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山人

本人倾心历史话题,宗教知识。在此表达对同胞的友情,对民族的认同,对孔教的崇拜。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嬉说春晚论品味

(2011-02-28 08:18:29) 下一个

嬉说春晚论品味

一年一度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像一列火车在我们面前呼啸而过。给人总的印象是热闹有余,品味不足。在太讲究‘政治学’的中国,做这样一台节目,考量的内容太多,很多地方都是被大方向牵着走的,所以对春晚的导演无可厚非;聪明如张艺谋之流,你就是用私人专机去请,他也不会来担当这不胜负荷的担子。

说到兼顾全民族的喜爱,魔术属于世界语言,什么‘金鱼列队上操’、‘穿越镜子’等节目把大家唬的一楞一楞的,博得最多的掌声。歌舞也可以,潭晶的一曲‘红旗漫天卷’,充满柔情;这次还看到运用了高科技的激光舞,令人大开眼界。而遭人垢病的是电视台主持人的过度出镜,以及几个‘台柱型’人物的表现,倒教人品出‘新瓶装旧酒’的味儿来。春晚大舞台怎么讲也是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大舞台,他们几个人代表得了吗?每年非得有他们出场,否则就没味了吗?去过维也纳的宋祖英的民歌唱给外国人听还可以,唱给中国人听,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的事;冯巩的小戏太粗糙,不过还算有一点教育意义,而那‘台柱大佬’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更是内容荒唐,台词低俗:两个窝囊汉把肉麻当诙谐糟蹋了一段纯真的记忆中的感情还不自知!若想编一曲‘爱情伟大、中国式的双城记’,那是要下功夫的!靠‘二人转’发家致富的赵本山若想做中华艺术长青树,那就应该把赚到的钱投资到创作团队上去,如此才会有优秀的剧本和节目与观众见面。豪宅、豪华房车、私人专机、广收徒弟。。。只能助长腐败,对艺术进步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回想当年‘国宝’梅兰芳、侯宝林的风采,换了今天的‘活宝’赵本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 真不明白中央台的品味到那里去了?!

‘春晚’另一特点就是臃肿,把太多的节目放在一起(大概拜托的人太多了) - 好象一个超级模特穿、戴、背、挂、吊、顶、串、含。。。各式名牌服装、珠宝、手表、背包。。。再喷上各种香水,会给人什么感觉呢?那就是‘春晚’给我们的感觉。

中国人的传统是讲究‘意境’的。刘禹锡在他的文章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得馨。这就是我们传统的追求的精神。

文末解说一则‘春晚’引发的‘戟手’的出典。小品‘聪明丈夫’主角一亮相,就伸出中指和食指,向台下发问:这是什么意思啊?趁大家一楞之际他自语道:这代表兔子的两只耳朵。然后手指一抖一抖的说:兔年大吉!给大家拜年啦!一个小动作,倒使大家一乐。现在全世界各地的人在 照相的时候常常会伸出中指和食指,表示心情。西方人说起源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议会里表达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必胜信心时做了这个 V 型手势。然而在古代中国这一手势谓‘戟手’,向对方示意在嘱咐重要事情。宋朝大诗人李清照( 1084-1151 )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有提到。当年这位‘欲语还休’的山东天下第一愁女子虽然嫁入宰相门第,却过着‘衣无重彩,首无明珠,食去重肉,室无涂金’,的生活,但发现好书则不惜重金,先睹为快;平日里和夫君经常以‘猜页品茗’为乐 - 即谁先猜中某事、某句记录在某书、某页者得以品茗 - 真是神仙眷侣的品味!不幸外强入侵,使我们看到生离死别的场景:李清照站在河边,看着夫君矗立在船头上‘戟手遥应’的大声关照,仿佛身后遗言:‘。。。必不得意,先弃辎重,次弃衣被,再次书册。。。唯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 读这样的文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然而这高尚的情操和品味却令人感动不已!

大汉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我们的历史经常在提醒我们:应该喜爱什么,应该远离什么。希望我们的编导和演员多读一点书,少一点铜臭味,那么我们的观众就能更多的看到优秀的作品,在教隅与乐的过程中,提高大众的品味,使社会文明更上层楼。(完)

26/02/2011 基多山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