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读议圣经
《出埃及记》写得比《春秋》还干净,但不称“述而不作”。《春秋》的“述而不作”,其实是作。《左传》,是在解释这作,觉得也是在替这作解围。
读《圣经》,虽则译文,什么什么都平易。读得平易,想得平易。随便抽出一段,“查经”的,想得曲里拐弯。就当个平常的话听,反倒得个不劳神的舒适。许多人长途旅行,就带本[
阅读全文]
喜欢看周迅。从《像雾像雨又像风》直到眼前的《小敏的家》。
周迅的坐,坐小摊撸串,坐窗前望呆,坐厅堂谈判,盘腿,抱膝,摊得一椅,总之,嘛嘛地一坐,都有看头。脊挺,项直,女娃之端,从不落下。
也有坐得蛮好看的,像周冬雨,左小青。可一不小心,就蹋了。
周迅的坐,天生的。不然,做的像天生的。其余见到的,现学现卖的居多。
女娃肩[
阅读全文]
悟空孙贴在品茶小轩中的议论阿伦特的文章,煌煌若炬悟空孙贴在品茶小轩中的议论阿伦特的文章,煌煌若炬,将一齐在说叨侵略屠杀的,变成灯下一团漆黑。何以?自己受过的能称得上思维训练的,是初高中时的做代数习题。老师列出公式,而后布置的习题千奇百怪,练就的是回到公式本身的思辨力。自己的物理总也学不好。学重力加速度原理时,“如果遇上刮风怎么办&[
阅读全文]
读议悟空孙《平庸的罪恶”与被误读的汉娜?阿伦特(下)》
有思想之论,斯可谓也。逐行逐句地读。并有议。
6.思考、联想与展望
回顾二战历史,尤其是犹太人的遭遇,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有着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
阿伦特提出“平庸之恶”的意义在于,她没有把纳粹的罪恶看成仅仅是针对犹太人的局部的和偶然的历史事件,阿伦特认为,史无前[
阅读全文]
随想随看随想随记
参观年轻
一
青丝,雾鬓,瀑布般的长发,凑近了看时,有如氲氤,流动着,蓬勃着。昨天,三十一岁的他,忽地脱下帽,一首青山绿水,满头的早春二月!
二
“考完了”。有问。
“耶!”,她扭起来。茫茫九派发端于头,十道道曲来十道弯地滚到脚。什么“江山如画”,老气横秋。再大的山河,也被她扭[
阅读全文]

读木心访问日本演说帖想学孬,就去跟着骂日本。身边很多人的粗鄙,变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正由此发端。想学好,就不要去看,去想什么日本。好看的地儿,耐琢磨的景,多了去。把矮说成倭,把日本说成小日本,只是多了句骂人的话,从而口臭更重了。别的还有什么?木心,琢磨日本。读来读去,像闲极逛园子,把寻常的快活放松,说得知乎者也兮兮的。[
阅读全文]
读书
能当自己来读,当找寻自己来读的书,是史记。于我。
古拉格群岛读完,知道,不要放过自己。那力度,感到有点吃不消。
说是“解剖别人的时候,也常常解剖自己”,但是始终也没见到个真刀真枪。读鲁迅,觉得所言“敢于直面人生”,并不包括他自己,是在管别人的事。
张爱玲,性别太分明。就是个看,一点点都猜不到她的想。极[
阅读全文]
也来侃侃苏东坡
一
林语堂说,中国人心中都有个苏东坡。
鲁迅说,识得道士,便识得中国人的大半。苏东坡就是这道士。
道士是上下班的。上班时为道士,下班了,是夫,是父,唱卡拉ok,约炮。
联想:日落而匪,日出而农。颇得道义。觉得。
苏州市有“观前街”。来来回回的,有好几年。好名字:是文言,也是白话;好地点:市中心,[
阅读全文]
有道,晋以降,无书。唐以后,无诗。清人道,非秦汉文,不读。自读得《报任安书》,若没有鲁迅,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可称作好文章的。
中国有一傲,官家投资并承认一本私人历史著作《史记》。读《史记》,读不出这私,几乎白读。这私在哪儿?《报任安书》一一道来。
《报任安书》,当信写的。写着写着,便不再当信,好像也没法当信写了。
有宋人置[
阅读全文]
不背成诵的文章于我有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
高中语文课,有《纪念刘和珍君》,第一次见识到,真有每个字都不能错过,每个字都舍不得错过的文章。
文章里真有心可以见到,真有情可以与共,也因此开始信。这心,沉着且安静。情,亦然。它把痛递过来,也把对人生的透视递过来,十几岁的自己觉得,第一个怎么感受世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