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的雪(节选)》文:俞平伯诵:方明
悄然的北风,黯然的同云,炉火不温了,灯还没有上呢。这又是一年的冬天。在海滨草草营巢,暂止飘零的我,似乎不必再学黄叶们故意沙沙的作成那繁响了。老实说,近来时序的迁流,无非逼我换了几回衣裳;把夹衣叠起,把棉衣抖开,这就是秋尽冬来的唯一大事。至于秋之为秋,冬之为冬,我之为我,一切之为一切,[
阅读全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俞平伯诵:张家声
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
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
小的灯舫初次在河中荡漾;于我,情景是颇朦胧,滋味是怪羞涩的。我要错认[
阅读全文]
《电话》文:老舍诵:在下老高
王二楞的派头不小,连打电话都独具风格:先点上烟卷;在烟头儿烧到了嘴唇以前,烟卷老那么在嘴角上搭拉着;烟灰随便落在衣、裤上,永远不掸一掸;有时候也烧破了衣服,全不在乎,派头嘛。叼着烟,嘴歪着点,话总说的不大清楚。那,活该!王二楞有吐字不清的自由,不是吗?
拨电话的派头也不小:不用手指,而用半根[
阅读全文]
《落花生》文:老舍诵:在下老高
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假若有人问我:“你要是做了皇上,怎么享受呢?”简直都不必思索,我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
什么东西都有个幸与不幸。不知道为什么瓜子比花生的名气大。你说,凭良心[
阅读全文]
《热包子》文:老舍诵:柳清
爱情自古时候就是好出轨的事。不过,古年间没有报纸和杂志,所以不象现在闹得这么邪乎。不用往很古远里说,就以我小时候说吧,人们闹恋爱便不轻易弄得满城风雨。我还记得老街坊小邱。那时候的“小”邱自然到现在已是“老”邱了。可是即使现在我再见着他,即使他已是白发老翁,我还得叫他“小”邱。他是不会老的。我们一想[
阅读全文]
《爱的小鬼》文:老舍诵:丘山川水
我向来没有见过苓这么喜欢,她的神气几乎使人怀疑了,假如不是使人害怕。她哼卿着有腔无字的歌,随着口腔的方便继续的添凑,好象可以永远唱下去而且永远新颖,扶着椅子的扶手,似乎是要立起来,可是脚尖在地上轻轻的点动,似乎急于为她自造的歌曲敲出节拍,而暂时的忘了立起来。她的眼可是看着天花板,象有朵鲜玫瑰[
阅读全文]
《李娟记》文:李娟诵:清印
从前有人生了个女儿,她决心要给她取一个最特别的名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名字。为此她翻烂了字典,终于由一部电影得到启发。她激动极了。
她为她取名为“娟”。
是的……就是我……李娟……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中国人常用名的统计,叫“李娟”的约二十四万人,远远超过阿勒泰市的市民总数。使用率位列全国十强[
阅读全文]
寻谁?——我。
干嘛?——会失踪好几天。好好几天。好好好几天。好好……好几天。
为啥?——城里又有了重大改版,2024年10月1日,大刀砍向了发过的帖子,一夜之间,白茫茫,雾蒙蒙,凄凄惨惨,戚戚。每次改版,总是和在帖子里添了一点小技巧的“那么些人”过不去,这个,滤掉了,那个,不允许;“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为[
阅读全文]
《红楼的后门通梁山》文:十年砍柴诵:秦笙
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第一回注解《好了歌》的歌词中有一句:“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这句指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指柳湘莲。
柳湘莲是《红楼梦》中一位心高气傲、疾恶如仇的奇男子。“原系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弄棍,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
阅读全文]
《梁山的山头》文:十年砍柴诵:晟焕
梁山排完座次,整个集团可以说领导层的构架已经稳定了,看起来一团和气,老大宋江对谁似乎都一视同仁,表现出一碗水端平的样子。但实际上,亲疏尊卑分得清清楚楚,梁山,自始至终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山头。
以第七十一回里的一幕为例:梁山泊排定座次后,宋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他便立即为自己和梁山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