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山人

本人倾心历史话题,宗教知识。在此表达对同胞的友情,对民族的认同,对孔教的崇拜。
个人资料
正文

古诗欣赏并试为‘洗尘’正名 (文字游戏)

(2009-04-26 21:37:14) 下一个

古诗欣赏并试为‘洗尘’正名  (文字游戏)

      

当年唐朝诗人王维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经发表,顿时洛阳纸贵,后又被纳入乐府,改名‘渭城曲’,除了第一句,后三句均唱二遍,故此曲又名‘阳关三叠’。山人写下读此曲之心得,与君共发‘思古之幽’。

  贵为宰相的王维不知何由来到渭城,为一个姓元、排行第二谓‘元二’的朋友送行-在唐朝是这样称呼的,如果此君姓王,排行第八,雅称‘王八’也是很有面子的,现在当然是不作兴这么叫的了。‘使安西’就是要出差到西域去,所以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人写的‘渭城’可是大有来头-原名咸阳县,它最辉煌的时期是在秦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即下令天下最有钱的十二万户人家移民到首都-西方人说‘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是因为他们没有秦始皇-而咸阳城立刻高楼平地起,成了当年世界之最。在民智未开的世纪初,统一天下手段难免残酷,所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识字’,农民领袖项羽打进首都,一把火就烧掉了‘国宝’咸阳宫。表达了对秦始皇的痛恨和对正统的不屑!比较时下‘奇妙文人’天天歌颂低能、腐朽、残酷的满清皇室和政府,更把用民脂民膏堆砌起来的御花园里的水笼头当‘国宝’,令人费解-对待满清鞑虏用残酷手段奴育大汉民族达二百六十年的历史耻辱,我更欣赏农民的血性-一把火烧了吧!

  再读‘朝雨浥轻尘’,甚有‘朝雨洗路尘,倾城来相送’的情谊。怎么讲?古人出门有祭‘路神’的礼节,也就是洒扫一下,路边设帐,用清酒祭路神以祈祷使者一路平安,同时也为远行人饯行,了解了这个细节,再读下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就不难想象:王维不是假五星级的宾馆而是在路边设帐祭路神,并为即将离开咸阳古城远赴西域的元二君饯行;绵绵晨雨洗去了尘埃,抬眼眺望,红墙绿瓦的楼房,成行的柳树在春雨中焕然一新,一个‘新’字也表达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慰勉;至于后面二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把别离的深情以及对山高路远的担心作了蓄而不露的表白,而使‘渭城曲’成为千古绝唱!

当然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也一样令人神伤,但是整首诗的内容‘又孤又怨’的,相比之下清俗立显。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醇雅、清空’,如果说《诗经。周南》中的‘关雎’章是‘乐而不淫’之首的话,那么渭城曲当是‘伤而不淫’之冠。外国也有感情丰富的送行歌,比如英国的‘魂断蓝桥’,意大利的‘重归苏利托’,拉丁美洲的‘鸽子’, 胜在曲调,至于歌词都太露太俗,和‘阳关三叠’是没得比的。

 对于响往‘丝绸之路’的 旅游人士到了敦煌就一定要去西北方的小方盘城的‘玉门关’去盘桓一下,当年西域进贡的玉石都从此入关故取名‘玉门关’。而在敦煌西南方一个名叫古董滩的地方,还有一个进出西域的关卡,因为在‘玉门关’的南边,所以取名‘阳关’。到了那里,哼着‘渭城曲’,摆上香火清酒凭吊古迹,那多有诗情画意!

 在反复把玩‘渭城朝雨浥轻尘’的诗句中忽然悟出一个‘洗’字来-‘浥’在‘辞海’里解释为‘湿润’有一点‘乱话三千’,是‘瞎揣摩’的结果,也不是王维的用意,‘浥’的原来解释为‘水下流貌’,那才符合王维的诗意:王维在路边行‘祖帐’之礼,看到渭城清晨的春雨蒙蒙而下,带走了路面的尘埃。因此我们把‘浥轻尘’理解为‘洗轻尘’,天经地义。何况‘浥’是一个僻字,少有人用,为免将来被革命,还不如现在就写成‘渭城朝雨洗轻尘’

一劳永逸地成为万古绝唱!

  通过以上的论述,就不难理解‘洗尘’的出典,送亲朋好友出门我们谓之‘洗尘’,是有

1

传统的,而且还蛮有‘书卷气’的呢。但是时下把欢迎聚会说成是‘接风洗尘宴’,怎么会有如此的颠倒?又从什么时候搞错了呢?那就要从‘清风不识字,为何乱翻书’的满清时代

 说起:在残酷的文字狱的长期压迫下,中国有骨气的文人都被杀掉了,苟且活下来的写的都 巽与之言,话的都是谄媚之音-那皇城周边的土音‘京片子’、 令人讨厌的假‘雅言’的腔调只是表达对主子的谄媚、对老百姓的傲慢。当时有一个名叫翟灏(1736-1788)的文人为了糊口,写了一本‘通俗编。仪节’,中有记:‘凡公私值远人初至,或设饮,或馈物,谓之洗尘’, 既没有出典,也没有其他说明,根本是‘乱翻书’的结果。其实我们讲的‘接风洗尘’是两码子事,现更正如下:‘接风’-凡公私值远人初至,或设饮,或馈物,谓之‘接风’,语出‘红楼梦’第四回:‘。。。合家俱厮见过,又治席接风。’‘洗尘’-凡公私值亲友远行,或设帐,或治席谓‘洗尘’,语出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洗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写到这里恭喜也有此觉悟的诸君,今后可以在欢送亲朋的 ‘洗尘’席上风雅的吟唱‘渭城曲’,而不同意者就只能继续人云亦云地为初至的新人‘洗尘’了。不少海外游子畅游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却忽略了养我育我的中华文明,而中华文明的精髓就是世界文明的基石!希望有一天我能去现今的渭城发思古之幽,而当离开中原的时候又能听到现代中国音乐家们新创的‘阳关三叠’,让游子们在充满情感的送行的乐曲中 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对真正的‘国宝’的呵护。    (完)   23/04/20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