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飘泊的风花雪月

给自己一个空间 给自己一片寂寞 给自己一片孤独 给自己一次回忆 给自己风 给自己花 给自己雪 给自己月 任季节变化 我有自己的故
正文

看看YAHOO!酋长最初创业历程

(2008-11-19 08:50:24) 下一个
11年前采访杨致远: 
大海捞针——杨致远和他的Yahoo!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突飞猛进,成千上万的网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形形色色的网站中, Yahoo!异军突起,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成为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中最受欢迎的“宠儿”之一,使用Yahoo!的人次日均达数千万,由此成立的Yahoo!公司也逐渐在扩大。最近,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Yahoo!的创始人、现年29岁的美籍华人杨致远。 
    在采访杨致远之前,我所了解到的关于他的情况只有他的中文名字。但是我试着使用Yahoo!网站去寻找,结果不但找到了他的电话、地址、电子邮件地址(E-mail),而且还找到了不少关于他的背景材料,这就是Yahoo!,它犹如互联网络上一本百科全书。有人说Yahoo!提供的服务是帮助人们“在大海中捞针”,我看这话并不过分。 


不务正业的Yahoo人 


    1994年,当杨致远和Yahoo!的另一个创始人、他的同伴大卫.菲罗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工程博士学位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厌烦,开始沉溺于互联网络,每天都有数小时的时间在网络世界里漫游。两人都设计了自己的网址,杨致远觉得什么好玩,就将什么收入自己的网址,包括他自己的高尔夫球成绩和日本的相扑。与此同时,杨致远和菲罗也开始收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有趣的网址,将其分门别类地输入到自己的网址里。他的英文名字叫杰里,他为自己的网址命名为 “杰里环球网络向导”。 
    盛夏的一个晚上,杨致远和菲罗将自己关在一间小房间里,为他们的网站起一个正式的名字。桌子上放了一本大字典,由于杨致远的杨字第一个拼音字母是Y,他们就开始从Y查起。他们选择的标准是越可笑越好,越好玩越好。两个人查来查去,从字典中挑出了如下几个词儿:yammer,美国口语,意为“哭泣、啜泣”;yama,意为“阎罗王”;yawp,美国口语,意为“大声愚蠢地讲话”;yawn,意为“打呵欠”; yaws,一种热带传染病。最后他们还是选中了Yahoo,即雅虎,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著的《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遇到的一群野人的名字。他们还特意在Yahoo的后面加上感叹号,以强调发现“野人”的吃惊。 
    杨致远这样解释当时为什么选中了Yahoo:“我们那时并没有当真,没有把建立网站当成一项事业,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功。我们完全是出于一种嗜好、好玩。既然是为了好玩,为什么不起一个好玩一点的名字。《格列佛游记》中的那群叫Yahoo的人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的野人,没什么水准。我们在斯坦福大学正事不做,游手好闲,没什么水平,于是我们也自嘲为Yahoo。” 
Yahoo!的名字从此保留下来。今天,杨致远的名片上印的头衔是“头号Yahoo”(Chief Yahoo);而菲罗名片上的头衔则是“廉价Yahoo”(Cheap Yahoo)。 
    杨致远和菲罗通过电子邮件将Yahoo!网址告诉所有的朋友,朋友再转告朋友,Yahoo!的影响越来越大,渐渐成为众多网迷们的热点话题。杨致远和菲罗两人每天废寝忘食地将一批又一批的网址分类输入Yahoo!资料库。Yahoo!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光临Yahoo!网站的人也与日俱增。到 1994年秋天,使用Yahoo!网的人次日均已经超过100万,杨致远和菲罗的博士课程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真正成为“不务正业的Yahoo人”。 


开始认真的Yahoo人 


    Yahoo!不到一年里创造的神话般的故事传遍美国,各地的网迷和网络公司不仅传来了他们的网址,还纷纷向杨致远和菲罗发来贺电,有的则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这使他们感到无比振奋和鼓舞。但是他们的工作量也在成倍增长,每天有20个小时都是坐在电脑屏幕前。他们开始思考,“该是认真的时候了,不能再玩下去,必须想办法做点什么,否则,不如关掉Yahoo!的大门。” 
    杨致远和菲罗两人的履历表上除了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任何工作经历,他们收集网址和提供检索服务都是免费的。在竞争激烈的网络领域,他们不但缺少资金,而且也缺少必要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谈何容易。 
Yahoo!的名声吸引了不少大公司。第一个找上门的是英国的路透社。当时路透社市场部副总经理约翰.泰森从伦敦调到加州的帕罗阿尔托,寻求美国硅谷可能带来的商业机会。泰森刚到就从地方报纸上了解到了Yahoo!,随后就成了Yahoo!网址的常客,他感到Yahoo!大大地缩小了人与信息之间的距离。他想,使路透社的新闻加入 Yahoo!不仅可以为路透社作广告,而且这也帮助路透社在互联网络这一新的重要媒介里,建立一个新的发行网。 
    泰森找到杨致远,两人一拍即合。路透社为Yahoo!提供免费新闻,Yahoo!从广告收入中适当分给路透社。这一进展不仅扩大了Yahoo!的影响范围,而且更增强了杨致远的自信。但Yahoo!仍然没有广告客户。杨致远认为必须制定一个商业计划,寻找投资者。1994年圣诞节,杨致远找到正在哈佛商学院读书的好友蒂姆.布雷迪。布雷迪利用哈佛学到的东西,现学现卖,于圣诞节假期完成了一份长5页的Yahoo!商业前景报告。 
    1995年新年刚过,杨致远和菲罗就开始拿着他们的前景报告四处寻找投资商。经过几个星期的奔波和数十次洽谈,塞阔亚投资公司终于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塞阔亚是硅谷最为成功的投资公司之一,苹果电脑公司就是经过它的投资发展起来的。1995年4月,塞阔亚投资100万美元,Yahoo!公司正式成立。 
    杨致远说,“我们发展很快,如果走错了一步,就可能是致命的,以后就很难纠正了。”他和菲罗都明白他们确实缺少管理方面的经验。Yahoo!公司成立后,他们聘请了具有多年科技管理经验的蒂姆.库格尔为首席执行官,成立了董事会,杨致远和菲罗均为董事会成员。 
    Yahoo!所提供的全部服务均是免费的,其收入主要靠广告。目前,每天使用Yahoo!的人次数以千万计,因此具有良好的广告效果。Yahoo!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广告收入达950 万美元,其上市股票资产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 
    除了在美国国内设立分公司外,Yahoo!还注重在海外扩展,先后在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成立了分公司,Yahoo!正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型的跨国公司。 
    杨致远告诉记者,中国的网络市场潜力很大,Yahoo!正在开发中文版,可望今年年底问世,他希望Yahoo!有一天能够进入中国。 


最不喜欢等待的Yahoo人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杨致远的成功并非偶然。杨致远1968年出生在台湾,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山东人。家境虽不算贫寒,但他2岁的时候灾难降临到杨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母亲被迫肩负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他10岁的时候,一家4口来到美国加州圣何塞定居。12岁时,致远一边上学,一边开始当报童。回忆起这段往事,杨致远说,那种生活简直象在地狱。 
    身为一名为人师表的教师,致远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作为,从小就格外重视启蒙教育,注意开发孩子的智力。致远3岁时就能认识不少汉字了,而且对一切都感兴趣,凡事总喜欢问为什么。 
    我问杨致远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位总是自称为“头号 Yahoo”的人不假思索地说——“首先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但他同时还认为,在成功之前不能期盼过多,不能一定要期望成功。准备失败,迎来的往往是成功,大概这也是生活的法则。 
    今年5月,杨致远结婚了,新娘是来自日本的郎子,他们是在日本认识的。杨致远不再过没有规律的单身生活,他现在也用不着再去熬夜。他的工作也很正常,只是经常要四处旅行、开会,就在我采访他后不几天,他又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从圣克拉拉飞到的了华盛顿,参加一次小范围的网络讨论会。 
    采访中,我问他,“你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最喜欢吃、睡,最不喜欢等别人,等待是一件十分讨厌的事。”是的,时不我待,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永远不要等待,这大概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