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既是个人的最内在的本质,又是宇宙的显现。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是否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精神生活呢?奥伊肯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指出,精神生活并不是一种自然延续的进化,或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也不是一种能够从日常经验的活动中获得的东西。毋宁说,正因为它极其内在深刻,我们就必须去唤醒它……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必须穷其毕生的精力[
阅读全文]

中午十二点半外出回来,一打开门出来迎接我的是猫哥哥憨憨,它来到走廊上东瞅瞅西望望走了一圈,仿佛在寻找什么,我心里纳闷,自从俺家有了猫妹妹酷酷之后,憨憨就心安理得地做起了老大,每次出来迎接主人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了酷酷肩上。
酷酷呢?怎么不见身影,每次回家[
阅读全文]

戴斯蒙德.多斯……戴斯蒙德.多斯……
看完《血战钢锯岭》,走出电影院,一路上我在心里一直不停地默念着这个名字。回到家中,眼眶依旧湿润,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电影中的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在脑海不停地滚动。上帝啊!你造就出戴斯蒙德.多斯这样无私无畏、可敬可爱的子民,他在硝烟弥漫、血淋淋的战场作出的令人无法置信的壮举,那不[
阅读全文]

《儿子》(我的水粉画习作)——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儿子,你是上帝赐给我的宝贝。
在我的眼里,你一直是粉嘟嘟胖乎乎的模样;忘不了,你第一声叫唤“妈妈”的声音;忘不了,你将盆里的肥皂沫举过头顶,大喊一声:“卷起千堆雪”;忘不了,上楼梯的时候,你怕妈妈背累了,硬要下来自己走,还跑到前面拉妈妈一把;忘不了,你跟小[
阅读全文]
相信每一位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触,每当听到赞美的话,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反之,当我们听到批评的话,即便不是抵触,也有些纠结或者与自己过不去。
渴望表扬,希望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出来得到人们的赞美与重视、希望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其实不仅仅孩子的愿望,而是[
阅读全文]
(四)适当幽默,忌正面冲突
幽默是智慧的表现,它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幽默的批评方式不同于其它的批评方式,它无须说明观点及其理论的过程,而是以诙谐的方式点出对方观点和行为的荒唐,从而暗示事物本质,达到批评的目的。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在批评与被批评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气氛,使后者对此形成心理相容,从而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地方的批评意[
阅读全文]
批评本身的意义在于使受批评者认识错误、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然后更上一层楼——改变平常视觉,开拓新的旅程。然而,由于批评的方法不同,又让它成为一把双刃剑,方法得当,它是一剂良药,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成为孩子改正错误的契机,收到预期的良效;方法不妥,批评就变成一柄利刃,直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与师长作[
阅读全文]
2
与其它城市的课外补习机构相比,S市的该行业不但不甘示弱,而且和其它各行各业一样,总是在业界独领风骚。
和S市的BD教育、LT教育等机构比较起来,D市等地的校外辅导机构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管中规豹,可见一斑。这里仅以BD教育为例。
BD教育这个教育机构诞生于2001年,据知情人士透露,起步之初是一个只有几个教师的家庭式辅导机构,2005年正式成立BD文化[
阅读全文]
第七章不容小觑的异军突起
1
有人把哲人所说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片面地认为合乎当下大气候的就是合理的,其实不然,哲人所的“存在,应为合符客观规律的存在”。大气候不一定合符自然规律,但是,只因人为地它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它自然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当下的校外教育补习机构就是如此。当高考成为最有杀伤力和权威性的指挥[
阅读全文]
第五章剥夺没商量
1
当代中国的学校和家庭,中国的大多数师长,长期以来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为了完成考试这个中心任务而剥夺孩子的其它权利与自由。
剥夺孩子的自由和空间——剥夺他们思想的自由和行为的自由;剥夺孩子的有限生命——安排和控制孩子的周末和寒暑假;剥夺孩子的种种乐趣和爱好,剥夺他们参与家务和公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