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华尔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横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马冷眼瞧
个人资料
正文

论语版交易者成长之路(金融帝国)(转贴)

(2008-07-08 08:18:36) 下一个
论语版交易者成长之路(金融帝国)(转贴)

前两天看到百家讲坛中于丹教授谈论语心得,突然触及到我的灵感。交易者成长之路是否也和论语中的说法相同呢?近期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孙子兵法、道德经、三国演义等等文学作品中,确实蕴含着宝贵的哲学思想。也许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入的重点,从交易之术转变为交易之道。有意思的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之路和在交易中的成长之路正好重合。这也许能让我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第一部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我初作交易的时候还不到十五岁,所以说我在生活与交易的成长之路是同步的。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人的成长必然经历“正、反、和”这三个阶段。初学交易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交易充满激情和憧憬。认为交易是一种科学、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是展现个人才华最好的场所。。。。。。最主要的是,认为交易是光明的。前几天有一位朋友想进入股票市场、希望我能教他做股票。我心里很明白,如果说恋爱的技巧是无法向没有恋爱过的人传授的话,那么交易的技巧也是无法向没有交易过的人传授的。没有经历过几次重大的挫折,他是不会成熟起来的。何况,交易并不是科学,至少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有固定的答案。无论交易还是恋爱的方法,事实上都不存在最佳的答案,至少同样的技巧在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股上面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做过十年的交易,我深知交易者的悲哀。我真的不忍心看到一位朋友来经历这些本可以不经历的痛苦。也许他能成功,也许他会失败,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失去很多最最宝贵的东西,无论如何他都会经历那些谁也逃脱不了的心灵折磨。。。。。。所以我并没有直接和他讲述交易之术,而是和他讲明作交易的弊端和成本。我说:“即使你悟性非常的高,那么你做交易头五个年头都不可能享受到交易的真实(而不是虚假的)乐趣,更不用说赚到钱(并且保留住)。”同时我还指出:“交易的成熟必然会使你变成一个怪人、丢掉或者说让你丧失你在真实社会中的位置。你会变得孤独离群、甚至可能会被社会边缘化。”他的回答真得很可爱,也让我回忆起我那个可爱的年代。
首先,他并不认为交易能够使自己距离社会更远,相反他认为会使他距离社会更近。因为交易是金融业的前沿阵地、而金融业又是资讯业的前沿阵地。我明白他的想法,因为我比他更理解这个阶段的心理和理念状况。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认为:如果说他能计划和分析好全部的原因,那么他就能得到必然的结果,那么他就能找到未来最佳的答案。如果说他的答案是错的,那么就必然是自己某个有用的信息忽略了或者是自己的分析并不正确。我能说什么?告诉他交易类似于赌博。不光是交易,甚至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都是这样。。。。。。无论你分析得多么的全面,同样的原因也是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难道我能说服他放弃他使用了一生的线性思维方式,而改用非线性思维方式吗?我深知他会面临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阶段,认为学习更多的交易之术就能让他立于不败。我深知,不让他尝试所有方法的失败,他是不会接受那些他必须接受的东西(亏损与失败)、他是不会学会保持弹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
其次,他认为交易是光明的、是公正的!就像一个初恋者那样,他们认为爱情是美好的;真心的付出必然有美好的回报;爱情是不会说谎的、甚至爱情是不会改变的。。。。。。最主要的是,认为两个相爱的人必然会走到一起。没错,是否相爱是决定两个人是否走到一起的重要因素、但两个人能否走到一起并不是只有这一个简单的原因就能全部决定的,何况爱情是最难计算的,他是一个变量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对于初学交易的人而言,他们认为交易是美好的、交易是公正的,甚至会为自己是一个交易者而自豪,认为交易是值得人们羡慕的行业;真心的付出努力来钻研就必然能够享受巨大的金钱和成就感的回报;业绩是不会说谎的、甚至业绩是不会改变的。。。。。最主要的是,认为股票能否上涨,完全是由业绩所决定的。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我见过上涨数倍的股票是在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的前提下实现的,我也见过真正的好股票被市场无情的压抑了数年之久。问题是业绩同样是一个变量,而我们交易的正是未来这个变量。当然这些的前提是业绩必须是真实的,而仅仅这一点又有谁能保证呢?我真的不忍心看着无情的市场、去摧残这既天真又可爱的心灵。毕竟天真和单纯是美好的代名词。我真的不忍心告诉他市场的残酷与黑暗。何况,我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他相信呢?
最后,他对盈亏错误的心理认识。这时的交易者通常都在追求确定性和一定的结果,而不会自己计划好失败的可能、更不用说心理上接受失败的可能与现实。要求结果一定怎么样,简直就是不成熟的代名词。无论是恋爱还是交易,只要你奢望结果一定会这么样,那么你几乎必然要经历毁灭性的打击。我在想,我如何告诉一个正在热恋中的朋友,他将来很有可能要经历失恋呢?我没有做过统计,但谁都知道恋爱的成功率要远远低于50%。我说的是事实,但热恋中的人谁又会相信呢?说实话,我最开心的交易是我第一笔的交易,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失败、更不用说想到怎么保护自己的金钱。为什么初恋是最美好的呢?我想是因为那时的人们都会沉浸在美好生活的憧憬中,而不会因为可能的失恋而保护自己!孙子兵法指出,善败者不亡。那么根本就不会失败的人,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我突然想起我14岁时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时虽然我的“大帐”还在亏损,但有一天我获利了两千多元的账面利润。那天正好开家长会,我记得还没有下课的时候,我老妈已经来到学校,在窗外开着我。那时我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快下课的时候我站起来对着窗外的老妈连比划、带说的告诉他:“涨了一块四呀!!”现在想想真的很可笑,但我却记得很清楚。未来的几年内,我的亏损连十四万都打不住。这说明什么?那时我认为交易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事情,一天赚了大人几个月的工资,并且(当时认为)没有任何成本,我能不兴奋吗?这就是初学者对待盈利的真实心灵感受。我很难想象,这样的心理状态能够做到放长盈利吗?现在我能够明白,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我为了利润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只不过同样的原因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而碰巧那天不是风险释放的日子。如果说,你还能够为盈利而感到兴奋,那么我肯定你还没有成熟。我现在两天获利6位数,一个月获利几十万我都不会感到丝毫的兴奋。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应得的、甚至我应该得到的更多!为什么?从努力上我的付出远远对得起我的利润。从资金上来说,财富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甚至这一次的利润和我的水平关系都不大。我是说,我是靠承担可能的亏损、甚至是靠前期风险兑现堆积起来的利润。我现在不得不承认:任何美好、兴奋、激情都是来自于对现实不真实的认识!至少你还没有看到这个事物的全部。如果当你看到事物的一面是那么的光明与美好,那么请你翻过来看看事物的另一面。不用说,他一定脏的可怕!!
上面说的是交易“正”的一面,如果你不打算看看反面是什么也没有关系。现实会主动地告诉你什么是“反”的一面。好的时光总是太快的过去,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会感受到市场最残酷的一面。说实话,我进入市场后基本上立刻就开始了漫长的亏损过程。我“正”的这个阶段确实存在,但只停留在心理上而不是现实中、或者说只停留在微观上而不是宏观上(只有某股获利,而大帐一直在亏损。)我曾经在想,上帝为什么对我这么惨酷?!就不能让我在充满憧憬和美好的正面多停留一会儿吗?现在我明白了,这是上帝对我的恩宠。他没有让我尝试用错误的方法获利,所以我能更容易的接受正确的方法而没有对错误方法的留恋;他让我一开始就亏损惨重,所以我被迫的把目标定为获取大利润上面,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解套;他让我上来就亏损的很惨,然后继续让我亏损的很惨很惨,这其实是帮助我在加快成熟的速度。我是说,如果用针扎我都不能让我感觉到痛得受不了的话,那么就用刀子剁我吧。
因为我明白这些,所以我并没有为我那位朋友设计一套对他保护更好的方案。我本打算让他不要交易股票,而是交易基金。道理很简单,在政府扶植的前提下,基金能够不可思议的长期跑赢大盘。这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买入指数基金也是能够有很多好处的。第一,解决选股问题。股票本来就是少数大大强于大盘,而多数股票都要弱于大盘。加上股民本能上选坏股票的本领(主要是买便宜、占便宜的心态),几乎必然会输给大盘。买入基金可以必定让人尝受股市上涨的喜悦。第二,即使他学不会失败,那么也不会灭亡。对于股票而言,跷跷板效应非常明显。当你套牢在过去的热点中,我几乎肯定你不会在下一轮牛市中解套。热点总是不停的在大盘与小盘、业绩与题材这些相反的概念中跳跃。如果你97年按照业绩买入股票,那么你几乎不可能在2000年的题材市中解套。运气好的话,这轮行情可以解套。问题是,十年呀!我们且不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有十年。就是这十年的变化、业绩的变化、时代的变化,是否就已经能超过差劲股票的生命周期呢?96年的绩优股大庆联谊、达尔曼已经离开了我们,昔日的神话长虹发展也早已今非昔比。2000年买入题材股的套牢大军,能否在2010年重获新生呢?天知道!所以说,股票绝对不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顶部,但是指数可以!!!如果他只交易基金的话,那么他就可以不会失败,但又不会灭亡。思前想后,我还是没有给他这个必然对他有好处的建议。因为我不能剥夺上帝可能对他的恩宠!!我可以从策略上很好的保护他,但是我对他保护得越好,他成熟起来的机会也就越小。毕竟,我创造不了成熟的他,而只能在他现在基础上为他提供他能接受的保护性策略。孙子兵法说,善败者不亡。而我要说:不经历死亡的人是不可能出现脱胎换骨的重生。由此可见,反的那面不但是是所有交易者必经之路,也同样是成功的交易者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金钱的损失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信念的破灭才是最可怕的!除非你是最近一年才刚开始从事股票交易的,否则我想你一定看到过交易的反面。如果真的没有经历过,那么想象一下你曾经失恋时的感受吧。似乎天都要塌下来,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仇恨、受骗感、失望等等不良情绪在快速的蔓延。。。。。。这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都在欺骗了你,现实生活中的“愤怒青年”也许就是真实的写照。你从天堂直接跌入了地狱,你痛不欲生、你的情绪跌落到相反的一面。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这时你对股市的评价会变得截然相反:股市是黑暗的,业绩是虚假的、股市中骗子的密度要比黑手党总部还要大、股市是弱肉强食的场所、股市是不公正的,而我们恰恰属于弱势群体、股市是企业圈钱的场所、股市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长期盈利的大赌场、曾经对政府毫无质疑的信任变成一种不能容忍的欺骗与掠夺。。。。。。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信念的破灭真的是在一夜之间。
我个人的经历是这样的:曾经持有一只业绩优良、市盈率很低、净资产很高的股票,但是他却不可思议的在下跌。起初我别无选择,因为我不想面对亏损,所以只好说服自己持有业绩优良的股票可以长期投资。毕竟我是因为价位(相对基本面的业绩)被低估而买入股票,那么我就不可能因为股价被更加低估而卖出股票吧?突然!!我是说突然!!某日该股公布出巨大的财富丑闻、绩优一下子便为巨亏、奇高的净资产居然变成了负数。如果说,在你还没有找到下跌理由的时候,你还能够自欺欺人的话。那么当你找到下跌理由的时刻,你的(业绩)信念会突然崩塌!你会感觉到市场欺骗了你!说实话,这样的时刻我经历了两次,而每次都是超过50%的亏损。
这时你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炒股经历,多少懂得了一些东西。你的努力不是找到获利的方法、抛弃你与生俱来的错误信念、接受现实从新开始。而是把精力放在埋怨上、职责上。为什么政府没有****、为什么上市公司居然*****、为什么庄家******。也许这时你能成为学术上的专家。指出政府在制定交易规则上如何的不公正。第一、第二、第三。。。。。你能举例很多很多。或者这时你正想着如何向上市公司索赔。。。。。。也许没有人第一次就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别的地方找原因。我也不例外!如果大庆联谊没有业绩虚假,那么我将不会失败;如果没有周小川那篇《大雨过后是晴天》的护盘文章,那么我将完成一次绝佳的逃顶;如果没有管理层的干预,那么我将大获全胜。。。。。。这也是人之常情,也许我们的教育早就给我们灌输了“是非观念”。黑暗的东西是错误的、我们是对的,黑暗的东西只是偶然的出现,所以下一次我们就会获利。但你是否想过,如果黑暗的东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甚至有其出现的必然性;如果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除了有光明的东西还有不可或缺的黑暗;如果这些黑暗面是我们无法左右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这时的交易者心理上只有两个字:恨与怨。我想用庄子的一句话结束本章,那就是:如果没有黑暗的衬托,那又何谈光明呢?我们的教育让我们错误的认识了世界。黑暗和光明应该是对等的,应该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请看下面一章:三十而立。



第二部分:三十而立。
按照于丹教授的说法,三十而立正是所谓“和”的阶段、也是学会“舍”的阶段。我先不说什么是交易上的“和”与“舍”,而是先说说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并不是每一个交易者都能成长到三十而立的阶段。我不是做学术研究的,所以我不知道能够活到三十而立的比例有多大。但是我从别人身上看到了太多其它的结局。一部分人,最终在解套之时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可怕的市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套死的人都能解套出局,所以也有壮士断臂彻底离开市场的人。也许是因为本能和观念的原因,后者的数量远远少于前者。这类人真的是清醒与理智的人,他们选择逃避自己既左右不了又不能接受的事物。说实话,能够解套的人,就是继续持股日后能够获大利的人。97年牛市顶部的套牢盘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在98年熊市中就解套了,另一种结局是2001年牛市大顶也无法解套出局。同样2001年牛市大顶套牢盘也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在2004年熊市中就解套了,另一种我想在本轮牛市中也无法解套。当然靠放弃日后利润来逃离这个可怕的市场,从而免受日后折磨的人确实是明智的!能够解套又能怎么样?能够获利又能怎么样?说实话,我是经历了三次毁灭性打击后才能在交易上达到成熟。能够死一次就能悟出大道重获新生的人简直就是神仙;两次嘛,也能算得上天才;而我这样的庸人就要经历三次了。当然决定与交易永别的人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只有真正的做得到,才能算第一类人。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得知一位在2003年与股市说再见的朋友又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我现在都怀疑是否真的有第一类人。
事实上更多的人都成为了第二类人,这类人是市场中最可悲的人。也许他们曾经也发誓离开这个可怕的市场,但他们总是能够好了伤疤忘了疼。简单的说,这类人总是在原地转圈的“狗咬尾巴”,甚至有一种对自己心灵的自虐倾向。这类人脑子里想的是追求世界上的一切东西,而不做任何取舍。一切东西代表所有的利与弊,从而自己在心灵上自欺欺人的把利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把弊推卸给市场、管理层、基本面。。。。。。从而给自己一个推卸责任、指着别人的机会。说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股评的观点有对的时候、也有错的时候。正常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考虑到听股评的利与弊。如果利大于弊那么就接受弊端从而享受利益;如果弊大于利,那么就不要利益同时也不承担弊端。而这类人则不这么想,他们相信股评、依赖股评、指责股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把“股评”换成“政府”,或者在技术分析中把“股评”改为“技术指标”也都是一样的。他们既想要股评的利益,又不想接受股评的弊端。你可以看到他们在崇拜股评和指责股评之间徘徊。也许这样做可以不去真正的面对市场的现实,而用推卸责任的方法来自欺欺人。2006年初股市一片恐慌、市场上怨声载道,一片对政府的指责声。当时我就说现在的市场并不比2245点是更黑暗。并且我断言,等到牛市到来的以后(我并不知道牛市来的这么快,但我相信牛市早晚会来),那些因为经济增长而为政府歌功颂德的人,正是现在怨声载道、指责政府的人们。现在大盘将近3000点了,继续职责政府呀!2006年以前政府只是探讨全流通,而现在全流通在2006年马不停蹄的进行着。企业仍旧在圈钱、业绩仍旧有虚假的。。。。。。。事实上,股市中黑暗面并没有消失、并且永远不会消失。由此可见这些人并不在乎股市是否黑暗,而只是在乎如何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对于交易技术而言,他们也总是从当时的利益和解释需要出发,从而在基本面与现实走势、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等等的一些列矛盾中“狗咬尾巴”的跳来跳去。他们不想接受任何弊端、所以他们注定永远无所进展。他们陷入一种心灵上的怪圈,用保护自己本能让自己用舒服的方法不断亏损,而永远无法自拔。有意思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本能是否可能是错的呢?!
言归正传,什么是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并不代表自己能够在市场上不断的获利,也就是说三十而立并不是一个现实的物质坐标。有意思的,三十而立的时候也许正是你资金状况最黑暗的时候,也许亏损还在继续,甚至远远没有停止的迹象。花朵在盛开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在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甚至有相当一段时间种子是在地下发芽成长,所以我们自己根本无法察觉。明白吗?三十而立远远不是交易成功的标志、甚至不是开始获利的起点,三十而立只不过是交易的“入门”罢了。他是在不断挫折之后,开始学会对自己进行残酷的内省。这时的交易者敢于直面自己的本能,思考那些从娘胎中出来就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理念。从而通过对各种技术的取舍,来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交易规则。所谓“立”,就是指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交易哲学和交易规则。当然这些都只不过是从对交易之术的追求向对交易之道的追求的转型,最多只能说明那时具有了交易之道的雏形。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主啊,请赐给我力量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平静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再赐给我智慧了解这二者的区别。这就是所谓“和”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或者说是走向成熟的起点。这时的人们已经不在与市场对抗,奢望能够找到圣杯来战胜市场。而是学会了追随市场,用弹性的方法与市场合二为一、水乳交融。这时的人们已经能够接受上帝赐予这个世界必然的“缺陷”,当然同时也能看到上帝赐予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已经意识到在两种极端情绪间跳来跳去,不如从整体感悟我们的世界。这时的人们已经不会再以自己为核心,从而要求世界应该如何、必须如何。而是能够习惯以现实为核心,通过调整自己来适应现实世界。这时的人们不光是用眼睛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世界,而是能够用务实的心灵来重新认识世界。。。。。。总之,这时的人们能够看到任何事物的两面,从而学会通过取舍来选择自己的方法。并用这些筛选后的方法砖块来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或者说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
三十而立之前,人们的习惯是不断的作加法,认为拥有更多就能得到更多的成功。而三十而立之后,人们的习惯变为不断的作减法,认为简单才是成功之道。这一点和于丹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我曾经指出:不成熟的交易者总是在不断的学习技术,而又不断的忽视技术;而成熟的交易者总是在不断的忽略技术,而又不断的尊重技术。少则得,多则惑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更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更多的矛盾。一个人考虑的问题越多,他在事后解释行情就会变得越容易。而恰恰相反的是,在事前操作中就会产生更多的矛盾。这时的人们明白取舍的道理,他们对待技术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务实态度。股评该不该听?能够为了利益而接受弊端就该听,否则就不该听。官方言论、基本面等等也都会用这种思维来取舍和筛选。在谈论感情问题的时候,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是你自己想受到伤害。这句话太经典了,他同样适用于交易。如果你不听股评、当股评并不存在,那么无论如何股评都不会伤害你。2004年因为“国九条”而套牢、2006年因为房地产调控而踏空的交易者们,如果能够把政府言论当作不存在,那么政府言论也不会伤害到你。交易如果只看走势图的话,那么市场上没有人会有特权,你自然也不会受到不公平的伤害。当你舍弃利益的时候,你自然也将弊端舍弃了。当你舍弃的越多的时候,你的弊端也就越少,能够伤害到你东西也就越少。除非,你有自虐倾向,想受到伤害。对于交易的技术而言,你也会考虑到各种方法的兼容性。市场就是由无数矛盾的对立面所组成,而你在这些矛盾的两极只会选择某一个极端。从而接受这个极端的所有利与弊,从而组建起自己的系统大厦。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们总要做出选择。好在你已经明白这些,不会再奢望能够做趋势并且兼顾做波段(整理行情)。
这时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终于放下了与生俱来的那个沉重的叫做“理所应当”的包袱,你显得异常轻松,从而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但成熟之路还是那么的漫长,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着你。也许你能够学会保有弹性、能够接受必然会出现的亏损,同时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止损的成本。但我要说未来之路还是非常的坎坷!也许论语中的这些层次,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或者说不可能从某一天有一个本质的飞跃。对于我而言,知道与做到还是那么的遥远。我曾经在大庆联谊上就学会了止损,但真的深信不疑、真的能够做到所花费的时间,要数倍于从不知道到知道的时间。知道与做到表面上来看只不过是一步之遥,但事实上却远隔千山万水。对抗本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大庆联谊中知道的“大道”在三年以后我在达尔曼身上从蹈覆辙、五年后我在康赛股份身上继续经受重大打击。要知道这三次都是产生了50%左右的巨大亏损呀。我不得不承认,三十而立几乎在现实的资金上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起点。所以说三十而立应该是交易成长中最最重要的里程碑。只要你有正确的起点的话,即使你的思维迟钝而进步的缓慢、即使你前方的道路会更加坎坷、即使你的理念会在挫折中有几次必然出现的反复。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你必然会走向正确的终点。三十而立只不过是学会去做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并不等于你一定能够做到,更不用说让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合二为一。也许正因为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并不相同,所以你开始了漫长的心灵挣扎,同时必须靠规则这条拐棍才能前进。下面请看,四十而不惑。




第三部分:四十而不惑。
顾名思义,不惑就是对市场上的所有现象不再迷惑。如何才能做到不惑呢?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能够不迷惑,第一种人是找到了确定性,能够分析和预测未来的人不会迷惑;而第二种人是知道不可能找到确定性,并且知道未来是不能够被分析和预测的人不会迷惑。而只有不断追求确定性,但一直没有找到的人才会感到迷惑。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第一种人。也许我的话并没有什么说服力,那么请看看二十世纪公认最伟大的三个理论发现对于未来的阐述吧。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指出:世界具有绝对的因果性、结果必然是由原因产生,但他同时承认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中必然存在着不确定性;量子论的观点是抛弃了因果关系,认为“有”可以产生于“无”,那么结果并不一定非要有原因不可。而混沌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可以产生“分形”的,他并没有解释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跳过这些本质来探讨现象,至少混沌理论认为失之毫厘将会差之千里。重大的事件并不需要重大的原因,因为自然界具有封存效应。如果这些都不能打消人们对确定性乐此不疲的寻找,那么我也无话可说。寻找确定性并不能让你不迷惑,相反只有在意识到确定性并不存在,从而接受这个现实而停止对确定性的寻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平静、并且不再感到迷惑。四十而不惑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能够认识到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就能做到不再迷惑。
这里我来详细的解释一下前面一再提及的“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吧。事实上,这种提法并不科学。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那么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同样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任何分析都不会有意义。我们的分析不就是在通过总结、归纳所谓相同的原因,而寻找具有再现性的结果吗?所谓预测和分析的含义就是建立在相近的原因产生相似的结果。但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这并不成立。那么我所谓的同样的原因,是在对于不同事物进行人为总结和归纳后的相同原因。这种总结和归纳具有不同的细致程度。比如我的特性,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进行不同细致程度的归纳和总结。生物--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人--黄种人--亚洲人--中国人--天津人--和平区的人--某某小区的人---某某楼的人。。。。。。最后可以细致归纳到唯一、独一无二的我自己。这是不同的细致程度归纳下的我的特性,具体选择哪一种归纳程度要取决于我们要分析的问题,并不是归纳的越细致越好。比如对于预测我的寿命这一命题,我们的归纳程度可以界定为从人类到天津人之间的概括度。更细致或更粗略的归纳对于这个预测是没有意义。我想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两个事物必然由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组成。如果事物没有不同的部分,那么预测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回到股市上来,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原因绝对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无论你对同样的原因归纳的如何细致,同样都是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的。
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我在向我老妈讲述我的交易技术时,举例说明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和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我老妈并不以为然,她找出了在两个案例中(期货合约)所不同的地方。他认为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点,所以才产生不同的结果。事实上,这些不同点确实存在,并且没有两个事物是没有不同点的。问题是这些不同点是我忽略的部分。甚至我看不出这些不同点和未来的涨跌有任何相关性。我问老妈你能否把这些不同点,编制为刚性的交易规则吗?我是说不符合这些规则,你就不能操作。他无法回答。我明白他的思维方式,他不能接受不确定性,这是由他的本能所决定的。他必须捍卫他那种与生俱来的线性思维。市场只有两个方向,交易只有两种结果,那就是涨与跌和赚与亏。面对现实吧,市场存在了好几百年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方法,任何方法都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无论你是多么的细致归纳相同点。
认识我的人不难给出我这样的评价。他们都认为我在获利丰厚的时候显得过于谦虚,因为我总是说这是好运气的原因。而他们同样认为我在亏损的时候太过固执,因为我总是为亏损辩护,指出我所使用系统的合理性,而拒绝承认我犯了错误。我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一次暴利还是连续的亏损,我做的都是同样的一件事!这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得失论对错。我曾经也做过“参数游戏”,也就是通过修改系统中的一个参数,就可以避免这一次失败。但我现在知道这是多么的可笑,因为解决了上次的问题可能还会在未来多出很多本不会出现的新问题。我相信好的系统应该是在任何参数下都能获利的,如果你的系统脆弱到改变一下参数就能由赢变亏,那么你的系统绝对不是什么好系统。要知道市场特性也总是在缓慢改变的。我曾经也陷入过通过对原因细致归纳来提高收益的怪圈。事实上,只有简单的东西才是可行的。理论大厦可以是庞大的,但大厦的基石就是那么少数的几根。那时我系统中唯一的基石就是:放长利润、兑现亏损。我很庆幸我的方法是简单的,否则我也不可能做到不惑。一根均线就能让你获利、两根均线就会让你迷惑、三根均线就能使你无法操作。
所谓四十不惑,就是指从“知道”到“做到”的提升。别小看这一点,这需要漫长的时间。我个人的经历是这样的:2000年以后,大盘三次跌破2000点。其中前两次都在不久后见底回升,而最后一次则走出了崩盘的走势。我的操作是前两次都平仓了,而最后一次却不敢再次止损。那次我损失惨重!有意思的是,那是在知道交易之道以后,由于对交易之道的怀疑而产生的重大亏损。事后分析那件事,我已意识到除了平仓三次以外,我别无选择。我是说心平气和的接受前两次的成本、理直气壮的享受最后一次的利润。现在回想起来,我有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在理智上放弃了确定性,而在潜意识中还在不断的追求确定性。我有三次超过50%的亏损,除第一次是不懂的交易之道外,剩下两次都是在“三十而立”之后。我为什么买入达尔曼呢?是因为我认为第一次大庆联谊的失败是由于业绩虚假,并且买入价位太高了。我的下意识告诉我,只要买入长期下跌,并且长期筑底后开始上扬的股票就能必然盈利。但我错了!达尔曼不但业绩同样虚假,甚至暴跌的幅度比大庆联谊还大。我为什么买入康赛呢?是因为我认为业绩是绝对不可信的,同时达尔曼我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虽然在底部筑底,但它相对于大盘是在反复的走弱的。那时我相信走势比业绩先行,所以只要买入相对于大盘持续走强的股票,即使他是垃圾股、他也必然有他上涨的道理,我是说后期会有利好兑现。有意思的是,重组的利好确实公布了,但他仍旧让我亏损50%!算了吧,让见鬼的确定性滚蛋吧!除了止损能够保护我,没有第二种方法了!!我说过,如果不尝试所有的失败,我是不可能抛弃对确定的追求的。
“三十而立”的时候我明白只有舍弃才能获得,而现在我明白了只有心甘情愿的付出成本才能理直气壮的享受回报。所以从此以后我不再迷惑了,不再追求确定性了。我能接受那些必然出现的亏损,我是说心甘情愿地接受。当你做到四十而不惑的层次后,你就应该能够长期必然获利了。但是这种利润也许并不算大,甚至你根本无法逾越50%正确率的屏障。我现在所处的层次绝对达到了理智上的不惑,但心灵上还是会多少对亏损耿耿于怀。毕竟我们都是人,对吧。好在我能用理智战胜心灵,而不是心灵战胜理智。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漫长的用规则来约束心灵的折磨过程。
古之欲求长生者,非闻道难也,悟道难矣。非悟道难也,行之难矣。非行之难也,终之难矣!大道是空洞的,是不容易让人理解的,更是不容易让你做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阶段必然能够闻道、三十而立的层次已经可以悟道了,四十而不惑就是开始行之。至于能不能终之,那就是以后坚持的事情了。这时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系统)。我是说不在考虑市场会怎么走,而是考虑自己该如何做正确的事情。请看下面一章,五十而知天命。



第四部分:五十知天命。
这个层次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我自己都还没有达到。下面的部分是根据最近一年在期货市场上的感受、以及想象来完成的。当然这些层次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我身上可能也存在一点这些层次的雏形。下面的部分,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
在古代那个愚昧的年代,人们把自己所不理解的现象都解释为“命”,而自从解放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又在无时无刻的回避“命”这个话题。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当人们形成一种科学理论以后,就习惯用这种范例来看待问题。而对于这种范例解释不了的现象就采取回避的态度。当越来越多的现象无法回避的时候,就会推动新的范例产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的进步是跳跃式的而不是平稳进步的原因。也许我们现在真的应该探讨一下“命”这个话题了。以前在股票市场,我所采用的是“咬死”策略。因为股票和大盘之间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并不用进行任何选择。简单的说,就是当我的交易系统是一致的,同时在市场走势一定的情况下,交易结果也就是一定的。这里面并不会出现战绩能够被个人左右的现象。而进入期货市场就不同了,我必须对不同开仓信号进行选择。这时我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而交易结果也就有了更大的偶然性。如果我们将交易记录进行整理的话,是否能够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呢?前面已经说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些不同的结果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如果说赢与亏是按照无规律随机分布的话,那么就没有探讨的必要。而如果盈与亏的分布具有某种惯性特征的话,这里面是否有某种奇妙的规律呢?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天命”并不是指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的问题。结果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并且是不可事先预知的。那么所谓的“天命”我想是指这些不同结果的分布特征。无数的现象都在证明这一点,不同结果出现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同样会产生一种趋势或者说惯性的效应。比如在打牌的时候,我们的水平在某一段时间是一个固定值。那么这种水平就能形成一种固定的盈亏比例和赔率。并且这种输赢分布应该是随机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时候某天我一直在不断的赢钱,而同样的我、同样的对手又有可能让我在某天不断的输钱。有的时候是前半段不断的盈利,后半段不断亏损。或者前半段不断的输钱、后半段不断的赢钱。当然前者通常发生在一次“大牌”打臭了后形成转折点,而后者通常是“闯”成一次“大牌”后形成转折点。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认为上学的时候真的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唯一学到有用的东西就是喝酒,毕竟不会喝酒就没有办法做销售。现在我认为上学的时候还学到了第二件有用的东西,那就是赌博。无聊的大学生活,让我在百无聊赖之中经常喝酒赌博。也许很多人对于赌博从来是恨之入骨、不屑一顾,认为赌博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我倒是不这么看,相反我认为赌博是最大的艺术。当然靠赌博为生的人和以赌博为乐(寻求刺激)的滥赌鬼不同。前者是在不断对自己约束下进行的一种辛苦的活动,他要分析概率、记牌、克制本能而保持清醒。而后者是在放纵本能追求刺激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荒唐的行为。这种人追求的是本能的刺激,而不是通过克制自己来做有概率优势的事情。我认为,不赌博不足以知天命。
换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我们不以赌博为例,而看看历史事件吧。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反复的看到“转折点”和“趋势”。看看三国时期的刘备,他从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处于非常弱小的位置。有人说刘备最大的本事就是逃跑,他投奔的人无数,而又不得不东躲西藏。当逃到了刘表那里也被曹操穷追猛打、差点被斩尽杀绝。刘备逃到孙权那里,孙刘联盟后的赤壁之战成为刘备的转折点。真的不可思议,从此之后刘备太顺了!从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到反客为主的吞掉刘表、到七擒孟获平定西南、再到直取汉中自封汉中王、最后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从而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让曹操都想必其锋芒、让孙权都产生惧怕。胜利来的太快了,也许那时刘备真的感到:‘也许一切太完美,感觉像在飞’。突然,真的是突然!关羽走麦城、张飞被部下杀害、刘备倾举国之军讨伐东吴,站败后托孤白帝城、诸葛亮接过重担后,两次北伐也都以失败告终。。。。。。人的命运是不是不可思议呢?无独有偶,二战史是不是也出现了从希特勒闪电战的神话到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溃败呢?无数的历史事件都在证明这一点。
诸葛亮还是那个诸葛亮。被后人奉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为何最后也弄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难道是诸葛亮水平骤降?还是对手的水平一夜之间提高?也许这种既不能用随机分布来解释,又不能用主观个体的水平来解释的得失现象就是天命!按照前面我们达成共识的非线性思维也只能解释水平的差异并不能决定战争结果每次的胜败,但无法解释为何胜败的出现会呈现集中分布、更无法解释转折点和趋势的形成。
我本不想探讨原因,毕竟我所不知道的要远远多于我所知道的。也许这种现象的90%以上,都可以用人类的心理来解释。无论是赌博、交易、战争等等一切行为都属于博弈的范畴,而博弈中随机成为越大,或者说自主(自己决定)的成分越小,这种现象就越不明显。这是一个心灵产生“天命”的一个有力的证据。但是即使是几乎不用人左右的纯随机赌博中,似乎也能出现所谓的转折点和趋势,只不过这种特征及其不明显。比如在21点的赌博中,每次下注为固定额时,我们选择的余地很小,但同样会有略微的这种现象出现。难道人的心态可以用无形的方式干扰随机事件的结果吗?《雀圣》这部电影中说道,打牌要打“笑章”。你越是指责、嫌弃牌不好,你以后的牌就有可能越不好。心灵是世界上最最微妙的一部机器,他能对现实产生的影响是我现在所无法理解的,并且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全部理解的。绝对的心态平和、心如止水是不可能实现的。心理学有一种说法,观察事物就会干扰事物。我们无法观察自己的呼吸规律,而对这种规律又不进行干扰。。。。。。还是那句话,我所不知道的要远远多于我所知道的。在交易中,我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心理现象。比如,在我不断获利后开始展望未来可能会出现生活方式的质变时,通常就是我好运快结束的时候;交易开始时充满信心、甚至向身边人公布交易细节和获利目标时,通常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持续盈利的交易总是产生在对亏损麻木甚至适应以后,而在连续亏损想着“转运”的时候通常不会真的“转运”;担心的事件通常都会发生(墨非法则);大的利润总是产生在不经意中。。。。。。。人的心灵在左右行为的程度上,也许大大高于理智的比例。
我相信天命即心态,那么心态又是如何使得天命形成这种规律的呢?也许这方面确实具有混沌理论的某些特征。当你在不断胜利的同时,同样也是在心灵上进行一种不断聚集失败因素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过去的结果作用于心态,而心态又在对未来的结果产生作用。这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环,自然也就形成了“趋势”的效应。同时在“胜利趋势”进行的同时,弊端的东西又被聚集和封存起来。当这种弊端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转折点就产生了。这一点也可以从动机心理学来进行解释。比如某人因为疾病的原因而不得不戒酒;当戒酒的行为对疾病产生良好的效果时,戒酒的行为得到了强化从而使得患者身体越来越好;但当疾病好到一定成熟的时候,戒酒的动机就会慢慢消失,这时通过理智来克制和约束本能的动机消失了,患者又开始饮酒;起初饮酒并没有立即对身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饮酒的数量可能又会增加,直至疾病某日又突然爆发了。中国股市有政策市的特征,“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这种政策市的真实写照。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死就放,一乱就管”。因为市场“一死”,管理层就失去了加强管理的动机。在现实生活中,好朋友间的亲密程度也存在趋势和转折点的特征。开始时由于好感或者某种需求的原因,两个人都有使得关系密切成为好朋友的动机。这时动机决定行为,两个人都在为了成为好朋友不断的付出。同时这种付出也会形成正反馈环(因为他对我好,所以我对他好;因为我对他好,所以他也对我好)。但是当两个人的关系密切到一定程度以后,这种想成为好朋友的动机就会因为(朋友成为)现实而慢慢消失了。在好朋友这个现实前提下,每个人都“想”付出更少的投入、享受更大的回报。其实这个“想”并不是理智上的思考,而是下意识的自然反应。因为好朋友的关系已经确立,所以就慢慢丧失了对友情呵护的动机,同时又会产生对好朋友所付出的理所应当的依赖感。慢慢的矛盾和不满就会堆积起来,也许突然某天会出现崩溃,或者慢慢的形成一种理智下的反方向的正反馈环。
事实上,这些现象和股市价格的趋势现象的成因并无二致。毕竟股市是世界的一部分,它必然也遵循世界上的法则。世界上万物都有对称的两面,而所谓趋势和转折组成的循环现象的本质就是一面的力量在通过正反馈环的效应不断强化,另一面则由于封存效应而不断的聚集力量。当这种力量达到一种程度时,反转就发生了。简单的说,这些就是正反馈和封存效应下的负反馈的组合。因为上涨所以上涨就是正反馈、因为上涨所以下跌就是负反馈。但负反馈具有封存效应,他处于不断堆积的状态。有意思的是,如果将我的资金绘制成资金曲线图,那么我会发现这种曲线图和股价波动的曲线图并无二致,至少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说句题外话,于丹教授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将现实生活、中国古典哲学、外国现代科学进行结合的分析问题。事实上,这些配合得恰到好处、呈现出非常和谐的统一。孔子说过:朋友数、斯疏矣。禅宗中说:“人生最好的时候是花未全开月未全圆。”也许过程要比结果重要得多,也许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结果的动机必然会走向失败,这是因为动机心理的原因。那么我对于交易的目标就不应该是获利,而应该是交易本身。我相信一点,如果我在期货市场能够存活十年,那么我将不会再为钱发愁。那么我做期货的目的就从获利转变为使得交易能够继续。如果我总想着获利,那么当我真的获利以后,动机就会消失,从而走向亏损的阶段。在期货市场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总是在亏损惨重以后,才会去做正确的事情(止损、轻仓、放慢交易节奏)。而他做正确的事情以后,就能不断的获利。而当他不断获利以后,他就会丧失对自己的控制而继续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最后他重新经历亏损惨重的阶段。这种循环在不断的发生,就像一年四季的不断循环一样。有意思的是,现实中也有无数的事例证明。当结果出现后,形成结果的原因反而就会消失,而这最终实现了结果的消失。比如,刘备得到孙权的帮助是因为刘备的弱小,而当刘备强大以后这种孙刘联盟的原因就消失了,从而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股市因为持续低迷而得到管理层呵护,当股市回暖以后管理层的呵护消失了,从而新股疯狂的发行导致股市见顶回落;某人因为不甘于贫穷而工作努力、为人和气最终创出一番事业,当功成名就以后这些给其带来成功的因素消失了,从而导致生意的失败。。。。。。这些都是负反馈的原因。无论是市场、交易、战争、赌博、生意等等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他们都会遵从世界的法则。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谁也逃脱不了这种法则。也许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这样一个由正反馈、负反馈、封存效应组成的自调节的系统。
也许我未来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放在对心理学的研究上。现在我能够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从心态上把得失看淡、从心态上把结果看淡。从而能够做到不期盼、不祈祷。我不得不承认,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把太多的精力耗费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祈祷上。这些我已经能够从理智上做到,但从心态上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
除了心态上的修行,我们还能从行为上做出点什么呢?这就是我从进入期货市场以来,给自己交易理念这座大厦找到的第二块基石。那就是,赢冲输缩!人类对待命运有三种层次。第一,与命运抗争;第二,被动接受命运;第三,把接受“命运”变为自己来“运命”。首先,在交易或者赌博当中,如果概率是一定的话,并且具有概率优势的时候。当出现连续亏损后,与命运抗争的人会下更大的赌注,来用概率的思维和命运抗争。这类人通常会赢,因为他本身就具有概率优势嘛。但这样做具备了太大的毁灭的风险,所以我觉得与命运抗争并不明智。其次,用抛开输赢而采用一致性的方法来进行资金管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策略,他可以长期得到概率上应得的结果。最后就是我要说的赢冲输缩。这一点是来自于资金管理的问题。在股市上我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满仓操作的风险都要远远低于我可接受的风险。那时我的仓位就是在极端的满仓和空仓之间二选一。而期货市场则不同,我不得不考虑承受风险的程度。也就是说,承受多大的风险和利润必须由自己来选择,这是就出现了资金管理的问题。即使我的交易水平是一定的前提下,天命也可能让我出现交易结果分布上的惯性特征。那么当我做出了一笔亏损交易以后,我就将未来的交易也视为可能亏损,所以下更轻的赌注。而反之,亦反。在股市上,我只要甘心在整理行情中亏损,那么我必然能够等到趋势来临的那一天,从而必然会选对位置。而在期货市场这个保证金市场上,除非我的仓位极轻,否则我有可能无法熬过整理行情的黑夜而不能看到趋势来临的太阳。也就是说,即使按照一致性的下注法,除非我的仓位的风险当量和股市相同,否则我也可能被市场扫地出门。那么赢冲输缩就是明智的资金管理策略。我可以在天命的冬天把交易额降低,从而有准备的度过交易的冬天。来为未来必然出现的春天保存实力、做好准备,这就是“运命”。
济公是一位高僧,他有一首诗。我只记得第一句:今日不知明日事,何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做交易都有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只不过我们是把交易系统对于扫地出门这个事件的概率,设计成一年一遇、十年一遇、千年一遇、还是万年一遇?即使我们把交易系统中被扫地出门的风险设计成万年一遇,我们同样有可能在未来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被市场扫地出门。我是说,如果上天对你足够狠毒,那么再好的策略也是可能走向毁灭的。对于成功者而言,如果没有天的帮助,他们也是无法最终成功的。即使从宏观上来讲,长期结果中的偶然性会大大降低,但绝对的确定性也是不存在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我们无法绝对的左右结果,那么我们还是把得失看淡一些吧。中国人向来这样,不是把某个事物捧上天,就是某个事物踩下地。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赌博有一个近乎客观的认识。也许我是一个知道自己是在赌博的交易者;而更多的人是一个自以为是在做交易的赌徒。
最后,我觉得“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征在于一种转变。从对市场的现象、规律等的研究,转变为对自身内心的研究。如果说“三十而立”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心理需求转移到市场现实的话,那么“五十知天命”以后,就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现实的市场转移到自己的内心环境。接下来我们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寻找过程:我是谁?、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请看下一章:六十而耳顺。



第五部分:六十而耳顺。
顾名思义,所谓耳顺就是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什么观点都能看到他的价值。原来我可不是这样,什么事情我都用绝对的对错标准来衡量。让我出现飞跃的,是因为我进入期货市场的缘故。我发现环境变了,很多法则也会变化。世界是多元化的,能够获利的方法也绝对不止一种。也许对错只有加上前提条件才能有意义,对错的判断也是需要参照物的。如果参照物不同,那么对错也可能就完全不同。如果从绝对的角度来看,我以前几乎所有的结论都不可能站的住脚。这些转变来自于一个问题的思考:能够长期获利的交易系统,正确率是否必然低于50%吗?
在股市上各股与大盘之间、各股与各股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在应对这样一个高相关性的单独市场时,最好的策略就是“咬死”策略,我没有对信号的选择权。道理很简单,正确的位置是我们谁也丢不起的!!我只能对所有的买入和卖出信号进行绝对的同权处理,而不能有任何选择。比如,大盘从2004年1783点至2005年998点的下跌中共发出了两次买入信号,998点以后在1130点又发出了一次买入信号。这三次信号中前两次是无效的,而最后一次是有效的。我并不能预测到按信号操作的结果,但我能分析信号产生结果的概率。问题是我没有进行这种分析的权利,如果我丢掉了1130点买入股票的机会,那么结果是难以想象的。2006年8月29日的1651点大盘再次发出买入信号,即使我觉得它可能是假信号,但我也必须买入(事实上,我并没有买入,而是介入期货市场)。因为如果我丢掉了位置,丢掉了1651点到2994点这波上涨的位置,那么我该如何?我丢不起!!即使我认为我的买入操作根据概率分析有更大的亏损可能,我也必须进场。对于卖出信号而言,我同样必须绝对的执行。2001年7月的那次对卖出信号的忽略让我品尝的代价现在还记忆犹新,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么这时我就只能绝对的对待所有买入和卖出信号!踏空和套牢都是我不能容忍的。即使可能性再小,我也必须采取行动。对于“咬死”策略而言,正确率必然会低于50%这一点毫无问题。
进入期货市场后,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没有捕捉到股市1651点以后的上涨、也没有捕捉到有色金属的大幅下跌,但我在农产品的中期上涨中照样获利丰厚。市场多了、非相关性品种多了,我就有了选择权。谁也不能吻遍所有的女孩,要吻就吻最漂亮的那个。当我能够不依赖某次特定大行情的利润时,我就可以对开仓信号进行选择。那么这样能够跨越50%正确率的屏障吗?事实上,去年年底的三个月内我的正确率达到了70%左右。这该如何解释呢?有其偶然性这没有问题,但是这里就一点都没有水平的因素吗?今年一月我继续出现连续小幅亏损的情况,所以我还不能说我有跨越50%正确率屏障的能力。但我越来越坚信,通过对开仓信号的选择,达到这种效果是有可能的。简单的说,理论上讲可以通过波浪理论和真假信号的分布特征,来对开仓信号进行筛选,从而跨越50%正确率的屏障。既然我的技术还没有成形,所以现在我不想过多的评价。至少理论上可行,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仍旧不会以追求交易的正确率作为目标。甚至更多的是利用波浪理论筛选出未来有可能大幅波动的开仓信号,而不是最有可能盈利的信号。有一点我必须指出:新手过多的追求正确率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个人能够接受低正确率以后,他才有资格开发高正确率的交易策略。甚至对于我来说,追求大赔率依然是努力的目标,即使出现高正确率,这也是附带产品。这时开仓信号是相对的,平仓信号仍旧是绝对的。毕竟只有坚定不移的止损才能绝对的保护自己。所谓止损就是把可能的错误,当作错误来处理。这样我的生存哲学中,必然永远包含着靠牺牲正确率来实现长期资产安全的部分。
我继续思考,如果环境再换成外汇市场会怎么样?外汇市场的特征是长期具有明显的趋势特征,但是中期和短期的走势(在我这个水平看来)完全处于噪音当中。难道外汇交易者要持仓好几年吗?要知道外汇市场的杠杆效应比商品期货更大。那么外汇交易员靠什么获利呢?是否“大赔率是交易获利的绝对条件这个命题”也会动摇呢?我在想如果一个交易者能够有很高的正确率,那么他就可以不依赖大的利润。这时是否会出现一般赔率+高正确率+短持仓周期的组合呢?虽然这些还都是想象,但问题变得有意思起来。
事实上,衡量交易系统效果有三个指标:正确率、赔率、持仓周期(持仓周期和趋势跟踪的敏感程度有关)。当然正确率越高越好、赔率越大越好、持仓周期越短越好(在保证金交易中尤其明显)。问题是这三点是乎损的!就像战斗机灵活性和稳定性这两个指标是乎损的一样,这就涉及到取舍的问题。也许这些指标在不同的取舍下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如果正确率越高,那么就可以越不依赖大利润,甚至可以缩短持仓周期。事实上,在保证金交易的市场上,正确率越高、持仓周期越短获利就越大。因为赔率同仓位的大小是互损的,而高正确率和更短的持仓周期可以建立更大的仓位。曾经我认为出手就赢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现在我对此不敢发表意见。当然这些都只不过是理论上的思考。乐观的话,十年以后我能发展出一套更高效的方法。但现在我还是靠试错来实现对趋势的捕捉。请大家注意,短线和追求正确率必然是大部分交易者的禁区。当然这也包括我在内!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一味的追求大的鞋子并不明智。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讲也很有意思。我们的世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呢?这也没有固定的答案。从原子内部来看,世界是非常简单的,他们遵循简单的规则进行着简单的运动;而分子的运动却是杂乱无章的,我们这个由分子构成的世界也是极其混沌的;但从我们生活的地球到整个银河系,所有的天体也都是遵循简单的规则进行着简单的运动。。。。。。。。牛顿说过:“我能清楚的计算出天体的运行,但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这就是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区别。我们这个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观察,也是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的。曾经我的资金管理在股市上就是孤注一掷,毕竟股市的风险太小了。而进入期货市场以后,我就不得不考虑分散投资来分散风险。当彼得林奇的持股周期拉长到五年以上时,技术分析就很难有用武之地,所以他成为基本分析大师。这时他的风险控制系统就不能像我这样孤注一掷的买入股票,并且靠止损来防范风险。他只能进行分散投资,让少数的暴利股票来抵消亏损持股的损失。有意思的是,我在炒股时只要做到绝对的止损,那么基本分析和分散投资就变得没有意义。毕竟打雨伞的人没有必要再穿雨衣了,而雨伞和雨衣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明白吗?花朵之所以美丽,并不是因为花瓣,而是因为花瓣的组合。我的意思是,单独的技术是无所谓对错的,只有当这些单独的技术组合成系统以后,才会有好坏之分。
回到如何帮助一个初学者这个话题来,我发现问题更加有意思。什么是一个初学者最好的状态呢?我想他现在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我的意思是,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也许对于我来说,由于对市场错误的认识而产生的激情对于交易并无益处。问题是,人在任何行业的成长都要经历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兴趣产生的激情,第二个阶段是由信念来推动自己的努力。如果每一个人都一开始就能认识到真实的交易,那么恐怕这个世界上就不再有交易员了。如果我为上面提到的朋友设计一种可以保护他的策略,那么他就不可能成熟起来。要知道我在保护他资金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在保护他的原始本能!如果说惨重的亏损都不能让人产生对本能的反省,那么我即使磨破嘴皮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现在我来回忆十年来,我所经历的每一次痛不欲生的失败,我都能看出其中必要的价值。甚至我认为,如果少了某一次失败,我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我的意思是说,那三次超过50%的亏损一个都不能少!!他们都让我学到了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成熟起来最最重要的因素!
曾经我对和我大谈基本面的人,总是表现出极力的抨击。现在想想看,我为什么不信基本面呢?因为我吃基本面的亏,肯定比他要大得多。仅此而已!哈哈,算了吧。我不能奢望剥夺了我的原因,而产生我的结果。甚至我都能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我给某人的操作体系中加入一条对我非常有益的规则时,给他带来的绝对是惨重的打击而不是美好的结果。我能够给别人规则,但我无法给别人信念。还记得我说过,2000年以后大盘三次跌破2000点时,我只有最后一次没有止损吗?那时我是整个股市最惨的人,因为我有正确的规则,但缺少了对规则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不经历惨痛亏损,是不可能产生的。我甚至认为,人是无法学习新的理念的。所谓学习只不过是挖掘出潜意识中本已存在的东西。潜意识来源于经历过的事件,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么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时候我在想,交易为什么这么难于学习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的学习和马戏团中的狮子并无二致。马戏团的狮子是在做正确的事后,可以得到美味的食品。而交易者在做正确的事情后,可能会遭到市场的“暴打”。交易者只有在经历了几次“暴打”之后,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如果驯兽员必须在狮子前两次跳过火圈后对其进行“暴打”,而在第三次跳过火圈后给狮子想要的任何东西的话。那么我估计我们谁也看不到马戏团里表演的狮子了。好在我们是人,我们可能理智的看得更远。也许对于交易而言最好的老师,应该是看着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而不加干扰的人。老师的职责是对学生已经意识到的东西,加以总结和讲解。对于学生的错误不是应该是阻止,而是让其体验到错误的代价。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学会对学生的尊重,因为世界是多元化的。这个世界不应该像我们小时候所受到的官方教育那样,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如果我是一个老师(当然我不是)的话,我不应该让彼得林奇毁在我这样的赌徒手里。
我不得不承认,我从股市到期货这一小步,对于交易的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交易单独的股市是一个简单的世界,他有很少的维度。把股市考虑的过于复杂没有意义。那时,我建立了一种非常简单的刚性交易系统。简单到的程度,估计能够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简单的说,就是以大盘为所有交易的背景,绝不参与没有大盘配合的股票。对于大盘我也没有研判的权利,只不过是某根中期均线上绝对做多,之下绝对做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做多的时候如何选股?很简单,只要符合两个要求就可以。第一,之前(短期)一段时间内相对于大盘不断走强,或者说提前大盘见底;第二,之前(中期)必须有过更低的点位。也就是说该股这轮中期熊市的低点不能比上一轮熊市的低点低。仅此而已,剩下的东西全部交给运气来处理。请注意,这些全部是刚性的、全部是永不改变的。进入期货市场,我发现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期货市场多出了很多的维度!比如,信号的选择、资金管理、分散投资等等。在股市上不存在信号的选择、满仓和空仓就是资金管理、无需进行分散投资。难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也都用刚性的简单系统来解决吗?
趋势跟踪的敏感程度?投机资金是集中还是分散?仓位应该多重?更多的“咬死”还是更多的选择?我发现设计这种系统时,一个环节有所改变就能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起他的环节。我必须从中有所取舍、有所选择!在股市上就有正确率和赔率两个维度,他们的取舍非常简单。而期货市场上,仓位的大小对于盈利的多少是最为重要的!我可以把赔率放大到无限大,但问题是仓位就会无限的轻。集中投资能够在某特定的短时间内获得暴利,就像去年的豆油一样(现在想想,我都后怕),但资金回撤幅度必然过大。越敏感的跟踪趋势就能建立更大的仓位,但连续亏损的次数就会越多。在正期望收益的趋势跟踪系统下,整体仓位越重收益率就越大。但问题是,整体仓位越重,交易系统就会越脆弱,或者说就有更大的被扫地出门的风险。。。。。。这些都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我进入期货市场的时间还很短,目前还没有建立好适应期货市场多维度的交易系统。这个问题倒是不重要,只要找到了方向,早晚都会有结果。在此之前,我必须采用绝对低风险的策略。我不得不承认,去年满仓做多农产品让我获利250%的收益,但这样做对于我来说是错的!也许,能够从获利的交易中发现问题,可以大大降低成长的成本。
也许大家并不明白这些与“耳顺”有何关系?其实不能用多维和多角度的思路看待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股市这样的全额保证金市场,没有必要考虑到更细节的东西。不难发现,我在股市上的选择是一种“是与非”的二维选择,而期货市场上的选择是一种程度上的多维选择。不和其他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整体仓位的大小和资金分散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在股市上可以用极端的思路来考虑问题。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应对股市上的问题是二选一的取舍。但期货市场上仓位应该多重,就必须找到重与轻之间的平衡点,而这个点又需要考虑到其他所有因素后才有意义。要知道这些内容的取舍可以有无数种选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最好的系统。
这种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把某些曾经交给“天”来左右的问题自己进行选择。在股市上我不用考虑一年最大可能的平均收益率是多少?可能出现的最大的亏损是多少?理论上平均收益和现实收益之间可能的偏离程度是多大?我的正确率有多高?最大连续亏损次数是多少?因为我知道股市上最大可能的亏损幅度远远低于我能够承受的范围。我知道我的系统具有正期望收益就能够获利,而无需计较正确率具体有多高的问题。而在期货市场上如果我不知道我的正确率有多高?最大连续亏损次数有多大?我就不可能回答我的仓位应该有多重这个简单的问题。
这样分析下去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理论上讲,收益率最大的方式是可能产生80%左右资金回撤幅度的方法。那么这样大的资金回撤是否超出了我的心理承受极限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时就必须在加入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身的心理环境。我一年能够承受多大幅度的可能亏损是设计系统中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问题。赢冲输缩的资金管理模式也是在考虑心理承受能力后建立的。同样30%的亏损,发生在不断亏损以后和发生在资金翻番以后产生的心理打击程度是不同的。期货交易系统我觉得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自身的资金环境。顺利的时候可以采用更激进的开仓操作,而不顺的时候必须采用更加保守的开仓策略。比如,去年橡胶跌停板做空的操作,在当时就是正确的,而如果现在(最近连续小幅亏损了几次)可能就不是明智的交易。即使那是一笔获利的交易,同时我又有我交易的道理。也许水平越高,或者交易越顺利的时候,就越能建立更重的仓位、更大的自由度、更敏感的跟踪尺度、更集中的分散投资、更频繁的交易次数。。。。。。
也许未来的期货交易系统将不再是简单刚性的系统。而是一种核心简单,具体问题相对复杂,并且通过考虑当时自身状况的一种自调节的弹性系统。用自调节的弹性系统,来操作自调节的混沌市场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前面“四十而不惑”那个层次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系统)。而现在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包括心理上和资金上)自身环境。这时所有问题的对错,都要建立在自身环境这个参照物下才有意义!甚至现实的资金收益率都不是衡量对错的绝对标准,因为现实也是具备很大的偶然性。对于我需要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是:长期在市场上生存。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在期货市场上活10年,我就不会再为钱发愁。我暂时不考虑每年的获利目标,而是坚持一种绝对的低风险策略。以前我总爱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某种方法的弊端,那么你肯定还不是真正的了解这种方法。现在我要说,如果你不能看到某种方法的价值(存在的意义),那么你肯定还没有真正的成熟。请看下一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六部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做交易的最高境界,这时对交易的认识达到最高的层次。交易的终极命题是什么?这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许远远超出了交易的本身。从而产生更多的对自身的认识,对世界的了解。简单的说,这是所谓“人道合一”的终极境界,从而跳出所有的规则与束约。交易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难道交易真的是痛苦的吗?!起初,我们与市场对抗,因为金钱的损失而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后来,学会了与市场保持弹性的融合,但从此就开始了与心灵的抗争,因为对本能的约束和压抑而生活在无尽的心灵折磨当中。交易的意义是什么?在亏损6位数资金的时候都没有出现的迷茫,竟然在获利两个6位数资金的时候出现。难道我这一生都会在这种骑虎难下的折磨中度过吗?现在我看到了交易可能存在的最高境界,这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交易最高的境界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心灵。规则已经被内化,心灵就是最好的参数。。。。。。总之,这时心灵已经不再是需要压制和约束的障碍,而是一种最好的工具。一种能量无限、威力无限的工具。也许交易者的成长像是一场星际旅行,从兴奋、激情、憧憬、欲望;到孤独、迷茫、无奈、远离人群的现实生活;最终成为英雄一样凯旋而归,重回地球、重回现实的社会。这时交易已经无所谓是交易,不会从交易上再感觉到交易的一切。也许庞大的金钱、加上心灵上的绝对成熟,能够使你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下面在阐述这个美妙的境界之前,先探讨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我靠什么获利?基本分析不能使我获利,为什么呢?现实走势通常会超前于基本面。这一点我无需多说,“利好兑现、卖出股票”这些经验之谈已经说明一切。同时现实走势也会滞后于基本面。97年国家十三道金牌抑制住大盘的上涨了吗?没有,但他为其后的熊市埋下了伏笔;98年国家为了抑制通货紧缩而不断降息和推行激进财政政策起到作用了吗?同样没有,但他为现在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2004年以后国家为了托起低迷的股市不断推出的利好起到作用了吗?还是没有,但他为2006年的大牛市埋下了伏笔;2006年国家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起到作用了吗?没有!没有!但这是否又为将来房价的暴跌埋下伏笔呢?问题是,我们谁也不知道房价暴跌后的底部,是否比现在的价位低?基本面就是不断压向骆驼的稻草。除非是神仙,否则谁也不可能知道具体哪一根稻草能够压倒骆驼。什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力?万有引力吗?没错!宏观世界上万有引力是最重要的力,它控制着宇宙中一切天体的运行。但是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里,最重要的力是强作用力(维持质子、电子、中子平衡运行的一种力量)。要知道我们这些中小投资者是生活在微观世界内的动物,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基本面就是万有引力!如果你不能从2004年“国九条”时就开始持股,即使2年内下跌700个点也无怨无悔的话,还是忘记基本面吧。基本面留给林奇、巴菲特那些资金庞大、持股周期超长的宏观动物吧。什么是本轮牛市的起因?答:大众的眼球从乐意于关注黑暗面,转变为乐意于关注光面的一面。你的眼球乐意于看那一面,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内的大众。我无法计算这些众多并且又相互作用的心灵。技术分析也不能使我获利,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对单次交易负责的技术!如果是多次交易,那就是交易系统的事情了。没错,我靠交易系统获利。而我的交易系统又是如何获利的呢?
市场对于交易系统是高效的吗?如果市场没有任何偏向性,那么任何系统长期交易的结果都会归于0(不考虑交易成本)。这时市场公式将是:大赔率*低正确率=小赔率*高正确率。这时击败市场将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确实能很轻易的发现市场具有高效性的一面。市场是对称的,一种方法采用的人越多,市场就会将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一网打尽,从而市场跳向这种方法的反面。简单的说,市场就像是一位老师,它教给交易者一种单向的方法。当更多的人学会这种方法以后,市场就会突然改变。这就是我以前一直谈论的钟摆效应。市场总是在极端的对称两极间不断的摇摆,而这种摇摆具有广义不可预测性。这一点从理论上也很容易解释,市场是人类行为的集合体,而人类创造出的弊端又会由人类自身来纠正。一种方法能够获利,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从而填平这种不平衡。
万幸!市场是不完全对称的!市场是有偏向性的!否则我们谁也无法战胜市场!市场的不对称性来自于人性对待盈亏的不对称性!而我之所以能够获利是因为利用了人性的这种不对称性。人喜欢占便宜;人喜欢追求正确率而不是赔率;人会像近期成功者学习而不是失败者;人喜欢铲除鲜花、浇灌杂草。。。。。。你不觉得奇怪吗?股市能够随着经济增长而长期不断上涨,期货市场也不过是零和游戏。所谓“二八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要知道这些失败者并没有经历过所谓的“失败者的培训”呀!感谢上帝,他将我的对手们大脑中编写了这种原始本能程序。只要我能够反人性而行之,我就能击败市场!这时出现了两个公式。第一,人性满意程度公式:高正确*小赔率〉低正确率*大赔率。第二,市场财富公式:高正确率*小赔率〈低正确率*大赔率。当然这只是人性不对称中最明显的地方。如果再考虑到一些微观的问题,那么交易的结果会更加完美。在股市这样的全额保证金市场上,如果你的盈利幅度始终大于亏损幅度的话,即使其他问题全部随机选择,你也能实现长期交易后的必然盈利。如果你还不能盈利,那说明你的交易技术不如随机,也就是说你的交易水平是负值。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负值的交易技术加上这条获利原则仍然不能实现获利。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对于大多数交易者而言,还是先别思考了。
你能感到兴奋了吗?如果人类的本能不改变,我的交易系统就会始终有效。或者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交易系统都能不断的创造财富!在兴奋之前,先想一个问题,对抗人性真的这么轻松吗?这个世界上有出卖肉体的职业。天哪!我做的是出卖灵魂的职业!最后的结论是:我的交易事业不但是痛苦的、甚至是可悲的!!以前我总是对连续的小幅亏损而耿耿于怀,甚至刚开始的时候都痛不欲生。但现在想想看,感谢这些小亏损吧。如果没有这些连续的小亏损,我的交易系统也不会产生价值。正是这些令人讨厌的连续小亏损,把那些比我更聪明的人们挡在了成功的门外,从而使得我的交易系统能够长久具备获利的价值。
第二,我是谁?人类有自由意识吗?是什么决定人类的行为?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美国分子人类学家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全世界的人类在距今15万年前可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这就是夏娃理论。也许是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或许真的是同源的。这样我们就具有相似的基因程序来作用我们的大脑,这可能就是人的共性大于特性的原因。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而这种自我意识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呢?人类是按照某种复杂的程序来完成所有的行为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在交易上必然失败,而成功者又是与众不同的人,甚至这种与众不同还是来自于偶然。例如,持有亿安科技的老太太,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是因为把持股都给忘了。
我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切行为都遵循两条法则。第一,欲望满足最大化原则;第二,阻力最小化原则。当然阻力最小化原则中还包括习惯的力量。比如,我每天早上上班,是因为我需要工资来实现我的生存欲望;我之所以维持现在的工作,是因为完成现在的工作是阻力最小的选择;我骑车到公司的路径选择同样是因为阻力最小的原则来决定的,也许我的路径并不是最近的,那么这就涉及到习惯的力量。当然人类的行为在欲望实现最大化和阻力最小化之间出现矛盾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权衡。表面上看,这些是我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可能我的行为就是完全由习惯程序、欲望程序、对阻力的计算来实现的。对于交易而言,是否也是这样?我们在市场上的一切反映是否都是注定好了的呢?我们做交易的目的除了盈利以外,还要兼顾其他欲望的实现。比如,成就感等一系列满意程度。美国心理学家有这么一个试验:给一些孩子一颗很好吃的新型糖豆,并且告知如果当时不吃的话,30分钟以后就会得到第二颗。更多的孩子选择了当时就品尝这唯一的糖豆。这并不理智,但这却体现了欲望满足最大化原则。未来在这些不成熟的孩子面前过度贴水了。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复杂事件或者说毒品对吸毒者而言是否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交易者更乐意于接受确定的小利润。因为这样有最大的心灵满意程度。心灵在某些时候确实是不理智的。一万元的利润产生的满意程度要大大小于10次一千元的利润。欲望程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有数十亿年的历史,改变是绝对不可能的。而用理智来控制欲望又不符合阻力最小的模式。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习惯程序的修改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给上面的那些孩子进行多次的培训,让他们多次感受到吃到更多糖豆的乐趣。是否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呢?我想这是肯定的!甚至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还能得知越新鲜的事物,我们产生的欲望也就越大。但时间长了,多次接受感官刺激后,这种欲望会呈现衰减的趋势。那么当小孩子们多次品尝过这些糖豆后,美味的诱惑力就会大大的下降。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将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合二为一呢?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的大脑分为三个部分,左脑、右脑和脑核心。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最先形成的是脑核心、然后是右脑,而最年轻的是左脑。我们的意识、语言、不良情绪、时间感、判断、拼搏动机、得失计算等等都是由这个最年轻的左脑完成的。也许发达的左脑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原因,但左脑又是大脑中最不发达的一个大脑部分。左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流量要大大低于其他部分。左脑是一个笨家伙,他总是有把简单的事情搞糟的天赋。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越在乎一件事物,我们就越可能把这件事情搞糟。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左脑,而意识只是我们大脑中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各行各业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神奇的结果,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会使用潜意识。这一点反复在体育运动、艺术等等领域内表现。大师是那些能够唤醒潜意识或者说驱逐意识的人。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件事物,那么我们最好先学会放下这件事物。你越是在乎,你的意识就越是会将其搞糟!你越是紧张,就越说明你是在用笨拙的左脑来控制行为。好在左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培养习惯性的行为。所谓培养习惯性的行为,就是将学习的行为交给脑核心,并由脑核心处理相关细节。要知道脑核心要比左脑聪明的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师的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当然左脑还有一个主要的功能,那就是解决问题。在左脑的世界里,是一个永远充满问题的世界,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又在于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某时真的没有问题,那么左脑就会暂时的充当裁判来挖掘出问题来。也就是说,左脑有创造问题的天赋。想想也很可怕,我们居然能够创造出问题。这也许解释了乐观的心理暗示对于人类行为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总想着你是否有什么问题?现在是否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好?那么你总会找到一些问题、甚至是创造出一些问题。如果你想着我很好,我很快乐,那么你就会很快乐。如果你“喜欢”忧虑和痛苦,那么你那个善于理会“领导意图”的“左脑员工”,就会创造出足够你想要的东西。也许交易应该是洒脱的、交易应该是快乐的!也许这就是墨非法则的成因!有意思的是,左恼很笨拙,它不可能同时关注太多的问题。甚至他只能关注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也许人的一生中某时无论辉煌与落魄,总会有一两个主要的问题有待解决。左脑只会关注未来,而不是现在。这就是为什么可能出现坏情况,要比坏情况出现时有更大的焦虑和忧郁的原因。左脑控制着动机,这也就是我们在“五十而知天命”中讲述的案例的成因。解决问题的行为如果不能编制成为习惯。那么当问题解决了、动机不存在了以后,我们就仍将回到处理问题前的状态。
习惯的力量可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能够意识到的通常都不是真正的习惯,真正的习惯是不需要意识的。心理学有这么一种说法: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感情。该理论指出,不要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因为即使是痛苦的错误,也是很容易被我们强化并且编入习惯性程序的。最可怕的是,这种习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也就是说,不用思考我们就能犯错。事实上,我们的交易行为中,必然有很大的成分是通过习惯来完成的。如果一个人反复犯一个同样的错误,那么它就会继续犯这种错误。因为这是一种阻力最小的方式。有意思的是,这种重写习惯的能力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衰弱。一位心理学家指出:超过三十岁的人,习惯就会像石膏一样坚硬!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人的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往往心理问题的起因,通常都能追述到患者的童年。由此看来童年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这种理论似乎在告诉我们,某行为如果重复多次后,便能够进入潜意识。这时我们就可以在不用思考、没有感受的情况下继续重复这种事情。那么如果我们在交易上反复的做同样的,并且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无意识。而不会再有所谓的心灵挣扎和痛苦!有意思的,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学习交易要从小做起!
人脑的工作机能是一种白痴领导天才的机制。脑核心的处理速度要数十万倍于左脑,而这种处理是完全在无意识下完成的。比如,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肌肉的调节、胃酸的分泌等等。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所谓习惯的养成就是,左脑“教导”脑核心接管这些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协调的工作。这时我才真正理解,数年前的一句话:要想学会拥有、必须先学会放弃。如果你永远放不下,那么习惯永远不会养成。遗憾的是,脑核心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却是我们不容易挖掘的。人在被催眠的情况下,可以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当这些潜能在我们意识状态下是无法实现的。也许你越是不在意什么事情,就越容易将其处理的出色。如果说左脑的信仰哲学是未来比现在重要的话,那么脑核心的信仰哲学是将现在的事情做好。右脑控制着我们的灵感、领悟和直觉。右脑的机能至今还未被我们全部掌握,但右脑同样有无尽的潜能。也许科学奇才是那些会用右脑“思考”的人,而我们常人更多的是在使用左脑思考。右脑是一个天堂!右脑能够超越语言、忘却时间、舍弃执著、放弃价值判断、并因此拥有一切美好。右脑的世界是一幅“顺流而下的航道”的景象。愿望将得到满足、世界为我们而存在。这是一片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的乐土,是真正自由的国度。。。。。。这时我又想起一句交易的名言:沉重与焦虑,同金钱无缘。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养成正确的交易习惯呢?什么又是失败者的培训呢?虚拟的交易市场不过才产生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我们的原始本能程序根本不可能存在应对交易的部分。我们在进入市场的那一刻又是通过什么来控制交易呢?应该说是一种人类在丛林中养成的那种原始本能程序。他虽然能够帮助人类在丛林中生存下来,但却对交易无意。所谓交易的学习或者说正确习惯的养成,就是一种:通过不断作正确的事情,将正确的事情编入习惯性程序,从而使得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情合二为一。那么交易的学习就是一种将上帝给我们编入的原始本能程序格式化,并且编入新的习惯程序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人类是如何学习新鲜事物的吧。我们以学习自行车为例。
当我们小的时候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靠新鲜感产生的兴趣和兴奋作为动机的。当然学习并不容易,也许我们会无数次的跌倒。接下来战胜自行车的信念让我们不断的努力练习,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会成功,毕竟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成功。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首先是兴趣,然后是信念,最后是什么呢?最后是无意识!当我现在骑车去上班的时候,当到公司以后,很可能我都回忆不起路途上的过程。这就是从左脑到脑核心的转变过程,脑核心不会感到兴奋、更不会感到困难,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的自然。这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但学习骑车并不存在本能排斥。也许学习交易会更困难一些,但我们同样会成功的。那么按照其他的学习过程来推算,成功的习惯性交易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没有时间感。我的年龄偏小,可能更多的人也都体会过成长的感受。我在手机行业工作了6年,做着同样的工作。我做了10年的交易,后一段时间基本上是不断的做同样的事情。也许我真的老了,就连所有的娱乐活动都没有了小的时候那种激情。那么成长或者说成熟的感受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时间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人越小的时候,这个世界对于我们就越新鲜。我们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学习,所以这时时间过的很慢很慢。而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我们将用更多的习惯来处理问题。这一点尤其是在固定的环境内,在没有什么重大变化生活方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我第一次去郊县做销售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到达目的地后,我能回忆起路途上的景色和经过。而现在似乎是一瞬间就到达了目的地。人都是相似的,我想大家也都有共同的感受。也许延长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时间停止了”的现象,同样会发生在很多情况下。一位钢琴大师曾经说过,他在演出的时候,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弹奏的过程仿佛是一瞬间。我在写作的时候,有时能够灵感突现。思维快速的转动,并且感觉如此的轻松和自在。当写作结束后,我会突然发现居然有点累。而且时间居然过了好几个小时,看看写出来的东西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在写作的过程中,讲究一气呵成。如果中间停顿的话,将很难继续找回灵感。我老妈很讨厌我经常大声的放音乐,我反而觉得没有音乐我不可能达到兴奋点。欣赏音乐、打字、甚至是思路都是在一种不用控制的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如果我思考着音乐、思考着如何打字,那么我根本无法写作。这也许就是一种习惯性的潜意识挖掘。也许对于成熟的交易而言,交易已经不再是交易,他只不过是像每天早上刷牙一样,已经是融入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还记得起昨天早上刷牙时的情景吗?由此可见,预测只能来自于左脑,因为只有左脑才有时间感。也许成熟的交易是不应该预测的,而是一种对当时现有现象进行习惯性反应(下意识思考)的行为。我经常说:“明天的事,后天再说。”至少这并不完全是我的懒惰,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的习惯是根绝明天的市场反应,来决定后天的操作行为。
第二,不需要理由。狭义的理由是指意识范畴下的通过左脑进行的理性分析所必需的原因,而广义的理由可能并不能被我们的意识所察觉。事实上,交易本身就是一种尽量忽略理由和道理的行为。毕竟随市场而动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存在就是最好的理由。但我这里想说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些下意识的选择。有时我都佩服自己,怎么当初就战略性建仓了600065、600788、600745这三只倒霉的股票呢?按照概率根本没有办法解释。这也许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分析”,不需要理由也能找到这么“精彩”的三只股票。现在即使让我用现在的经验来量化分析这其中的原理,我也不能完全说得清楚。如果我用规律来解释的话,连续三次买入这样股票仍然需要巨大的“坏运气”来帮助。交易的最高阶段应该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而不是一种理性的量化分析。交易的最高境界没有任何参数,因为我们自身就是最好的参数。难受了就是最好的平仓理由!选择股票或者开仓信号的时候,更多的靠直觉。当然这种直觉也是靠很多初期可量化理由的重复。也许我们学习交易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我们意识能够留意到的东西。当然在这个阶段之前,还是应该要更多的规则而不是更多的自由度。曾经有一位交易者问我该如何止损?我的回答是:“我只能因为下跌的还不够而仍然持股,但绝对不会因为跌得太多了而持股。具体的尺度和参数并不重要!”他又问我该如何兑现获利?我的回答是:“我可以在短期的正常回调中卖在地板价上。但绝对不可以卖在最高点!同样,具体的尺度和参数也不重要。”我想说的意思是:对于初学者而言硬性的规则、硬性的尺度、硬性的参数是必要的。但当我们成熟以后,更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参数。现在来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那颗正确的心灵带给我们的正确的感受。
第三,除了幸福感,不应该有其他的感受。如果你脑子里更多的感受是未来结果的得失,而不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的话;如果你还感到害怕亏损的话;如果你还能够感到忧郁和焦虑的话;如果你还意识到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赚钱的话;如果你还能够感觉到交易是一种奋斗和挣扎的攀登的话;如果你还需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话;如果你还能因为一个目的或者说理由而不能放弃执著的话;如果你不能感到那种顺理成章的美好的话。。。。。。那么交易对于你还只能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你还在用左脑来控制你的交易行为。终极成熟的交易者是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走过架设在两个悬崖间的独木桥。要知道,你用意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这些的。也许只有当你把交易放下的时候,你才能够真的达到终极成熟。
也许这就是终极的交易者。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世界仿佛就是顺流而下,成功仿佛是顺理成章。这时你没有必要去预测一切的事情。明天的事情,我们可以后天再说。交易就像是交易软件中不断随时间添加的k线一样,我们只不过是在随着时间自然的往前走。我们根据明天的走势来采取后天的行为。交易不再是一种奋斗和拼搏,交易是一种令人兴奋的事情。请注意,这种兴奋并不是来自于金钱的增加,而是来自于交易的本身。就像我现在的写作并没有任何功利性的价值,但我仍然觉得兴奋。一位成功的交易者曾经说过:交易是我穿上衣服以后,所能做的最快乐的事情。这时心灵已经不是最早时的那种障碍,而是一种工具,本能排斥已经不存在。这时你需要左脑来处理的新鲜事物也许将变成,非洲的某个国家还有人在经历饥饿;世界如何才能够变得更美好;旅游真有趣,大自然真的很美好!也许你需要找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来花掉或者捐出你那庞大的资金。一位交易大事说过:曾经有人称为是赌徒、投机客、投资者、投资家、银行家、慈善家,要知道我从始至终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也许一个交易者的善终就是,跳出交易之外,来享受没有限制、绝对自由的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才能叫做生活,而其他人只是算是活着。你已经不用为账单而发愁、你已经不用想着如何通过虐待自己来适应这个可怕的社会、人际关系已经可以抛开利益的束缚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交流。。。。。。。。总之世界太美好了!也许这就是终极的人生,一种不用作任何自己不乐意于做的事情的人生。这时你已经成为一代宗师,能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类似乎永远的生活在欲望和法规的矛盾中。也许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心灵的要求和现实的法规的夹缝中权衡。所谓“心”就是欲望、动机、灵感、意识、思维、情感等等。而“矩”就是指规则、秩序、法律、道德等等的限制。人会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这种欲望是不加以限制的话,那么世界将会大乱。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产生法律来限制人类的行为。当人类违背法律时,就会受到社会的制裁。这时不遵守法律就不符合阻力最小化的原则。这时就会有权衡、控制的出现,从而平价出自己应该的行为。有意思的是,“矩”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对“心”的限制,他们是矛盾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矩”。比如,法律并不会规定人必须结婚生子,因为虽然这些是人类社会繁衍的前提,但是这并不与“心”违背。那么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指将“心”和“矩”这两种永恒的矛盾合二为一。也就是随心所欲的做事,都不会触犯规矩。对于交易而言也是这样。起初交易者为了满足欲望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想做的事情可能会对未来构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用规则来限制和约束自己的交易行为。那么交易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和规则的合二为一!这时想做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合二为一!这时没有约束、没有挣扎、没有痛苦、没有本能排斥。。。。。。这时我们交易的不是规则、不是信念、不适自身的环境,而是我们那颗可爱的心灵!



结束语:
我在交易这条不归路上已经走了十个年头,感受到那么多苍白与痛苦。有的时候我都在想自己是否错了?我曾经在亏损6位数的时候,曾充满自信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某人补偿我所有的亏损,代价是我永远不能做交易的话,我肯定不会同意!”上个世纪6位数的亏损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我多说。而现在我在获利两个6位数的时候,却开始感到迷茫和困惑。难道我真的选择错了吗?也许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活一次的机会,我也许会选择做一个正常人而不会去涉足这个可怕的市场。我说的是心里话!做交易和做传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当你失败的时候,失去的绝对远远不止你投入的那点可怜的资金。我有时都在想,如果不投入到让我暂时放掉整个世界的话,那么我能否真地在交易上成熟?也许我已经丧失了其他生存的技能。做交易具有复利效应,但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也会由于通货膨胀的效应带来可怕的复利成本。以交易为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上来就套牢了几百万,而我做交易最惨的时候也不过亏损十七八万。我的意思是想说,交易是一个退出成本非常高的行业。利润越大的行业,成本就越高。如果一个行业有非常大的利润,而又不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进入门槛的话,那么这个行业必然有巨大的退出成本和极低的成功率。从这一点来说,交易和艺术具有相同的特性。在我亏损最惨重的时候,我曾经想象我解套那一天会如何?痛哭一场还是狂笑不止?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在解套后的一个月内将资金又翻一番,而结果还是无法摆脱迷茫。2007年我会结束我的工作,为了我的交易我别无选择。不是我没有想过当逃兵,而是我现在连当逃兵的权利都没有。以交易为生的漫长道路,也许真的从今年开始。
我说这些可能对于很多新手来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在交易上的成熟会和现实社会的生存方式相矛盾呢?我一个月的工资是1000元。而作交易一天的输赢即使再平淡也要上万。我曾经的纪录是:一天最多亏损过9万多,一个月最多盈利25万。你说我能够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工作呢?我对现实社会上的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真的!我思考的问题没有人会懂或者说没有人乐意去懂,所以我很孤独。现实生活也应该是很坎坷的,但阻力最小化的原则让我不可能有心思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也许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一个人从现实社会来到市场上作交易会很困难。同样当你学会了交易的思维模式,可能你就已经不再适应社会了。当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时,也许同样会给你关上一扇门。悲观的说,也许交易者的成长就像是一只想学会飞翔的老鼠。当这只老鼠终于变成蝙蝠而展翅高飞的时候,他也丧失了奔跑和打洞的本能。交易期货确实比交易股票牵扯更多的精力。在我感到力不从心时,还是结束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吧。
我今天说这些,是想告诉那些在大牛市中品尝喜悦的初学者们。交易并非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想好了,走这条路值得吗?如果你什么都不想放弃,那么可能你什么都做不好!交易的淘汰率太高了!三思而行!!我不得不承认,我坚持继续作交易的主要原因。不是未来可能出现的辉煌,而恰恰是十年投入的沉淀成本。我不想看到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我现在的心情:前面是险峰,后面是悬崖。当一个人在这个可怕的行业投入十年的宝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退路。我是说,你会暂时成为一只还没有长出翅膀,但又丧失了奔跑和打洞本能的老鼠。当然我也希望能够给像我一样在交易中“越陷越深”的人们一些希望与鼓励。再坚持一下,也许我们就能开采出源源不断的财富!
最后我感谢网络对于我交易成长的帮助。尤其macd论坛中大量的书籍让我受益匪浅,网友之间的交流也给我巨大的启发。《混沌操作法》中关于大脑工作的那一部分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小的时候我就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加上多年交易上的经历,也许确实能够产生很多的感悟。以后有时间,但愿能够和朋友们多多的交流。对于期货而言,我还是一个初学者。很多问题希望能够和大家多多的探讨。以前是没有努力的方向,现在有了方向,那就大家一起努力吧!祝愿大家好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