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个人资料
博文

我们可以就太阳系的发现历史为例对人类认识过程进行梳理。演绎法依然是重要的手段。如果仅限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推理,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到结论,不会产生新的结果,培根说的不假。结论已经包含在大前提里。但是演绎法不只是逻辑,它还包括数学的整个体系。按康德的说法,逻辑和数学是在人类认识理性层面上先验的认知。它们独立于也高于人类的经验认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任何科学理论都免不了受到置疑和批评。这也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力。贝克莱批评牛顿在运用和处理无穷小变量时过于随意,甚至有些任性。微积分到十九世纪由柯西等人建立的分析数学后得到规范化。莱布尼兹,微积分的共同发明人,也是牛顿攻击的对手,认为引力的超距作用违背人的理解,缺少一个合理的解释。物体质量是引力之源。牛顿自己意识到引力质量等同于物体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哥白尼的发现只是一个开端,引导出一个颠覆人类认知的时代。十七世纪的科学发展完全可以和二十世纪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个时代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承前启后的关系。十七世纪有牛顿和惠更斯关于光的粒子论和波动论的争论。二十世纪有了关于光和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诠释。十七世纪发现了万有引力,而二十世纪是对引力的再认识。二十世纪的量子物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根据已有的天文知识,亚里士多德采用柏拉图另一个学生欧多克索斯的地心说,构建了一个宇宙体系。一个有规律运动的宇宙一定有一个静止不动的中心。那就是地球。这符合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稍后阿利斯塔克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日心说,但是一直被人们忽视。地心说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通过观察不断地被修正,最后在公元二世纪由托勒密系统化完成。在托勒密的理论里,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科学理解的方法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自然哲学里承认知识来自于感知和经验,但他并不强调实践,而是侧重于逻辑演绎对于建立科学知识的功能。培根却认为逻辑演绎不能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知识必须依靠归纳法。而归纳法无法穷尽所有的事物和个例,这样使得新的知识不可靠。卡尔纳普调和了两者。他认为新的知识来源于归纳法,而知识又要经过逻辑演绎的验证和清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四》四十年代达利想要独立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之外(其实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是达利一生无法摆脱的幽灵)。1945年原子弹爆炸让达利倍感震撼。他好奇原子核的神奇和隐藏其中的巨大恐怖力量。达利从海森堡的物理哲学里了解世界本源,再将其体现在他的绘画上:无尽的动感和碎片粒子组合的人与物。哈尔斯曼的这个著名的摄影《原子达利》正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三》以前提过,早期超现实主义绘画提倡自动意识,通过各种技法将意识催发出来。三十年代达利提出妄想临界状态画法。意思是让作者激发到一个迷幻状态时对其感知和意识所作的非理性描述。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一幅图画体现出双重或多重影像。1933年达利给了这种画法一个具体名称。他的技法要在以后的几年里成熟起来,进而成为制造梦幻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二》1929年夏天,朋友布努埃尔,画家马格里特和妻子乔吉特,诗人艾吕雅和妻子加拉,还有画商戈曼来到达利的家乡度假。虽然达利早先已经从朋友和艾吕雅那儿知道加拉,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加拉,就被她迷住了(所以千万不要随便夸老婆)。加拉起先并不留意小她十岁,轻浮而又男孩气的达利,但很快和他好上了。从此加拉成了达利的情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编织梦幻的人·达利篇之一》毫无疑问,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是最为人知晓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事实上他已经超越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本身。达利一生留下无数的绘画,雕塑,摄影作品,也留下诸多的误解。诚然,达利具有两面性,一个既是天才又是疯子的人。有强烈的表现欲,渴望世人的注意,而内心又极度敏感。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个人经历才能认知他的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编织梦幻的人·马格里特篇之二》 1930年马格里特创作《告知圣母》。这是个传统题目,说的是天使降临告诉圣母玛丽亚怀孕的故事。这里却没有天使和圣母。只是马格里特常用素材,带铃的金属挂帘,剪纸,和两个巨大的楼梯雕花立柱庄严地排列在石树中间。以此讽刺性地表明他的宗教态度。即使同为无神论者,马格里特还是因宗教问题和布列顿产生分岐。又一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