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8)暮色中的农场

(2006-08-28 01:11:25) 下一个

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 --- ( 8 )暮色中的农场

歌曲:边疆处处赛江南

老刚的方向感很好,他几乎是毫不费力就辨认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尽管一切都不一样了。当年的房屋几乎都不存在了,但是老刚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当年全团唯一的商店还在那里,老刚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个商店的门是斜着向东南方向开的,现在仍然可以看出当年的痕迹,只是原来的平房已经改建成楼房了。

没错,一点不错,就是这里,老刚现在就在当年的团部所在地。只要顺着商店门前的路向右走,那边就是老刚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八年的地方,他的连队。

老刚当年所在的连是离这个商店最近的一个连队。其他的连队离这里近则要走半个多小时,远的要走一两个小时。那时商店里的商品几乎数得过来,而知青们囊中羞涩,除了牙膏肥皂等一些日用品,其他能买的东西大概也只有香烟和一些零食。谁要是生病,大家能送的只有一种水果罐头,糖水黄太平。那是一种比苹果小,又比海棠大点的水果。不是因为别的,商店的货架上,经年累月放着的,只有这种罐头。

通往连队的路已经修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再不是当年那泥泞不堪的土路。路两边盖起了楼房。路灯的样子也和城市里的差不多。当年,冬天是没膝的积雪,夏天,大雨过后,路上常常是没膝的泥泞,一年当中,没有几天是走在干燥的路上,多数时间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泥里雪里跋涉。

 

老刚领着儿子,朝着连队的方向走去。走了十几分钟,柏油马路连上了一条土路。这里应该是连队的家属区了。


这里,一切,似乎还是当年的样子。路两旁破旧的平房,院子的木栅栏,院子里面柴禾垛,水缸,让老刚觉得格外亲切。空气中,依稀飘浮着做饭时柴禾燃烧的烟味。时光仿佛倒流,令他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不知当年住在里面的人还在吗?当年的连长,指导员还在吗?那些老职工还在吗?


 

这些旧房子也给了老刚某种暗示,三十年过去了,这里虽然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和城市的变化比起来,还不是很大。有些地方明显地改善了,有些地方还没变多少。

再往前走,路边围墙里的一座石头房子让老刚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再熟悉不过了,这是麦场存放种子和化肥的仓库。每年把大豆,小麦从地里收割下来后,都要在这里晒干,过秤,然后才能上交粮库。老刚他们在这里奋战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一年四季的农活,从这里开始,在这里结束。老刚望着这石头仓库,觉得心在怦怦地跳,眼睛潮湿了。他动情地望着这石头房子,久久未动,直到儿子在他身边轻轻地问他,我们还要往哪儿走啊?


老刚这才注意到,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老刚觉得还是要在天黑之前先到连里走一下。

连队离麦场只有几分钟的路。昏暗中,老刚一下子就看见了当年的食堂。他的心情比刚才稍稍平静了一些,指着食堂对儿子说,这就是我们当年的 cafeteria, 食堂。是你老爸当年和别的知青们一起盖的,因为是四百平方米的面积,所以我们都叫它四百米大食堂。儿子一时不明白四百平米是多少平方英尺,就问老刚,四百平方米是多大? 老刚告诉他,就是差不多三千六百平方英尺 .

话一出口,老刚也不由得捉摸了一下,三千六百平方尺, 这在美国不就是一个大点儿的住宅嘛。可这间食堂是当年全连二百多知青吃饭,开会,看电影以及差不多所有活动的场所。这是知青们自己盖的。从打地基,烧砖,砌墙,上梁,铺瓦,老刚参加了全部过程。

食堂旁边原来还有两栋房子,现在已经不在了。而这栋知青们自己盖的食堂还屹立在这里,不能不说是对老刚他们那代人的一份酬谢和认可。看着它,老刚感到十分的欣慰和亲切。


绕到大食堂左边,空地上整整齐齐地停着一排康拜因。历史上,北大荒人一直不称它为联合收割机,而称它为康拜因。三个字总比五个字来的省事。康拜因后面是个大车库。老刚他们当年下火车后住进的第一座房子就是这个大车库。床是在他们来的前一天才搭好的上下铺,木板还散发着原木的湿气。整整一百多个男生,一下子塞进了这个车库,从此,这大车库就成了这些知青们的家。

老刚领着儿子走到康拜因近前,他惊讶的发现这些康拜因竟然是清一色的美国 John Deere 的产品。他细细地观察着,抚摸着,慨叹变化之大。老刚他们在的时候,康拜因都是苏联五十年代制造的,人们那时形容苏联货是傻大黑粗,连带着东北的许多产品都跟着背上了这个名声。那时的苏式康拜因不像美国的这些自走式的这么灵巧,收割台也没有这么宽,轮子是铁的,前面还要有拖拉机牵引。遇上雨天,拖拉机和康拜因常常一起陷在泥地里出不来。老刚看过五台拖拉机一起从泥沼里往外拖康拜因的壮举。还有,那时康拜因的驾驶台是敞篷的,一天工作下来,满身灰尘,鼻子里嘴里全是土。现在的驾驶台是密封的,驾驶员工作一天,还可以是干干净净的。这些都是当年人们向往已久的,今天,终于成为了现实。

慨叹之余,老刚看着那 John Deere 的英文字母,心里不由得嘀咕了一下,这得往外花多少银子啊。


老刚正要把这些感慨说给儿子听,不知从哪里钻出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从衣着上,老刚可以看出,他是本地的农场职工,而且应该是负责看守这些康拜因的夜班警卫。东北农场一直就有夜间站岗看守农机具的传统。十几台大大小小的拖拉机,康拜因,汽车放在一起,价值几百万,无论是防火还是防偷,有个人值班站岗,都是应该的。

那人略带警惕地问老刚,你们是干什么的? 老刚赶紧自报姓名,我是当年这个连的北京知青,回来看看。那人登时变得热情亲切的不得了,马上说,我叫张山,原来是九连的,后来搬到这来。当年九连的知青,我认识好多呢。跟着就说出一大堆知青的名字。老刚记得其中的好几个人。

一下子,关系就近乎多了。张山滔滔不绝地向老刚介绍着知青们走后这里的变化。现在,这里的地都承包给个人了,承包的家庭按每亩每年向国家交一定的钱后,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自己想种的农作物。当然,由于气候,土地,经验等各种原因,大部分人还是种小麦和大豆。也有一部分人种蔬菜。这些康拜因,拖拉机也都是承包的家庭贷款买的。比如这迪尔康拜因,就价值四十多万人民币。现在,人们不象当年那样,大搞精耕细作,而是因地制宜,又回到了广种薄收的时代。

老刚关切地问道,那现在小麦亩产多少斤了? 倒不是由于老刚是学理工的,对数字情有独钟,而是因为当年,有一个全国农业生产发展纲要,规定黄河以北的小麦要达到亩产四百斤以上,长江以北,要达到五百斤以上,长江以南八百斤以上。 所以那时小麦上亩产四百斤是人们的一个奋斗目标。其实,黄河以北也大得很,要让东北和河北比,就差很多。兵团的人奋斗了多少年,还是在四百斤边上徘徊。

两千多年前,伟人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务农。他老人家倒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说了,我不如种地的,虽然这并不影响他以后的地位。后来的另外一位伟人则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农村拜农民为师。可惜的是,当有些人放卫星,说可以亩产万斤时,他还是相信了。

老刚真希望自己的儿子知道一亩地可以产多少斤小麦,尽管这也许没什么用,尽管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没有几个知道这些,但最起码一旦有人问你,不至于差的太离谱。以后倘若再有人放什么亩产万斤的卫星,心里可以马上明白,这是在吹牛呢。

张山告诉老刚,亩产四百斤已经不是大问题了,主要是用了好的化肥和农药。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一年下来,一家大概也可以争上两三万元。不过不是家家都可以这样。

老刚和张山站在那聊了半天,有一件事使他十分奇怪,就是头上居然没有飞过一只蚊子和小咬。当年夏天晚上外面就简直没法站人,成团的蚊子小咬围着人乱叮,走在路上,要用衣服把头包起来。张山告诉老刚,这是大量喷洒农药的结果,现在蚊子小咬确实比以前少多了。

老刚又问,那冬天还那么冷吗?北大荒冬天的大烟泡可是出了名的。下乡之前就听人传说,外面撒尿要拿根棍子拨拉,要不尿没等落地就是一根冰棍。来到北大荒后,发现虽然没传说的那么邪乎,但冬天零下四五十度,冻得眉毛眼毛上全是霜,鞋子邦邦硬可是司空见惯。那时也没有什么羽绒服,防寒服,似乎多厚的棉衣都抵挡不住北大荒的严寒。

张山告诉他,现在的冬天也不像以前那么冷了。不知什么原因,大烟泡很少见了,最冷的时候也就零下三十几度了。老刚也搞不清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也许对当地人是好事,可对整个地球呢? 真说不上来。

天色越来越暗,月亮已经升起。老刚想到儿子还没有吃饭,而且旅馆的餐厅也不知几点关门。于是就告别张山,准备回去。他绕到大食堂的另一侧,那是当年的女生宿舍。老刚要看看那座房子还在不在?

昏暗的月色下,影影绰绰的可以看见那间房子还在。房前的空地,曾是当年知青们收工后打篮球,打排球的操场,如今却堆满了柴草。不用问,这房子现在按是农场职工的住房了。

反正明天还要来细看,老刚匆匆地看了一眼,便带着儿子往往回走,进了旅馆,已经将近九点,所幸餐厅还开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dreams 回复 悄悄话 “老刚望着这石头仓库,觉得心在怦怦地跳,眼睛潮湿了。他动情地望着这石头房子,久久未动,”。。。非常非常能理解老刚的感受。。。三十年了,久别重游,景物依旧。。。照片上看,职工的住房变化不大,亲切极了。。。
单桅帆 回复 悄悄话 to天理 你的问题很让人尴尬且迷惑。
做到的那些事情的应该是那些有坚定信念和献出宝贵青春的中国人。
单桅帆 回复 悄悄话 to天理 那些不都是应该做的么?不然干吗?
=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有很多照片看不到呀????
秋吟 回复 悄悄话 你的记性真好,若不提还真没印象了,说的不错,糖水黄太平,只这一种罐头是那年代能享受到的奢侈。
那些木栅围起的泥房子也勾起了记忆中的画面,比新建的柏油马路和高楼更能让人心动。
dingerash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哥们,今天轮到咱们给年青人忆苦思甜吗?也是,时代在前进嘛,时光不能老停在那里对不?
老何 非常喜欢,有到那里的冲动。 谢谢。
天理 回复 悄悄话 to 单桅帆
你说的人民是哪一部分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多少?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也知道,为了中国进入联合国、为了让世界承认地位、为了你认为的与老毛没关系的今天的幸福,他是别人不可替代的。
FA&TA=FAT 回复 悄悄话 四百平米是多少平方英尺?
400 sqm = 4400 sqft.

Good article.
MY99 回复 悄悄话 我很喜欢读有关北大荒知青的文章。感觉这是佳木斯附近的。
同年的记忆竟离不开知识青年老师。 谢谢。还有吗?
龙鸟 回复 悄悄话 亲切,感觉又回了一趟家
单桅帆 回复 悄悄话 从小听父亲母亲年到过那个年代的种种事迹可是从没有通过文字的方式来倾听那段历史,今天侯先生然让晚辈长了见识。

有一点值得商榷,以我现在对中国历史的简释,毛作为执政党的党魁确是个伟人,不过对在执政党所服务的国家来说他没做对人民来说好的事情。(我解释不清汉语里面的这个好的意思)
jennylee 回复 悄悄话 当姜昆和他的WIFE带着他们的女儿重回北大荒时.他们的女儿说:"为什么爸妈在这呆了10年,这么长."他们俩哭了.谢谢你的PP和文章.
WuxiMM 回复 悄悄话 Reading this one, my mind followed your footsteps, palpate your feeling. Thanks
chenscc 朴实无华,心声使然。

有一点值得商榷。那个伟人是不相信亩产万斤粮的,弄虚作假他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他宁愿事实服从于他的意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