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华尔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横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马冷眼瞧
个人资料
正文

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

(2008-04-06 14:27:27) 下一个
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统治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对英法宣战,被奥斯曼统
治的阿拉伯人,于1916年乘机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阿拉伯起义
军配合英法对奥斯曼政府军作战,1918年10月,起义军攻占叙利亚的大马
士革,叙利亚人宣布成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可是英法两国早有密约,战后把奥斯
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领土划归英法两国委任统治,叙利亚被划归法国委任统治。

  1919年7月,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大会要求西方列强承认
叙利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拒绝巴黎和会拟议中的委任统治,但参加巴黎和会的
各列强对叙利亚人的要求置若罔闻。1920年3月,叙利亚国民大会自行宣布
叙利亚独立,但英、法两国拒绝承认。1920年7月,法国向自行成立的叙利
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叙利亚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被叙利亚拒绝,
于是法军发起武装攻击,叙利亚军战败。在法国的军刀面前,叙利亚被迫接受法
国的委任统治。

  叙利亚人起义,配合英法对德奥作战,按理本应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
列强却把其领土分给法国委任统治。中国人也会记得巴黎和会上把中国领土分给
日本的耻辱经历。在那个年代,强权就是真理。英法等西欧国都是民×主义国家,
但这些民×主义国家只是对自己的人民讲民×,对外国的人民讲的却是强权和利
益。

  西方世界大恐慌的1929年,两位叙利亚留学生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巴黎
偶然相遇。阿弗拉克是东正教徒,比特鲁是伊斯兰教徒,虽然信仰不同,并未影
响两人的友谊,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近代以来阿拉伯人一直受压迫,沦
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在思考:阿拉伯人怎样才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处境?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大阿拉伯联盟,这样就有力量抵御西
方列强的侵略宰割。

  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阿拉伯留学生中创建了“阿拉伯学生会”,传播他们的
“泛阿拉伯主义”思想。回国后,两人潜心著书立说,10年以后,两人在阿拉
伯的青年学生中,已成为负有盛名的理论家和宣传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又给叙利亚人的独立带来好机会。1940年法国维希政府投降,叙利亚成为德
国的势力范围。为了与德国对抗,1941年英军和自由法国联军进入叙利亚,
宣布让叙利亚独立。1943年7月,在叙利亚举行自由选举,成立自己的政府。

  为了参加1943年的议会选举,阿弗拉克和比特鲁等人組建了阿拉伯复兴
黨,但阿拉伯复兴黨在大选中一个席位也未获得。原来当时叙利亚的社会形态是
部族制度,一般百姓名义上有自由投票的选举权,但实际上他们投票时不得不遵
从家长和族长的意志,所以投票只是反映了少数大部族首领的选择,所谓的自由
选举不过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后来阿弗拉克说:“他们(西欧)让我们搞自由
选举,我们搞了,结果怎么样?我们一票也没有得到,尽管人民是支持我们的。”

  阿弗拉克是阿拉伯现代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创办的阿拉伯复兴黨
(后改称阿拉伯复兴社会黨),成为阿拉伯世界跨国家的政黨。后来阿拉伯复兴
黨通过革命和政变的手段,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取得了政权,现在阿拉伯复兴社会
黨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执政黨,现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也是阿拉伯复
兴社会黨员。侯赛因总统发起入侵伊朗和科威特的行动,意在用武力统一阿拉伯
世界,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黨人的泛阿拉伯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在二次大战前,阿拉伯知识分子对西欧的民×体制多持赞赏态度,也希望在
阿拉伯引进西欧式民×。可是1943年叙利亚举行的有名无实的自由选举,使
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对西欧式民×体制是否适合于阿拉伯社会开始表示怀疑。之后
阿拉伯思想界出现两条道路或两种倾向:正确獨裁主义(即所谓“开明專制”)
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在正确獨裁主义道路上,埃及总统纳赛尔成为第一位阿拉伯人盼望的“正确
獨裁者”。1945年,纳赛尔等人组成了秘密的反政府“自由军官团”,19
52年发动政变,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政体,成立了埃及共和国。但
埃及共和国并没有成为西方概念中的民×国家,而是开明專制的獨裁体制。纳赛
尔任总统后,在埃及实行“阿拉伯社會主義”。纳赛尔在政治上实行一黨獨裁,
取缔一切反对黨派,阿拉伯社會主義联盟成为唯一合法的政黨;在经济上实行工
业国有化政策,征收了英法等外国资本在埃及的企业,较大的民族私人工商业也
国营化;在土地政策上,将大地主的部分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妇女解
放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信奉者,他认为阿拉伯世界最终应该走向统一
的大阿拉伯联邦。纳赛尔设想的大阿拉伯联邦是超越宗教的政教分离国体,只要
是讲阿拉伯语的,不管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信仰,都是大阿拉伯联邦的成员。要
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纳赛尔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埃及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
成为阿拉伯联邦的基石;第二步,收回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主要是指巴勒斯坦)
;第三步,建成统一的大阿拉伯联邦。

  为了尽快使埃及富强起来,纳赛尔采纳了苏联的社會主義计划经济方式,重
工业、国防工业优先的建国思想。当然纳赛尔的社會主義和苏联的共產主义并不
是一回事。纳赛尔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既不一
边倒向美国阵营,也不一边倒向苏联阵营,为阿拉伯世界开创了一条新的外交道
路。

  纳赛尔的另一个壮大计划就是歼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要达成这个目的,
离开大国的支持是不行的。美国支持以色列,纳赛尔就向苏联寻求军事上的支持。
苏联出于冷战的需要,也需要在中东寻找一个战略伙伴,双方有共同的战略目的,
于是苏联逐步成为埃及的主要军火供应国。在苏联的援助下,埃及的军事力量稳
步增加,特别是空军和装甲部队有明显增强,近代战争的作战能力有很大增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领袖,能像纳赛尔这样得到阿拉伯民众
的衷心爱戴。纳赛尔推翻了腐败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进步的共和国,奉行不结盟
的独立外交,这些都得到阿拉伯人的赞赏。特别是纳赛尔敢于向西欧列强挑战,
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又使纳赛尔名声大震。纳赛尔口才很好,他富于情感的政治
演讲,感染了无数阿拉伯人民。下面摘录一段纳赛尔的有名演讲。

  “我们在与西欧列强和以色列双方作战。西欧列强制造了以色列,侮辱了我
们阿拉伯民族,而且更有甚者,不管在1948年以前还是以后,西欧列强对我
们阿拉伯人一直视而不见,对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权利,从未给过
一顾。我们要教会西欧人,那些愚弄我们、侮辱我们、践踏我们权利的西欧人,
懂得尊重我们阿拉伯民族,认认真真地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对手。”

  当时沙特阿拉伯等亲美国家禁止出售纳赛尔的画像,人们就从黑市买来纳赛
尔的画像挂在家中,向神一样地对纳赛尔祈祷,把阿拉伯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纳赛
尔身上。每当埃及的“阿拉伯之声”电台播放纳赛尔的讲话时,收音机旁总是挤
满热情的听众。人们传诵着纳赛尔的故事:纳赛尔贵为总统,但仍然住在普通的
平房里,他没有艳闻,没有存款,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埃及,为了阿拉伯……
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都盼望自己的国家与埃及合并,接受伟大领袖纳赛尔的领
导。1958年2月,叙利亚与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的大阿拉
伯联邦的梦想,好像已经看到了曙光。

  然而一个统一强大的阿拉伯联邦,必然威胁到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不允许
阿拉伯联邦的诞生,要把她扼杀在摇篮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
发起突然袭击,拉开“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序幕。以色列在几天之内摧毁了埃及
十几年装备起来的空军,占领了埃及的整个西奈半岛。埃及军事上的惨败,大大
打击了纳赛尔的威信,破碎了纳赛尔的梦,也破碎了阿拉伯人的梦。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因心脏病突发去逝,几十万人为他送葬,人
们唱着:“世间唯一的神安拉,纳赛尔是他的爱儿”。那时全世界的阿拉伯人把
阿拉伯统一、阿拉伯复兴的期望寄托在纳赛尔身上。纳赛尔死了,埃及败了,阿
拉伯的统一和复兴,转眼变成看不到期待的渺茫。

  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也就是纳赛尔的时代,泛阿拉伯主义是阿拉
伯世界的主流思想。纳赛尔死后,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侯赛因都试图继承
纳赛尔的衣钵,重新打起“泛阿拉伯主义”的大旗,统一阿拉伯世界。但他们的
资历、人品和威望,都无法与纳赛尔相比,纳赛尔没有接班人。此后,泛阿拉伯
主义虽然仍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思想之一,但其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泛伊斯兰主
义”,即我们所说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所代替。

  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非常不同。泛阿拉伯主义是非宗教性的,旨在
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联邦,强调不论宗教信仰,不论民族,凡是讲阿拉伯语
的都是一家人;泛伊斯兰主义则是宗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
强调不论国家,不论种族,不论讲什么语言,凡是信伊斯兰教的都是一家人。泛
阿拉伯主义的基石是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化,而泛伊斯兰主义的基石则是伊斯
兰宗教信仰。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是泛阿拉伯主义者,而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是
泛伊斯兰主义者。

  “泛伊斯兰主义”或“原教旨主义”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伊斯兰政治家和
宣传家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920年代创建的“穆斯林同胞团”,是现在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先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为什么近
代伊斯兰国家落后了?为什么伊斯兰教徒不断被异教徒欺压?那是因为我们偏离
了伊斯兰的真正精神和基本原则。我们必须返回到伊斯兰精神的原点,才能改变
伊斯兰世界的现状。”

  人们为什么会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有自己的理
论:“现在人类社会的战争、暴行、屠殺、迫害,都是来自所谓社會主義、共產
主义、民×主义、法西斯主义等人类头脑中的不洁思想。要消灭战争、消灭迫害、
消灭犯罪,达成一个平等幸福的人类社会,就要清除人类头脑中不干净、不纯洁
的思想。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伊斯兰精神。”

  在1960年代以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少数派,并没有很多的支持者。
但进入1980年代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抬头,出现了伊朗,阿富汗塔利
班这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被视为恐怖主义分子的本拉登,更是推崇伊斯
兰原教旨主义。埃及等比较西方化的阿拉伯国家,也受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很
大影响。比如埃及最高法院放弃了1979年制定的男女平等同权的法律,就是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归的一个示例。

  从另一方面来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也与阿拉伯国家的近代化发展,
经济开发失败有密切关系。阿拉伯国家的普通人民看到的是什么?是上涨的物价,
扩大的贫富差距,无德的商人,阴谋的政治家,败坏的社会风气,掠夺阿拉伯财
富的异教徒……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社会中,一般大众难免产生对社会的怨愤心理,
需要寻求一种精神寄托,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给了他们精神的解脱。

  在1970年代前,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民族解放战争,是为民
族而战;而现在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圣战”,是为神而战。成立于
1960年代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叫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叫“巴勒斯坦
圣战组织”,而成立于1980年代的阿富汗抵抗组织叫做“阿富汗圣战者伊斯
兰联盟”,不叫“阿富汗解放联盟”,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思想思潮的变迁。

  泛阿拉伯主义的酿成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酿成,既有阿拉伯人的内部原因,也
有国际社会的外部原因。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表现出当代阿拉伯人
对国家和政府的失望,不得不到神的旗帜下寻求解脱的归属意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