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回国纪实(6) 锦官城外柏森森

(2007-11-28 07:58:18) 下一个

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降落后,太座觉得比在九寨沟时又好了些。看来就是高原反应加上受凉引起的肠胃炎。和太座商量,我们可以在成都休息一下,即使再有什么大问题,两三个小时就可飞回北京。如果第二天好一点了,还可以去什么地方走走。

 

机场的一个介绍旅馆的人知道我想找个离武侯祠近一点的旅馆,就向我推荐了一家走路就可到武侯祠的旅馆,说有优惠,并把我们领到一辆车子前,说价钱也便宜。等我看了那车子,才发现是辆黑车,没挂Taxi的牌子。不过我倒不在乎,价钱事先已经讲好,只要能把我们送到就行。

 

我上次来成都,是在2000年出差时到过这里。那时成都的双流机场尚未建好,高新技术区和许多高速公路还在施工当中。如今,坐着车子穿市而过,觉得成都俨然今非昔比了。那次公务繁忙,仅抽出一个星期天去了都江堰和青城山。而对于在1975年年底时曾经去过的武侯祠和杜甫草堂,虽然极为强烈的想去旧地重游,却因时间仓促,只能过门不入。这次,终于可以抽时间去圆梦了。

 

司机是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带着副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我猜他大概是个出来挣点外快的知识分子。几句话谈下来,马上让我刮目相待。我告诉他,我曾经在32年前,1975年底来过成都。那时的成都,哪有现在这个样子。街道很窄,路两旁的民房多是木板房,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刘备时期的益州。那时的武侯祠,还远在郊外,很少游人。

 

他马上接过话去,是啊,杜甫的诗里不是有过形容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说得就是武侯祠远在郊外的柏树林里。一席话令我大吃一惊。都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能侃,可大多是侃政治,侃国家大事,侃世界形势,好像个个都是在政治局委员身边干过似的,可这么能侃文化的还真是少见。这绝不是一天两天的速成可以达到的。

 

我又和他接着聊,成都按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所说,是“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以成帝業。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使得处于川西平原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加上以前蜀道难,和外界沟通较少,所以这里的人们都是衣食丰满,安居乐业。

 

他接着说,不错,可也正是由于此,造成了成都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比不得北京人,上海人,说句不好听的,有井底之蛙之嫌,成都人,很少有到外面闯荡的。不过成都的蜀文化,三国文化,加上周围的旅游景点,使他已成为全国旅游大户。你们除了武侯祠,草堂之外,还可以去三星堆,还有新近开放的金沙遗址。几句话说得我佩服之至。这成都不愧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一个出租车司机,就能给你侃得如此头头是道,让我对成都的喜爱更增加了好几分。到了旅馆,临下车时,他又总结性的说了一句,成都不是挣钱的城市,但是个适合生活的城市,希望你们玩得好。我心里不由得暗叹,成都人真有文化,明天倘若出游,就包他的车子了。

 

把太座安顿躺下之后,她身体无力,还是想睡。她知道我非常想去武侯祠,就让我一人去逛,

 

出得门来,武侯祠就在旅馆斜对面,门前车来人往,熙熙攘攘。我的怀旧情绪一下子浮上心头。32年前,1976年元旦前夕,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乘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探望随单位搬迁到四川山沟里的母亲。母亲当时特意写信让我在成都下车,游览武侯祠,杜甫草堂河望江公园。在每一个公园后面,她都附了一首杜甫的诗,让我游览时去体会诗中的意境。这些诗我至今铭记在心。

 

在望江公园后面附的杜诗是,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她还嘱咐我到望江公园,要去看薛涛井,竹子和绕公园而过的锦江。我当时却更羡慕公园对面(四)川大(学)校门里进进出出的工农兵学员。

 

在武侯祠后面附的杜诗是,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那时我是个知青,无牵无挂,一人在成都逛了两天,算是平生的第一次旅游吧。时值文革,四人帮倒行逆施,成都虽是天府之国,却也民生凋敝,找不到一家饭店吃饭不要粮票。我身上带着二十斤全国通用粮票,却舍不得花,因为里面有油票,一旦花出去,找回四川省粮票,全国通用粮票里的油就损失了。(现在的人们恐怕看不懂这一段)。不过,我还是对成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正是川桔收获季节,才卖一毛钱一斤(现在大约卖两块五一斤),对于我这从东北来的人,真是太便宜了。还有就是旅馆里的床是棕蓬床,睡上去软软的,很是舒服,现在恐怕也是很少看到了。这些都是题外行。

 

武侯祠始建于唐初,与祭祀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君臣合庙。1672年清康熙年间重建。由于人们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十分崇敬,都习惯的称它为武侯祠,它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正门匾额上写的是“汉昭烈庙”,因为刘备死后被追封为汉昭烈帝。

 

我习惯于每到一处游览,如有可能,一定请个导游为我讲解,虽然花个几十块钱,但可以避免挂一漏万,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而且导游已经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正史野史都会一一道来,可以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了结精华所在。

 

尽管我以前来过这里,尽管对三国演义的故事听过许多,但看着那一个个年轻的导游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我还是毫不犹豫的请了一位导游。原想请一位小伙子,不想导游十分紧俏,还要排队等候,轮到我时却是一位妙龄MM,心想也罢, 倒是不失一个近距离接触成都MM的机会。

 

导游领着我按着路线,边走边讲,娓娓道来,确实有许多东西,不听她讲,你还真是不知道。

 

二门上的这块匾额“明良千古”,指的是明君刘备和良臣诸葛亮永垂史册。可以看到这个明字的写法不是日月明,而是目月明,意指刘备是明君,慧眼能识良臣。

 

业绍高光的匾额,指的是刘备的继承了西汉汉高祖刘邦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创的基业。

 

二门内的两边墙上,就是相传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一篇《前出师表》先行后草,大气磅礴,一气呵成。这是我们人人都会背诵的开篇之作“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篇《前出师表》里,笔走龙蛇,共出现了十三个“帝”字,

 

每个“帝”字的写法都不相同,

 

随着岳飞心情的跌宕起伏,字也更加龙飞凤舞。“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最后,“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站在这出师表前,遥想诸葛亮当年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理想而“志决身歼军务劳”,让你不由得不随着产生临表涕泣的感觉。

 

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这便是那千古传诵的名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在《后出师表》的后面是岳飞写的跋。相传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抄录完前后出师表后,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有人说这是后人的传说,是明朝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书写的,史籍也无岳飞来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但大多数人们,都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有道是,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看着这遒劲有力,气韵生动的两表和跋,你仿佛看到岳飞在风雨之夜,秉烛疾书,挥涕走笔,将满腔精忠报国之心,倾洒于纸笔之间。

 

再往里走,来到了武侯祠的殿前。武侯祠三字为郭沫若所题。不知为什么,当年这三个字是从左向右排的,如今又改成了从右向左排。

 

这就是那幅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联之首,清人赵藩所撰写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颇负盛名的一幅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

 

我在另一篇文章   《乱世才子赵藩和他的《攻心》联》   里专门介绍了这幅对联。

 

1976年元旦前,我来四川重庆探望母亲,她写信叮嘱我一定在成都下车,要来武侯祠看赵藩的这幅“攻心”联,并把它抄录在信上。文革期间,毛主席让四川领  导人刘兴元看此联的故事,就是母亲在信里对我讲的。我还特意在武侯祠里照了两张相留念。

 

1976年元旦前夕于武侯祠

 

1976年元旦前夕于武侯祠名垂宇宙匾额前

 

想到三十二年前,老娘写信让我游武侯祠,读这幅对联的情景,难免抚今追昔,不由得想到余光中那首“乡愁”。

 

“那时,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如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站在攻心联下,想到母亲去世后,世上再无第二人能这样细致入微地指导我,能与我议论这幅楹联,不由得仰天长啸,悲从中来,众目睽睽之下,竟然双手掩面,泪如泉涌,向隅而泣,几近失态。身旁的小导游困惑地看着我,她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孤独的游客为什么会在这里如此激动。难道真不成有人看三国掉眼泪吗?

 

武侯祠里的诸葛亮塑像,杜甫在他的年代就已经在诗里给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刘备殿前的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塑制于清康熙至道光年间。

 

清朝重建武侯祠立塑像时,是按照是否是忠臣的标准进入塑像之列的。所以,魏延,刘禅都不在塑像之列。导游小姐念刘禅时,将禅字读作(善),而不是(蝉),她告诉我,读作善是正确的发音,又当了我的一字师。

 

走到邓芝的像前,导游小姐告诉我,当年蜀国出使东吴的外交官邓芝,还曾做过双流县的县长呢,现在那里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给我讲解的导游小姐训练有素,不过,在快要结束游览时,我随口问了她一句,现在是谁在治蜀呢?谁是四川省省长?她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她不知道。我隐约觉得她虽然讲的也是普通话,却听不到一点点成都的口音,反而带着一丝北方口音,不由得问她,“你不是四川人吧?”  她告诉我她是东北牡丹江人,哈尔滨旅游学校毕业,在成都实习,然后,就留下来了。哈,和我这在东北呆过八年的人是半个小老乡。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成都。

 

 

时间不早,我还想赶在天黑之前,尽可能走马观花地多看几个地方。原想去成都市内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庙宇青羊宫,可出门一问,青羊宫已经关门,只好打车赶赴杜甫草堂。临行,又满怀深情的望了一眼这令我情有独钟,有着不解之缘的武侯祠,杜甫《蜀相》的诗句从心底油然而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金色的麦田 回复 悄悄话 “那时,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如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读到这儿,我也被感动得泪汪汪的。。。。。。
bluelion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感动ning
跳蚤 回复 悄悄话 此文此景,令人心想往之.
母亲一段,让人感叹.
Deena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章每篇都精彩,佩服!
乐此余生 回复 悄悄话 侯哥,
你文理双全,有才有貌,佩服你,羡慕你太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