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田

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我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从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感慨,共鸣,力量。
个人资料
博文

网友的评论很有意思: 上海胆小的出门扔垃圾得吓死。 估计也就刚出来查的严,这架势我不信他能坚持两个月。 一个垃圾站外面站七八个人,这就是中国的文明水平。这七八个人一个月多少工资?他们能在这里坚持多久? 这显然不是等着扔垃圾的,而是防备着抢金库的。 总是弄些奇葩奇事出来,这是干啥?我就是有垃圾也不敢扔了,我就不信你们24小时守在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9-06-29 08:31:36)

前几天看了多伦多橄榄树的"故乡行——也许你还记得柴火锅巴"文章,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对小时候吃的锅巴粥的回忆。 做锅巴粥需要土灶,要烧毛柴火(木头称为劈柴,草类称为毛柴),不然做不出锅巴粥!做锅巴粥特别讲究火候,一定要用柴火在铁锅里煮,待米煮开花后用簸箕把米汤沥出来,再用文火慢慢烘。 照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家里都是用柴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这几天上海垃圾分类的新闻刷屏了。上海市发布的《垃圾分类处理条例》,7月1日起,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 随着人类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地球环境的恶化情况却越来越严峻。根据EPA(美国环保署)的资料,一个典型的家庭每年大约扔掉474磅食物垃圾。换一种说法,美国平均每人每天要产生1.5磅的食物垃圾。更可怕的是,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左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几天前看到朝鲜的欢迎场面想起40多年前刚上中学就夹道欢迎西哈努克的事。 上面的照片是人民日报1972年5月24日报道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到达哈尔滨受到数十万人隆重热烈夹道欢迎。西哈努克先到吉林市,从吉林去的哈尔滨 记得那是一九七二年,我刚上中学,西哈努克到吉林访问,中小学生被安排在西哈努克途径的吉林大街两侧夹道欢迎。从吉林火车站到江南宾馆有十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1989年7月28日,中国政府郑重向中国人民承诺七项决定,三十年过去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   (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当前要切实做好几件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近期在惩治腐败和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方面先做七件事。涉及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首先从党中央和国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三年前《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留守儿童的文章,下面是这篇文章的翻译。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在中国农村的年轻已婚男人或女人,没有工作,只有去千里之外的大城市才能找到工作。根据中国政府对外地人员的限制,如果你把你的孩子带到你工作的地方,孩子几乎肯定上不了当地的学校,也不能享受当地的医保。如果你想让父母来照顾孩子,他们的养老金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中美谈判暂时停止,但双方的唇枪舌战没有停息的迹象,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刘欣和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女主播翠西·里根今晚进行了隔空电视“辩论”。这场“辩论”压根没有什么对抗性,就是问答,双方都非常克制和礼貌。两人从原先的隔空「互怼」,转向相对客气的交换不同意见。两人约对话20分钟。 颜值Trish高,有自然美,有女性的魅力。刘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5月14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播出一篇评论,主持人翠西直接把美国描述成中美贸易关系里彻底的“受害者”,责怪中国人从美国人那里“偷走”了数十亿美元,还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必须用在中国身上的“武器”。 5月22日,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发布了一期题为《中国不会接受不平等协议》的短视频评论,主持人刘欣驳斥翠西宣扬对华“经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7日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说,如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完全生长在没有战争,也没有动荡的中国。但是历史不可能如此宠幸一代人。今天的年轻人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之下一定会经历一些大风大浪的,这是中国这样的大国赋予每一代人的宿命。 很多人看到胡总编的言论都在吐槽:“什么才是大风大浪?革命?战争?”,“看来再来一次文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刘平宇的自传写的很真诚,作者的经历非常不平凡。看了《从中国到美国》类似走过了一次刘平宇的生命,见识了一次刘平宇的成长。各人经历不同,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这些天《华夏文摘》里最值得读的文章。年轻人可能以为它太夸张了,哪能有人这么死心眼的对党忠诚。我的感觉是太真实了。虽然我没有经历,观察到刘平宇那么多事情,类似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