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年以来美国对外发动的战争
(2009-05-23 14:35:39)
下一个
1989 年以来美国对外发动的战争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美国的发展史是一部战略性扩张的历史,历史上共有四次较大的战略性扩张。根据美国官方统计资料,无论是冷战期间或冷战后,美国一直对外频繁使用武力:1798年至1993年期间,美国以武力解决冲突的案例高达234次;冷战期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有 125次。1990年以来,美国以执行联合国决议、维持和平、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侵略以及保护美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各种借口,先后对外出兵达40 多次,其中对他国进行强力军事干预就有10次。
1983年,闪电入侵格林纳达
1983年10月,美国为维护其在加勒比地区的霸权地位,对格林纳达发动武装入侵。战争起因是格林纳达发生了军事政变,美国以应加勒比国家“紧急要求”和 “护侨”为由,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使用了卫星、精确制导武器和现代化的后勤保障装备等。而格林纳达高技术装备几乎为零,美军以很小的代价速战速决,8天内达到战略目的。为此,美军尝到了军事高技术的甜头,更加肆无忌惮地以武力推行其全球战略。美国的入侵行动,遭到各国人民的谴责。
1989年,乘夜突袭巴拿马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借口,出动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2.6万名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对巴拿马实施代号为 “正义事业”行动的突然袭击,作战行动在48小时内完成,巴拿马国防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组织有效的抵抗。1990年1月3日,巴军政府首脑诺列加走出梵蒂冈驻巴使馆向美军投降。“正义事业”行动于1月12日结束。在此次行动中,美军首次动用了6架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采用了新的作战方法,战斗中仅死亡23人。1990年1月12日至1991年1月,美军在巴拿马转入“促进自由”行动。
1990年,利刃刺向利比里亚
1990年6月3日,美国以利比里亚内战威胁到本国侨民的安全为借口,宣布实施“利刃”行动,派遣一支由4艘战舰、27架作战飞机和2335名作战人员组成的两栖作战军队,从地中海驶抵利比里亚附近的海域待命。8月4日,在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扬言逮捕所有该国境内的外国人后,美海军陆战队从海上和空中侵入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控制了美驻利使馆及周围地区,并开始实施撤侨行动。此次行动一直持续到1991年1月9日,共从利比里亚撤出 2600名外国侨民,包括330名美国人。
1992年,武力干涉索马里
1992年12月4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宣布派遣一支2.8万人的部队,参加在索马里的援助行动。12 月底,美军完成了在索马里的军事部署。按照原来计划,美应于1993年1月底向联合国维和部队移交控制地区,撤出其紧急干预部队。但是,1993年初,驻索美军开始多次卷入武装冲突。6月30日,美军下令悬赏捉拿索马里艾迪德派武装头目艾迪德。10月3日,美军士兵与艾迪德派武装发生冲突,美军动用了武装直升机。而艾迪德指挥2000名武装人员,与两万余名维和部队周旋,共有56名维和部队士兵和500多名索马里人在冲突中丧生,其中美军死亡18人,损失 3架武装直升机和部分军车。1994年3月21日,美军从索马里撤出。
1994年,大兵入侵太子港
1991年9月30日,海地发生军事政变,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后逃亡美国。海地军政府与逃亡总统于1993年7月3日达成协议,要求联合国派遣军政人员协助海地恢复秩序,为阿里斯蒂德回国复职做准备。然而海地军政府并未履约。
1994年6月—7月间,美借海地军人政府驱逐联合国民事调查团之机,促使安理会在7月31日通过第940号决议,决定组建以美军为首的1.5万人的多国部队,采取一切手段迫使海地军政府下台。8月1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海地军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并命令美军部队准备出兵海地。9月18日,在美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海地军政府与美国达成了一项协议,规定1.5万名以美为首的多国部队从9月19日开始进驻海地,实施“坚持民主”行动。19日,当首批美军士兵在太子港登陆时,海地军队与示威群众发生了小规模冲突。此后,双方多次发生武装冲突。驻海地美军兵力一度达两万人。1995年3月,美军向联合国维和部队移交任务,1996年4月美军全部撤出。
1998年,打击苏丹和阿富汗
1998年8月20日,美国为了报复恐怖分子对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的炸弹袭击,分别命令游弋在红海和阿拉伯海上的作战舰艇,用“战斧”巡航导弹同时袭击苏丹和阿富汗境内的目标。
美国以导弹报复恐怖活动引起世界关注。普遍认为,用国家恐怖来对付集团或个人恐怖,只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恐怖和混乱。
1994年,“战斧“导弹抡向波黑
为削弱波黑塞族的军事实力,迫使其接受美国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北约以保卫萨拉热窝等联合国“安全区”为由,动用以美国海空军为主的北约部队,于 1994 年8月30日及9月20日连续两周出动大批飞机对波黑塞族军事目标及部分民用设施进行猛烈轰炸。9月10日,美海军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向波黑东北部的塞族防空设施发射了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此次北约用于空袭的飞机约170架,其中美国约87架。行动代号为“审慎力量”。在为期两周的空袭中,北约飞机共出动约3400架次(其中约850架次执行轰炸任务,投掷各类弹药1000吨),摧毁塞族56个重要目标。塞族60%—70%的防空设施和作战指挥设施被摧毁或陷入瘫痪状态,近30%—40%的弹药库被炸毁,2%—5%的重武器遭到破坏。塞族最后被迫接受了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从萨拉热窝周围撤走了300件重武器,北约仅一架飞机被击落。
1999年,悍然空袭南联盟
1999年3月24日—6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为了谋求欧亚大陆,特别是巴尔干地区的战略控制权,悍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代号为“联盟力量”的大规模战略空袭。这是北约自成立50周年以来第一次对防区外、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也实现了其由一个地域性军事组织向全球性军事组织的过渡。“联盟力量”行动是一次高技术空袭作战,北约运用了新军事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将兵力投送、信息作战、非线式作战、精确打击、防区外打击、战区外指挥等概念全面运用于实战。北约对南境内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民用目标实施了打击。美国和北约在战争中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包括国际上禁用的集束炸弹、贫铀弹和石墨炸弹等。
2001年,反恐首选阿富汗
“9·11”事件是美国有史以来遭到最大规模、损失最为惨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把矛头对准中亚的阿富汗,发起了代号为“持久自由” 的军事打击行动。美对阿军事打击于2001年10月7日开始。美及其盟国在阿周边部署了近8万人的兵力,其中美军约5万余人,先后动用了5个航母编队、4 个两栖戒备大队,以及500多架战机。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美军出动作战飞机5000架次以上,投射炸弹导弹1.2万多枚,其中60%以上是精确制导弹药。通过军事打击行动,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基本上摧毁了“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网络。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以“反恐怖”名义发动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以空中精确打击为主要打击样式、实力对比悬殊的非对称战争。它揭开了美国新世纪“反恐”系列战争的序幕。
2003年,大举入侵伊拉克
2003年3月21日,在伊拉克南部塞夫万,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站在一辆装甲车上从公路旁的萨达姆画像旁驶过。当日,美军跨过伊科边界向伊拉克境内推进。有消息称,美英已经夺取了伊拉克海湾港口乌姆盖斯尔,英国士兵已登上巴格达以南的法奥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