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山人

本人倾心历史话题,宗教知识。在此表达对同胞的友情,对民族的认同,对孔教的崇拜。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历史小说连载<民族魂> (十)天祥夺魁

(2010-09-12 19:59:31) 下一个

(十)天祥夺魁

                                                                       踏破铁鞋无觅处,天呈祥云来宋朝 

                                                                   宋理宗

 

繁华的临安,车水马龙。文天祥坐在楼外楼上眺望西湖景色,低头轻吟:“长堤接青波看天水一色,高楼建闹市绕烟火万家”一面品茗用虎跑泉水泡的龙井茶。天祥习惯地摸了摸挂在腰间的一颗大佛珠,只可惜薛哥伊人不在此地,否则赛诗斗嘴其乐无穷……思罢起身至游廊欣赏文人骚客之墨迹,忽然诗兴上来,向小厮取来笔墨,在游廊的转弯处题了一首词:感皇恩——别情

骑马踏红尘,临安新到,车水马龙都说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千里断肠,江水古道,回首庐陵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正在推敲“少年老”还是“青春老”之时,忽然文忠来到身边:“少爷,朝廷布告已出,三天后殿试。”听了此言,文天祥精神一振,即刻和文忠回期习所,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

玉清殿里主考官王应麟和国舅贾似道正在向皇帝报告此届应考举子们的种种情况,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也就是从读书人中取官,到了宋朝,赴京廷试就是考进士,第一名便是状元。在神宗熙宁四年(公元一零七一年)之前,沿唐旧习,乃以声律(诗赋)试进士,时丞相王安石配合神宗有所作为的企图心,推行新法,于是在熙宁四年二月,朝廷罢明经及取消声律取士,以论语,孟子及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为正统,然后王安石的新政受到非常大的阻力,后又被复古派推翻,一直到理宗科举,又有改革,取士除了声律,另有皇帝出题来了解考生学问之深浅。时值内忧外患的当口,选拔人才就显得分外重要。理宗得悉考生都已妥善安排在期习所,甚感欣慰。与二位主考官道:“明日殿试,务必持平公正,考试院选中的前十名,立刻送进宫来。另外,”理宗指了指茶案上一黄包袱道:“此乃西藏进贡来的异香丸,若觉心闷头晕,只要把一小粒含入口中,即能神定气爽。明日发试卷时一幷分发给全体考生吧。”贾,王闻言即离席深深一揖:“谢圣上龙恩!”

翌晨,集英殿外人山人海,殿内贡院大门敞开,考生们三人一排鱼贯而入,纷纷在自己的考席上坐定待考。忽然一阵骚动,原来王主考官和贾国舅蔟拥着当今皇上宋理宗亲临考场。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宋理宗威严而又不失慈祥地巡视了考场。皇上亲临关怀,表达了向民间求贤若渴的愿望。令考生备受鼓舞。贡院门前的沙漏已尽,小太监“开卷”的尖叫声传遍考场。

文天祥含了一粒异香丸,打开考卷,填上考生编号,细细地通体看了一遍考题,很快就解决了诗律题和经术题,然后着重思考理宗亲笔拟的试题《兴邦论》。天祥集中思想拟了腹稿后就饱蘸浓墨,落笔疾书:“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有了开端就一气哈成,在抨击了内政外交的错失后,旁征博引地提出了兴邦之道。又论及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大道。文中所云大部分都是重复了在毕业典礼上所作的论文内容,也是文天祥朝思暮想,尽忠报国的内容。只是又添了些道法相辅相承的新观念,文末表示了富贵贫贱欢戚不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的情操……走出考场,文天祥依然心潮澎湃,在西子湖畔久久徘徊不知东方之暨白……

贡院深处,考官们漏夜读卷,整理出十份杰作,第二天一清早,玉清殿里王主考和贾国舅一起拜见皇帝,递上十份试卷。理宗求才心切,即刻聚精会神地御览第一篇,第二篇,在读第三篇时忽然龙眼一亮,拍案而起:“好文章,好文章!爱卿,听朕读来;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时康哉。妙,妙,开卷就高屋建瓴!再读这段对内政的议论更是鞭辟入里:夫自

--25--

古英君先治内而后治外,然视今日之内治,纪纲法度多废弛而未张,赏刑号令皆玩视而不肃,朝廷有禁苞苴禁贪墨之令,而州县仍黩货不知盈厌,欲用君子则其志未尽用,欲去小人则其心未尽革。上有厉精更始之意,而士大夫仍苟且不务任责。此皆国内之臣子犹令之而未从,作之而不用……数十年来阃师无方*,上下皆怀利以相接,而不知有所谓义,卒不爱其将校,临阵岂有奋勇直前之士?蓄怒含愤积于平日,见难则避,遇敌则奔,唯利是顾,惶论其它。此状可谓军事腐败,在上者不可不觉……”读到这里,理宗击掌不已,然后又兴致勃勃地读到“新政易颁,旧弊难除”之无奈时,不禁两眼微红,长叹一声“唉,知朕者此考生也!”接着又浏览了其它几份考卷,阅毕,拣出第三份考卷发问:“此考生是何方人氏?”王主考一查名册和试卷编号道:“回奏陛下,此考生乃是江西庐陵人氏,姓文名天祥,白鹿洞书院的学生,素有神童之名在外。”理宗一听兴奋得摩拳擦掌,一边连连称赞:“好,好,神童第一!神童第一!快传旨召文状元来宫。”

殿试后的第二天晚上,天祥异梦连连:忽见薛哥带大家游西湖,湖心亭里饮酒对诗,伊人和添香长袖起舞;那绵绵的情歌悠悠扬扬,忽然乐声惊天动地,山呼海啸……又转变成鼓声咚!咚!忽然又变成中啦!中啦!的呼叫声、中什么啦?天祥忽然被惊醒——原来门外有人大声喧闹,天祥一边披衣开门,一边眯着眼睛瞧见一院子的报喜队;“恭喜文老爷!贺喜文老爷!”天祥一惊道:“怎么一下子变老爷了?我这么老吗?”文忠语无伦次地抢答:“不老,不老,状元老爷不老,少爷,中状元啦!”因兴奋声音大得终于把文天祥从雨中游的梦里惊醒。

太清宫红旗招展,灯火通明,金碧辉煌。今夜皇帝宴请中举的学子,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一幷出席,盛况空前。酒过三巡,小太监从皇帝身后闪出宣旨:“今科状元文天祥上前领奖!”文天祥闻言,整一整衣冠,不卑不亢地行至龙案前站定,一个长揖:“学生文天祥参拜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侧身站在一旁。理宗一看天祥天庭饱满,目光如炬,英气逼人,侧身对皇后说:“果然名不虚传!我大宋二百八十年罕有的奇才!昨晚张天师已观天象,所言不差,真是文曲星下凡!”转身向文天祥道:“天呈吉祥者,文状元也!朕已读过你的文章,句句诤言,击中是弊。然又不失中庸,令朕百读不厌。今悉江万里大人已给你颁了白鹿洞书院的文质彬彬奖,可有此事?”听到皇帝发问,天祥上前一步答:“学生侥幸,是江院长,欧阳主持对学生的鼓励。”皇帝听了心头一喜,:“朕知道能授于白鹿洞书院的文质彬彬奖者,几百年来没有几个;唐朝李渤是第一个,还有前朝丞相王安石,名扬四海的苏轼,,朱熹;近几十年来只有你获此殊荣!朕见你虽学识过人,却泰而不骄,后生可畏!大宋皇朝的兴旺,国家百姓的安危,都寄希望你们年青一代呵!”说到这里,理宗停顿了一下,目光四下环顾——令在坐学子,全朝文武都有系国家安卫于一身的责任而诚惶诚恐,理宗忽然语气一变,问道:“你大胆议论朝政过失,不忧被杀头吗?”天祥答:“学生应考,一为报效朝廷,更为国家兴旺,吾皇睿智,当明赤子之心,何忧有之?”

“好,好一个满腔热血,尽忠报国的大丈夫!”理宗连连击掌,在朝百官闻言个个动容,随即理宗手一抬,小太监即宣旨:“文天祥接旨!”天祥即踏前一步,一个长揖“侯旨”小太监打开一卷直轴,“奖今科状元文天祥御笔墨宝一帧,请贾国舅宣读!贾似道出列,郎声宣读皇上填词:“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天呈祥云来宋朝”念毕,全体文武大臣和新科举人都起立,三呼万岁。

文天祥叩首谢恩,默然无声,思想却已飘离紫宸殿,游走在白鹿洞书院的山水间,仿佛又听到了父亲大人下棋时的教训:有气得天,仿佛又看到母亲站立山顶送行时如石像般的身影,又仿佛见到了薛哥伊人,一叙分手后的寂寞……

皇宴的最后高潮是大戏开场——理宗招待众学子和大臣一出寓意深长的戏《樊哙排君难》。

--26--

不多几日,诏书下,任文状元为国师,也就是皇子的老师。时年宝佑三年。理宗原有子名缉,早年夭游。后来嫔妃虽多始终无子,乃在皇族中择子入宫赐名祺为皇子。

通过了繁缛却又不可避免的拜师礼,国师的第一堂课用毛笔写了斗大的一个字“仁”,

高高挂起,然后朗声曰:“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皇子一听一头雾水“敢问老师,何谓五者?”老师一点头,(心想孺子可教也)即道“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殿下将来要治理天下,必须具备谦恭,宽厚,信诚,敏捷,,施惠五种品德,就是仁了,仁德生于心,有诸内必形诸外,五德乃见之于外的行为。重要的是必须时时恭修内心的仁德,一旦临政,就高枕无忧了。”

“老师言之有理,那么恭修内心的仁德从何入门?”一问一答,教学相长,从此皇子的书房里真理浮泛,师生共勉。天祥遵循白鹿洞书院校训,一旦取得功名就当协助圣上令“天下太平,祸乱不作,灾害不生”*,跨出了他尽忠报国的第一步。

光阴倏忽,二年已过。天祥在宫里接触了许多皇胄贵族,达官将军,因是帝师之尊,又有神童状元之盛名,皇帝老子见了也是客气招呼,凡有宴席都是坐上客,经常有御赐美味及礼品。帝师生活无忧,但天祥的满腹抱负因制度的关系不能随便发表,更不可擅意上奏。宋朝有专门的言官谓监御史,专事指正皇帝的错失,内政外交等事重大建言,都要通过御史上奏,否则有越俎代庖,谋利邀宠,妄言乱政之罪惹身。其实,中国古代是言论自由的国家,无论你是隐士还是布衣,若有治国妙计都可以面见上皇,抒发高论。至于上皇是否采用是另外事。然后到了汉朝,董仲舒之流把神君权父权夫权混为一谈,推出君至尊的主张,这样普通百姓就都没有了直接发言权,即使是官员也不可以随便发表意见。唯有言官才有权劝谏,把意见上奏皇上,才思敏捷的文天祥当然也不敢违背官场法律。

在此期间,北方有消息传来:蒙古国窝阔台在和林暴毙后,皇后趁各路大将南征西战,国都权力真空之际,篡位称帝,蒙古内乱四起,这真是天赐良机,励精自强的机会来到。但只见宫廷内外只是倡议理学,歌舞升平,高枕无忧状,心中时时焦虑万分。一天,正陪皇子课后品茗下棋之时,忽有报:家仆文忠赶回京城有急事相告,天祥匆忙赶回住所,看到文忠一身孝服大吃一惊,文忠伏地泣诉:“少爷,老夫人她仙逝了……”

天祥金榜题名,夺得状元,本想朝廷或会派遣地方,当个一官半职,尚可在上任之时顺便衣锦回乡,让母亲大人高兴一下,谁知是留在京都任帝师,只得派文忠回乡,一则报喜,二则代为伺母;一俟机会适当再陪母亲大人赴京城居住。现在子欲养而亲不在,天祥内心悲痛不可言喻。当晚就全身孝服挂冠而去了。

 

 

 

 

 

 

*元首明哉。。。引自--《书。益稷》

*阃师:军事领袖

*古来三五个。。。引自辛弃疾词:浪淘沙,借用二句。

子曰: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

*天下太平。。。十二字出自孝经:孝治章第八

 

--2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