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姐
姐姐大我十岁,出生于一个书商兼具的家庭。姐姐一出生就赶上战乱,七八岁时村里土地改革,房屋土地等祖辈们苦下的财产尽数分给了他人,一家人净身出户,姐姐随父母一时无家可归,寄居在别人的一处厥犊小屋中。生活陷于窘困,母亲不得不外出乞讨,姐姐成了母亲的帮手。好在祖上尚德睦邻,乡声甚好,每每乞讨满载而归。有时善物较多,还的捎话叫焕恒[
阅读全文]

移民的故事:小庸
小德开了电脑公司,请人。来了一个应聘的女士小庸。小庸矮小黑胖,唇薄眼小,湖北人。随丈夫来美,丈夫读书,她无事。家庭生活紧迫想找份工作贴补家用。对电脑小庸一点不懂,于是应聘不成。可是小庸就是不走,不停的说着好听话,可怜话,说扫地搬电脑都行,先让我试一试,不行就走人。看她可怜,小德就答应了。但有话在先,公司招聘的是技[
阅读全文]

美国经历---砌墙作者:太行山我曾经在建筑行业做过六年半,干过普工,做过大工,也当过领工,所以对于砌墙我并不陌生,或者说还比较内行,也庞有些感情。
2003年租了一处房子开公司,什么都准备好后却不能营业,原因是屋顶上的女儿墙破损没有修好,这是硬性规定,违者吊销营业执照。和房东老太太讲修墙的事,老太太说忙,我们说墙修不好不能营业怎么办,老太[
阅读全文]

七月十五作者:太行山七月十五人们叫它中元节,说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这些说法我都是后来知道的。又说七月是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但与我们故乡的季节对不上,因为故乡[
阅读全文]

在特别的日子(31)东游染疫记新冠疫情来到人间已经快三年了,好像还没有要走的样子。上网看疫情汹涌,各州及大城市每天感染的人数还是成千上万,天天还在死人。而尘世间确是人潮滚滚,一派繁荣,看不到往时的凄凉景象,戴口罩的人也很少,和疫情刚开始一样,那些戴口罩的又成了极少数,我是其中之一。戴着口罩走在街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们对于疫情[
阅读全文]

移民故事:田博士
作者:太行山
我和田博士认识时,他在做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后,1米75左右的个头,长得白白胖胖,看着就喜庆,光说那双手,手掌厚墩墩,手背鼓鼓的像个白面馍馍,手心软绵绵暖烘烘,和他握手像伸进了藏羚羊绒做里子的鸭绒被,舒服的不行,真想躺在里边美美的睡上一觉。
那时田博士住的离我不足百米,邀我们上教会,便相识了,他是华人教[
阅读全文]

游记:美国卧铺6月24日至7月4日,出去转悠了几天。这是大家早已计划好的,孩子们都进入暑期长假,一家人出去转转放飞一下心情,过几天不一样的日子。疫情虽然猛烈,但人们已经不管不顾了。我们也是。
对于这次转悠,最感兴趣的是坐火车去纽约,卧铺。美国的火车卧铺是个什么样子,我很想知道,体验一下。
6月24日晚9点30分从芝加哥出发,25日下午6点30分到达纽[
阅读全文]

美国经历---几件趣事
作者:太行山
一、礼多人不怪
刚到美国,为了尽快倒时差,儿子白天带我们到处逛。一日傍晚,我们从餐馆吃完饭出来,正准备上车时,有一位黑小伙过来和我搭话,他的话我不懂,但我看他表情和善,此前又听孩子们说美国人乐于助人,于是我判断这小伙是想帮助我,就友好的向他说了一句刚学会的一个英语单词:Thankyou!(谢谢你),黑小伙听[
阅读全文]

十只小鸭子
作者:太行山
芝加哥大学的校园很大很清幽,常去散步。校园里有个很小的湖,或叫水池更合适,因为它实在太小了,满打满算200多平方米,水深不足半米。
水池虽然小,但修建得精巧,平面形状像个鸭子,鸭脖处搭了一座特小的石拱桥,离水面二尺余,桥栏高不足一尺,坐在桥栏上就犹如坐在停在池塘里的小舟上。岸上有石桌石凳,草地上一[
阅读全文]

我上了黑名单我看《文学城》很久了,注册文学城的博客时间却并不长。陆续在自己的博客中发了几篇短文,有的得到博主的推荐,很是感谢!有的也得到几个朋友的分享与评论,也很感谢!
对于朋友们的评论,我很想给与回复,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交流,理当如此。遗憾的是大部分我回复不了,说是我上了朋友的黑名单。对此也感到内疚,特此向朋友们表示歉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