计算结果不同,我们设法把统计方式做的尽量公正一点。
由于新技术通常比旧技术好。所以我们只考虑2022年以后销售的车。按这个标准比,每百万辆车年死亡人数,华为是2.86,特斯拉3.26,而传统车是56人。而美国则高达147人。所以,无论华为还是特斯拉,事故死亡率都远低于传统车的平均水平,华为的事故率略低于特斯拉。
上述事故数包括了使用智能驾驶和不使用智能驾驶。如果只考虑智能驾驶,华为至今还没有死亡事故。但是,近3年来,特斯拉同智能驾驶相关的死亡数是11人。
下面分析懂车帝最近进行的智能驾驶测试。在这个测试的6个科目种,Model 3和Model X通过了5个,仅1个没通过。华为问界M9和智界R7通过了3个,有3个没通过。
然而,对这个测试,社会上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针对测试标准和评分体系的公平性。
争议最大的一个测试是前车消失测试。在这个测试中,前车A突然变道,当前车道上停着一辆车B。测试结果显示,特斯拉车型能迅速识别并刹车,而华为车或轻或重都撞上了停着的车B。
但是,质疑者分析了测试视频发现了几个问题。1)前车A变道的时候,华为车离开车B的距离比较近,而特斯拉车距离较远;2)华为车的车速快而特斯拉车的车速慢;3)华为车在发现车B的时候做了一个变道动作,但司机强行接管方向盘不让变道。
质疑者认为这种场景下变道是合理的,当时隔壁车道并行开的车在侧后方一定距离的远处,变道可行。而且变道加速也合理,避免同后车相撞。
至于为什么华为车比特斯拉车速快而且离开B车距离近,有人指出这是跟车车距设置问题。当时特斯拉的跟车车距长,而华为车跟车车距短,这就造成了华为车在前车变道时车速更快距离更短。不过,无论华为还是特斯拉,跟车车距都是可调的。公平的测试应该把两者的跟车距离调整到相同才合理。
至于另外两种华为没通过的测试场景,质疑者也有他们的说法,但我觉得质疑的理由不够强。同时我也觉得有些场景下特斯拉是有优势的。
不过,对车评测是多维度的,要做综合评分。有人指出,特斯拉的车在测试中跑到了自行车道上,但是这不在测试范围之内,所以没有计入评分。还有人指出,在德国的一场智能驾驶测试中,特斯拉的车排第十名,垫底。另外,有人质疑懂车帝是受到红杉资本投资的,而红杉资本也投资了特斯拉。由于争议很多,央视退出了这场同懂车帝的合作。
总体来看,多做一些这类测试对提高智能驾驶技术是有好处的,对提醒公众关注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也有好处。但是,单凭一次测试就给汽车做排名有失公允。
请不要误导(或者是造谣???)。
当时卷入车祸的特斯拉司机是在使用AUTOPILOT,由于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手机掉落,他在弯腰低头去寻找手机时发生的车祸。
目前法官的判决是驾驶员负主要责任(67%),TESLA负次要责任(33%)。
TESLA目前正在上诉至高一级的法院,这事还没完。
有问界车主公开约战特斯拉,并拿出10万元作为赌注的真实事件,已由多个平台和博主报道,以下是具体信息整理:
发起者:抖音博主 @军哥实时点评(广东地区)
挑战内容:公开约战特斯拉车主进行智能驾驶真人PK
赌注金额:10万元人民币
规则:同起点同终点,全程使用智能驾驶系统,谁家的系统出错或退出,谁就输
该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多个问界车主加入“约战潮”:
博主/车主ID 加码金额 挑战方式 来源
@苏讯科技 5万元 单挑特斯拉智驾
@在夏天2020 未标明 蒙眼智驾挑战
@灿烂溪流3F5 未标明 拆方向盘+刹车,智驾跑1000公里
至今还没有特斯拉车主响应. 信息来自kimi.com 搜索词:问界车主公开约战
问:在120公里时速情况下,华为车和特斯拉车的跟车距离是多少,按照出厂设置
答:
特斯拉:出厂默认一般是 3 或 4 级,约等于 2 至 2.5 秒 时间距离
华为:智能系统倾向于保持 ≥2–3 秒 的安全车距,在复杂交通场景(如切入、急刹、堵车)时主动拉开更大缓冲空间,较为保守。
实测显示,领航系统在高速下会较早减速和自动增大车距,即使系统未提供数字化设定,实际表现往往优于贴近跟车策略。
数据来自维基百科。另外,跟车距离实在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大家认为某个跟车距离是安全的,那么就设置这个跟车距离就可以了。这不是一个汽车本身缺陷的问题。
关于并线的问题,我也怀疑华为做的不够好。不过,要给汽车评分排名的话,确实要做比较全面的综合性测试才行,目前的情况,每一种车都会有它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