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作】赫鲁晓夫的治国之道(一)和咱们伟大天才领袖的治国之道的天壤之别

(2007-06-29 23:07:36) 下一个
( )


芦笛 ( )


【译按】 ( )


以下文字摘译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第一卷(Khrushchev Remembers, Andre Deautsch Ltd, 1971),翻译它们的目的,乃是为了向大家揭示苏联的欧式智慧型共产主义与中式烂污白痴型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让大家看看为中国人普遍鄙视的赫鲁晓夫和咱们伟大天才领袖的治国之道的天壤之别。 ( )

马克思提出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时,以其特有的高聚焦隧道眼,竟然忽略了一个连白痴都不会错过的事实: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不必动心思的阶级。如《摩登时代》生动显示的那样,他们什么都由劳心者事先计划安排好了,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道道地地的会说话的工具,连自耕农都不如,后者还需要计划安排自己的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决定种什么,怎么卖,等等,而无产阶级的智力活动中完全没有这些计划管理内容,其脑膜绝对是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让这些人去骤然代替训练有素的资本家和国务家去管理企业甚至全社会,只会引出巨大灾难来。 ( )

十月革命成功后,这就是马祖宗留给俄国弟子的难题。苏共解决这难题的方式,是一面控制使用旧社会留下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一面将工农干部送到速成中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去。人家还真在短期内培养出来了一大批红色专家干部甚至真正的学者,始终坚持实行了专家治国。 ( )

新贵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人家起码有点现代科技常识,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尊重文明、尊重文化、尊重科学、尊重专家的价值观。列宁的著名教导就是“只有掌握了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大意),而斯大林主义的一条教义则是后来咱们批的“技术决定论”。人家不但从未偏离专家治国的轨道,更没有如同咱们那样彻底毁灭传统文化。苏联在20-30年代也搞过“文化革命”,但那不是如同咱们那样全面彻底毁灭文化,恰是开展全民疯狂恶补、学习文化的运动。公民们被要求通过种种考试,答出普西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柴科夫司机、萧邦等经典作品的题目甚至内容来。 ( )

赫鲁晓夫就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冒出来的新贵。此人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俄罗斯农民家庭,只上过四年小学便到矿山当童工,因为聪明,当上了待遇较高的技术工人(钳工),过上了普通矿工无法企及的海屁生活,还用垃圾堆里捡来的废元件自己组装了一部摩托,骑着到处兜风。革命爆发后他被卷入,在红军中担任低级政工干部。内战后先在矿山作矿长,后作地方干部,因为拍上了卡冈诺维奇而步步高升,直至在斯大林死后一举击败所有的竞争者包括恩公卡冈诺维奇,成了统治苏联将近10年的独裁者。 ( )

赫鲁晓夫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因自感缺乏教育而产生的自卑感,但奇怪的是,这自卑感并没有导致他像毛泽东一样,向知识分子作疯狂报复。相反,利用新政权提供的机会完成教育一直是他的终生梦想。内战结束后他立即提出去上学,在一个技校里学了一段时间,因组织急需干部被迫辍学。他当了基辅市委书记后,又向恩公卡冈诺维奇提出要到莫斯科去接受高等教育,进了莫斯科技术学院。入学不久后便赶上了斯大林和一系列政敌别苗头,作为积极分子卷入了一系列政治风暴中,无法再专心于学业,成了个挂名学生,最后便干脆辍学,当莫斯科区、省、市的党官去了(莫斯科市是直辖市,市长地位比省长高,如北京市与河北省然)。在战前简放乌克兰当第一书记,战后调回莫斯科,复任莫斯科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直到斯大林死后才凭高超的权力斗争手腕击败所有竞争者而脱颖而出。 ( )

在赫鲁晓夫,未能完成高等教育一直是他的终生憾事,他太太也是贫寒出身,但比他有点文化,两人都坚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刻意培育家庭文化气氛。太太不但为孩子请英文教师,周末还带他们到戏院歌剧院去学习欣赏高雅艺术。赫鲁晓夫本人则承认他没受过完备教育,其实不具备管理那么大的国家的国家元首才干。这在共党阵营还是独一无二的。 ( )

赫鲁晓夫的为人也在国际共运中见所未见。无论是列宁、是斯大林、是毛泽东、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作了国家元首后都躲在深宫里,从不接触普通工农群众(其中列宁和毛泽东就是在上台前也从不接触普通工农。列宁干革命的公式是:先在书斋里仔细研究书报,判定俄国和世界革命形势如何,应该采取什么伟大战略,然后就坐下写本书出来,根据那纲领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运动。他终生从未考察过一个工厂农村,和普通工农交谈过)。而赫鲁晓夫则天性平易近人,充满无穷无尽的精力和干劲,极度实际,最喜欢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作地方首长还是国家元首,他都在办公室坐不下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视察工厂和集体农庄里,一到地方就能非常自然地混进普通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发言,然后再跳上台去作极富煽惑力的演说,下达一系列指示,立马解决问题。他的缺点是容易冲动,因而常常做出导致全国性灾难的重大决定来。例如在美国考察后,他回去第一个指示就是让全党动手大种玉米,却忘了两国气候差别,导致农业歉收。 ( )

总而言之,和伪劣假冒马恩列斯毛邓江胡不同,赫鲁晓夫是欺世盗名的所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中最逼近真实的无产阶级领袖,乃是无产阶级能奉献的最杰出的儿子。尽管他也和毛一样,因为缺乏教育,视野受限,天性容易冲动,所以在治国中犯了许多重大错误。 ( )

但他和毛的本质差别是敢于并善于背叛自己的泥腿子背景,向文明皈依投降,而毛则将儒家积极反智主义、道家消极反智主义以及千年造反痞子毁灭一切文明成果的强烈冲动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把《24史》中的阴谋诡计当成人类智慧顶峰与人类唯一的智力活动内容。毛以极度轻蔑的态度践踏一切文明成果甚至基本人类常识,以做大老粗为荣为傲,最终就是在几乎无可逆转地全面彻底毁灭了传统文明的同时,还饿死了几千万人,把国民经济带到了崩溃边缘。历史上从无如此生动而惨痛的例子,证明了在中国具有深根的蔑视文明的反智主义会造出何等难以想象的灾难来。 ( )

正因为毛和赫鲁晓夫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所以赫鲁晓夫到死也无法明白毛的心地,多次在回忆录里感叹道,毛既然能在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那当然不是蠢货。他并不蠢,可怎么会说出这种疯狂到无法理解的话来呢?的确,任何一个欧洲人,哪怕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领袖也罢,也绝对无法理解毛那种“聪明”的疯子。 ( )

废话少说,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半洋(俄国人在欧洲人眼中一直被看作是介于欧亚之间的半野蛮人)无产阶级领袖的治国之道吧。以下文字不过是从他的回忆录中摘取的三段。小标题是我加的,为方便读者阅读,比较长的段落被我拆开了。 ( )

-------------------- ( )


一、莫斯科地铁的设计 ( )


【译按:赫时任莫斯科市第一书记,莫斯科地铁是他负责指挥建造的,为此荣获列宁勋章。苏联的勋章可不是乱给的,这和咱们可是两回事。】 ( )


当我们开始建造莫斯科地铁时,那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只有点最模糊的观念。我们那阵子头脑很简单,觉得地铁简直是一种超自然的神迹。或许今天的人想象空间旅行比我们在30年代早期想象建造莫斯科地铁还要更容易些。 ( )

根据推荐,我们任命了巴维尔·巴甫洛维奇·洛特负责该项工程。他享有莫斯科最好的建筑师的名声,是一个德裔俄罗斯人,曾监造了国家最宏大的建筑工程──哈尔科夫捷尔任司机广场上的政府办公楼。 ( )

一开头我和地铁什么关系都没有。过了一段时间,卡冈诺维奇(赫鲁晓夫的恩公)跟我说:“事情进展得不顺利。因为你对矿山采掘有点经验,你最好把地铁工程管起来。我建议你把市委的工作全放下,到地下工作面去看看,熟悉一下进展。布尔加宁也该这么干。”…… ( )

在地下工作面度过了一些时间后,我对地铁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了点概念。我意识到这工作其实和我年青时在煤矿里见到的也差不多。布尔加宁则在工程进展中患上了神经炎,不得不长期卧床,于是监造莫斯科地铁的重担就全部落在我肩上。我开始定期向卡冈诺维奇递交报告,强调我们没有足够的熟练人手。由于我的敦促,我们开始寻找有经验的采矿工程师来监督掘进面的工作。 ( )

……… ( )

一天,一位在计划处工作的青年工程师来看我,说他有个改善地铁的好主意。他的名字叫马可夫司机。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他又聪明又英俊,是苏维埃时代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专家之一。下面就是他告诉我的话: ( )

“赫鲁晓夫同志,我们正根据所谓德国式也就是明沟式来建造地铁。但这方法对城市很不适合。我建议咱们改为英国式,也就是封闭隧道式。我们必须掘进得更深,也更费钱,但您必须考虑到战争的可能性。因为隧道顶盖和洞壁很坚实,它将成为优秀的防空洞。英国方法还有个优点,我们用不着沿着地面的街道修筑,可以在建筑物下穿过。此外还有个如何让乘客上下车的问题,巴维尔·巴甫洛维奇·洛特已经下令建造电梯,这也是德国方式。但我建议我们建造自行梯。” ( )

我得承认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自行梯”(escalator)这个词。我问他那是什么意思,他为我作了解释,我尽力试图明白他的意思,但那听上去极度复杂。马可夫司机最后说: ( )

“我请您仔细想想我的建议。如果您愿意,我可以给您写份报告仔细解释一下我的意思。但请不要告诉巴维尔·巴甫洛维奇我来找过您。他很嫉妒又很严厉。我提这建议可没经过他的批准,但如果我跟他先谈就决不会有结果。他先入为主,根本不会听我说什么就会否决的。” ( )

“好,”我说,“等我和卡冈诺维奇谈谈,然后让你知道我们的决定。” ( )

我向卡冈诺维奇作了报告,他直截了当地说: ( )

“你何不让马可夫司机详细介绍一下他那自行梯是怎么回事,那你就会看到我们为什么要建造电梯。我们得向英国或德国订购自行梯,但我们不能为此动用国外金储备,即使是为地铁也不行。” ( )

我决定与马可夫司机和巴维尔·巴甫洛维奇·洛特等人召开会议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会议还邀请了其他人参加。请想象那个情景:年轻英俊文雅的马可夫司机坐在一边,又老又胖的洛特浓眉深锁瞪着他,就跟鳄鱼瞪着一只兔子一样。很明显,马可夫司机很紧张,但他应对得颇好。他令人信服地争辩我们正在使用的是过时的方法,而他提出的是先进的方法。他不断举英国作例子:伦敦最好的地铁站皮克狄利站就处在该市贵族区的正中心,深建于地下,而且用的是自行梯而不是电梯。 ( )

洛特一直在对马可夫司机喷出鄙夷与不屑,管他叫不负责任的的傲慢的小罗卜头。但马可夫司机说服了我。我们在向中央委员会写报告时,我站在了他一边。但洛特非常固执,决心捍卫自己的方案到底。卡冈诺维奇也站在我和马克服司机一边,为那僵局出现深感尴尬,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只能请政治局解决分歧。到时洛特会捍卫他的方案并反对我们,而斯大林有可能支持他,但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 )

洛特在政治局会议上作了报告后,便轮到我们发言,争论随之爆发了。当洛特说道: ( )

“你们的方案太昂贵了……” ( )

斯大林尖锐地打断了他: ( )

“洛特同志,昂贵不昂贵的问题由政府决定,你的工作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技术上可行的,不是什么是财政上可行的。现在请您告诉我,这位年轻的工程师马克服司机的方案在技术上可行么?” ( )

“可行,但那太昂贵了。” ( )

“我刚才已经告诉过您,洛特同志,政府将决定这一问题,我们将接受马克服司机的深隧方案。” ( )

我极度高兴,斯大林显示了伟大的智慧和大胆。他考虑到了长远的民防因素,在此基础上认定支付深掘隧道的额外费用是值得的。的确,在(卫国)战争早期,城市指挥部就设在地铁的米牙死尼次基门站,而隧道则用作防空洞。 ( )

1935年,莫斯科公民庆祝地铁第一期工程完工,许多人得到政府奖励,我接受了列宁勋章。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如此殊荣。地铁以卡冈诺维奇命名。一场竞赛正在政治局委员们中展开,大家竞相看谁的名字命名了最多的工厂、集体农庄、城镇,等等。这令人遗憾的竞赛是在斯大林治下开始的,而卡冈诺维奇已经适应了它。 ( )


【未完待续】 ( www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