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81)   毛泽东提倡“反潮流”,本质上与提倡“造反”是一样的。在1966年文革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被人民群众爆发出来的“造反精神”大为鼓舞。可是到1973年的时候,随着文革大潮的过去,人民群众的“造反精神”也衰退了。因此,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再次鼓舞起人民群众的“造反精神”。   不过人们已经把“造反”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4)   毛泽东给江青回信说: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此嘱。   江青本想在“批评批孔”运动中大显身手一番,要求给她“工作”,可是毛泽东却多次回绝她的要求,他给江青的工作不是领导“批评批孔”运动,而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就把江青排除出“批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7)   “九大”确立的中央领导体制,是中共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崭新布局。而“十大”确立的中央领导体制,就在很大程度上“复古”了,回到“八大”以前的体制。   “八大”选出四名副主席,而“九大”只有选出一名副主席林彪。“十大”选出五名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朱德虽说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23节毛泽东的再起 (1)   1972年底周恩来退出宣传领域,公开批判“极左思潮”的运动基本上也就偃旗息鼓了。虽说在周恩来主管的经济领域中,周恩来继续用实际行动来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但毕竟影响力差了很多。到1973年下半年,随着毛泽东身体的恢复,毛泽东又复出过问政事。这样一来,大约一年半时间的短暂周恩来时代,也就悄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6)   《中日联合声明》这样记载: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1972年9月25日至1972年9月30日访问了中国。毛泽东主席于1972年9月27日会见了田中角荣首相,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22节短暂的周恩来时代   (1)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因为群众对林彪问题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为了避免引起太大的震动,中央没有立刻公开宣布林彪事件。“九一三”不久恰逢国庆节,往年在天安门前的庆祝集会和游行以及晚上的焰火晚会,这一年都被取消,理由是“节省开支”和“战备需要”。这是建国来第一次用这样的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05)   林彪飞往广州的方案,必须是在他们的意图没有暴露之前,才有可能实施。现在林豆豆已经把他们准备飞广州的事情告密了,林彪此时再飞广州,等于是自投罗网。因此,现在林彪的飞机只能飞往外国。   接下来的问题是:林彪飞往哪个国家呢?从北戴河的地理位置和三叉戟飞机的航程来看,可以飞到的外国有三个(北朝鲜除外):南朝鲜最近,日本次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79)   林彪飞广州另立中央的计划,有各种人证物证。人证有当事人林立衡、江腾蛟、李伟信提供直接的证词,非当事人李文普、刘吉纯、吕学文、以及周宇驰的妻子王圣兰提供的间接证词。更有物证,也就是林立果手下的陈伦和等人按照命令真的到了广州。这些证据都可以证明“广州另立中央”是没有疑问的定案。   可是一些为林彪翻案的人,执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52)   当时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嘴上不敢问、不敢讲,但心里都感到,近几天可能要出什么大事了。   叶群曾多次对工作人员说:“豆豆身体虚弱,神经不太好,言谈无度,没有逻辑性。对她说的话,你们一是不要信,二是听到后要及时向我报告。这要成为一条纪律,必须严肃对待。”   据负责林彪警卫的原八三四一部队警卫副科长刘吉纯回忆说: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25)   关于毛泽东召见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的事,邱会作会议说: 毛主席是8月27日到长沙的。在长沙和当地的军政主要领导人谈了话,参加谈话的有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政委刘兴元,还有韦国清、华国锋、卜占亚等人。从主席的谈话来看,矛头已明显指向林彪,指向黄永胜,指向军委办事组。   这些情况我当时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后来出狱到西安以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