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游人生

小散文回忆旅游日志
博文
《情郎晴天里的一匹大灰狼》有个复旦师妹,行在壮丽挪威道上,一路上高歌着张惠妹。哎哟,妹子啊,咱不是同代人,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那该是邓丽君的呀。又有个复旦师妹跳出来,姐啊,我听出这是邓丽君。什么呀,又是后辈,听出邓丽君,还敢在姐面前自豪。是的是的,被斥责的不说话,唱歌的说,我给孩子放了一首邓丽君。哪一首啊?船歌!然后,她女儿问,情郎是什么?哈哈大笑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5-19 03:10:38)

《樱花与樱桃树》北国的春天来得蹒跚,惊蛰已过个月,桃才始华,仓庚方鸣。姗姗来迟的春,就像家中老末头,让人期待不已,集万千宠爱。邻家的樱树开了,一红一白,开白花的会结红红的樱桃,再过些日子,就会吊在篱笆上,让人馋涎欲滴。红樱绿叶白篱笆,便是一幅绝美的图画,有点田园,又有点梦幻,就如Astrup的画。挪威的樱桃花开得不够浓烈,一树粉青星星点点,好似阿斯特鲁波画中的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5-16 03:19:25)
《伊藤先生》
写下这个标题时,由不得脑海里蹦出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便找出又重读了一遍。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只是百年之后,树下不见了拖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却多了一群同样好奇的中国留学生。
我便是其中一个。
读完了一年的语言学校,要想留在日本,就必须到大学里深造,对我而言,東京大学是不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1-05-14 08:59:57)
《人生至理非苟且莫属》我在挪威的一个学弟,大学和附中的双料学弟,他的口头禅就是“苟且”。什么都是苟且,苟且地活着且是共识,苟且地吃饭,苟且地拉屎,在家苟且,办公苟且,近处苟且,去了远处还是苟且。刚开始听到以为是歪理,跟着哄堂大笑一场。慢慢地琢磨,越想越透,人生至理非苟且莫属,美好人生离不开苟且两字。上网查了苟且两字,引据《大词典》,苟且有五义。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山上的冬夜》
《山上的冬夜》这幅画,又称为是《隆达纳的冬夜》,是挪威画家HaraldSohlberg的名画。
去Rondane国家公园游玩,一定逃不过这幅画,在索尔伯格观赏地可以远眺这座雄伟的雪山。
刚到挪威的几个月后,我有幸在国家画廊見到此画的真面目,当时正举办一个索尔伯格展。
展品中有他的一些名画,比如“仲夏夜”、“勒罗斯的街道”、“勒罗斯的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5-10 03:09:24)

《我母亲与蒋介石》这是个很耸人听闻、容易引起误解的标题。是的,我母亲与蒋介石一点关系也没有,除了我母亲的出生地与溪口很近而已。我小时候私底下常听到母亲对蒋介石的赞叹,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人人都把蒋公当作十恶不赦的坏蛋,我母亲还是不改主見。至于她为什么如此欣赏蒋介石,我一直迷惑不解。直至很多年后去扫墓,我想我这才发现了真相。我知道母亲出生在宁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2021-05-07 02:25:31)
《哪个男人不思春》上帝造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然后大手一挥,“接下来,人类的使命就由你俩来继承,你们要合成一体,团团圆圆的”。于是男女阴阳合圆,形成八卦,一代代八卦至今,地球从此人鼎兴旺。孕育生命,男女共同,男人一炮,女人十月。狗也知道,辛苦的是女的。上帝偏爱男人,上帝也是男人。远古时期,男人走家窜户,为的就是繁殖后代,传递基因。哈布斯堡王朝有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2021-05-06 02:14:48)

《北欧风格》北欧风格就是极简主义,崇尚自然,原木家俱线条流畅,色彩尤喜黑白色,简洁大方明亮。我很赞赏北欧风,只是我决不会用这种风格来装饰我的房子。干净明亮宽畅,但是空荡荡的,好似旅馆,拍拍屁股可以走人,立马可以轻松搬家。古典家居风格中,我最喜欢的是Biedermeier.毕德麦雅时期,是指德意志邦联诸国在1815年维也纳公约签订至1848年所谓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历史时期,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5-03 00:19:59)
《我妈的伟大理想》我妈是小学教师,我想她应该是热爱自己的职业的,因为她在学校里的人缘很好。一个不爱本职工作的人,不会招人喜爱,会抱怨多多,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肯定也会跟着不快,忧愁是会传染的。所以既然我妈这么受欢迎,那么我相信她是喜欢教师这份工作的。而且记忆中,她好像也从来没有请病假,也许是不可能,她是班主任,语文数学全教。不上班要找代课老师,那个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21-05-01 03:50:22)
《淳朴的中国人》他坐在我对面,有一点稍微的欣喜:“您是中国人啊,我的童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好似这样便可拉近些距离,因为我们是初次相识,我是主,或者更确切地说我是主人的老婆,他是客,总得找些话聊上几句。“是中国人。只是我对北京不熟悉,去过几次而已,知道的也就是故宫、颐和园、王府井这些了。我的故乡是上海,对于北京您一定比我更熟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