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0-12-17 06:55:27)

12月18日是雷锋诞辰80周年。我相信没有人记得这个日子,也没有必要去记。我只是上网偶然发现了这个日子,引发下面一段往事的回忆。寒冬腊月,冰冻三尺,是滑冰的季节。上了年纪,多年没有滑冰了。最后一次滑冰是女儿中学过生日,在冰场租了个场地,请同学滑冰吃蛋糕,我也跟着上了冰。现如今“滑冰季节”已经是老观念了,夏日炎炎也是可以去滑冰的。时光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20-12-13 04:54:02)

“老海归”的广泛定义是50年代留学回国的人。当然,我们说的是中国人回中国。倘若有一个洋人,已经有了中国国籍,40年代离开中国去了美国,50年代又回到了中国,能算老海归吗?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海归。这里就介绍这样一位“洋海归”。她叫RuthF.Weiss,奥地利人。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期间认识了一个姓马的中国人,他拉琴,她弹琴,二人坠入爱河。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12-09 12:40:38)

1990年因工出差,第一次到台湾,从此开始了我的台湾恋情。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游记,翻出来再看,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历史回忆,删减分享如下。(四)在应接不暇的应酬中,最精彩的一个节目要算跟小王的历险记。小王从前是马大学生,有过几面之交,后来竟成了台湾同事,来台湾答应带我去玩。当然先又是一顿吃,吃罢天色已黑,小王开着车,一路上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12-04 13:46:04)

饶有兴趣地看完了小海归乔安的自述连载文章,图文并茂,把儿时在美国的生活以及回国后的遭遇和经历展现出来,十分真切。到底有多少小海归50年代跟随父母回国呢?据个人不完全统计,有至少110对老海归夫妇(包括单亲父母)带着180左右孩子回国。但他们并不都是在海外出生的,有父母带着孩子出国学习,又带着他们回国,人数不多。比如莫兴龄和妻子曹德贞,陈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0-12-02 01:39:49)

1990年因工出差,第一次到台湾,从此开始了我的台湾恋情。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游记,翻出来再看,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历史回忆,删减分享如下。(三)我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满,连晚上的时间都排满了,几乎天天有饭局。年轻同事很多,他们热情、活泼、幽默、无拘无束,性格上更像美国年轻人。他们大部分都去过美国,英文都说得很好。我开始以为他们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29 03:59:22)

周末去大中华超市,看到货架上摆着一个新产品-唱片面包,吸引了眼球。买了一个回家尝尝,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微甜,早上就咖啡吃不错。上网查了一下,这种面包存在许多年了,所以也不能叫新产品,只不过第一次在大中华超市看到。是谁给面包起了这样一个别致的名字?是面包的样子激发了想象力,还是有意要把面包做成唱片的样子,就不得而知了。我对面包的味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0-11-22 03:44:50)

1990年因工出差,第一次到台湾,从此开始了我的台湾恋情。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游记,翻出来再看,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历史回忆,删减分享如下。(二)台北的公交系统可以成为世界任何大城市的典范,四通八达,线路密如蛛网。要向外人说明如何使用这个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路边的小摊买了一本台北交通手册,有大拇指那么厚。那本手册大概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0-11-18 13:37:16)

11月19号是世界厕所日,不说厕所说什么呢?厕所总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文化里,入口处极端丰富,出口处极端龌龊。相声大师马三立有段单口相声《查卫生》,讽刺中国厕所:局长检查卫生,推开厕所门,“刚一进去,这厕所里嗡,一万多苍蝇,大苍蝇,小苍蝇,麻子苍,绿豆蝇,迎出一个团,跟龙卷风一样,往身上撞。局长刚一进去,让苍蝇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12 06:09:13)

1990年因工出差,第一次到台湾,从此开始了我的台湾恋情。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游记,翻出来再看,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历史回忆,删减分享如下。 (一) 联合航空公司的波音747穿过云雾飞入台北上空,航姐从扩音器中要求乘客系号安全带。我的心开始紧张了,好像马上就要进入战斗。这是因为在汉城换飞机的时候,我毫无准备地受到了那亚洲现代文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0-11-07 06:23:30)

凡是关注老海归那段风尘往事的人都会知道郭芹的一些故事。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女儿。郭永怀和夫人李佩、女儿郭芹都是寒冬腊月去世的,去年冬天曾写过怀念文章。今年11月8日是她去世24周年,特此再记述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以示缅怀。 郭芹1951年出生于纽约,1956年跟随父母回国。他们一家住在中关村科学院的高级专家楼。住房条件虽然优越,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