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二龙山——我们共同的情感家园(“常回家看看吧”)---胡晓兰

(2008-07-23 01:29:39) 下一个

二龙山——我们共同的情感家园(“常回家看看吧”)

胡晓兰   农场

2008,2009 年 , 即将来临 , 是知青下乡四十周年纪念日 . 回首四十前 , 知青大哥 , 大姐的汗水 , 泪水 , 青春的热血 , 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二龙山的黑土地 . 一师六团 --- 二龙山农场。这个让她们爱怨交加 , 苦乐相融 , 悲喜共生 , 难以忘怀的地方 .

2006 年 8 月 , 巍巍龙山迎来了久违的客人 , 告别二龙山 38 年的刘继凤 , 李晓兰 , 周慧茹等一行八个当年北京下乡的知青战友 , 又回来了 ! 她们下了火车又换上汽车直奔一营三连 . 那里是她们苦难青春的起点 , 她们走下车 , 面对着广阔的田野和远处的树林 , 她们大喊 :" 我们回来了 !" 那声音在广阔的田野中久久的回荡 . 她们和每一个乡亲见面都报头痛哭 ,"38 年了 , 你们终于回来了 "! 乡亲们都这样说 . 并拿出最好的家乡菜 , 土特产都摆上炕桌 , 每一家都免不了一顿丰盛的酒菜 , 一场通宵达旦的回忆 . 想起了 , 当年她们才十六 , 七岁 , 干活拼命 , 比我们老职工都能干 , 我们在一起 " 战天斗地 , 与天斗其乐无穷 , 与地斗其乐无穷 , 与人斗其乐无穷 ",,,,,,. 想起了 , 初到连队 , 趟在泥水里捞麦子 , 天上乌云密布 , 地上阴雨绵绵 , 周围黑地与天相连 , 满身的泥巴 , 满脸的汗水和泪水 ; 想起了 , 挥舞银锄在望不到头的大豆田里 , 头顶烈日炎炎 , 有时还雨雹交加 , 铲着资本主义的草 . 想起了 , 割麦子 , 割豆子 , 掰包米 , 割谷子 , 满手的血泡 , 在 " 上纲要 , 过黄河 " 的丰收的喜悦中腰酸腿疼依然顽强的往冲 , 没有忘 , 晒麦场摊场 , 打撮子 , 扛麻袋 , 上跳板 , 入粮囤 ; 想起了 ," 要进 " 冒着零下 40 度的严寒跟汽车拉沙子 ; 想起了 , 驾驶着拖拉机 , 糠拜因驰骋在田间的潇洒 ; 我们没有忘记 , 上山打火战友被烧伤的惨象 ; 想起了 , 过大年牛马 " 放假 ", 我们拉车往地里送粪肥那轰轰烈烈的场面 . 想起了 ! 想起了 !,,,,,,,.30 多年过去了 , 这些往事就象电影一幕幕在眼前过场 , 这些可歌可泣 , 扣人心玄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

如今的二龙山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有知青们创造的财富 , 他们亲手拉近了城市与边陲的文明距离 , 为二龙山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建设性的活力 , 他们是最早倡导新思想 , 传播新观念的一批人 . 她们在三连逗留两天 , 到了她们曾经住过的大宿舍 , 战天斗地的岗位 , 又到晒麦场和乡亲们一起摊场亮麦子 , 重新体验一下当年的感觉 , 并留下留给未来回忆的倩影 . 她们还为困难职工捐款 , 捐物 , 钱不多 , 东西虽少 , 体现了知青们的一片真情和永久的牵挂 . 临别时 , 三连的乡亲们眼含热泪送了一程又一程 , 并让她们代问没有来的知青战友们好 ! 让他们 40 周年的时候回来看看 .

列车一声长鸣 , 徐徐的开动了 , 战友们握着的手紧紧不愿意松开 . 热泪止不住地从心里往外涌 , 默默无语 , 是啊 ! 无论生活轨迹如何变化 , 我们依然是当年的兄弟姐妹 . 用心拥抱二龙山 , 用情凝结战友的心 . 二龙山这块黑土地是我们共有的家园 , 你们常回来看看吧 ! 情系二龙山 !

胡晓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安静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欣赏你这个系列,好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