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德勒宫,又称茜茜城堡)
早就期待参观茜茜公主在匈牙利的行宫— 格德勒宫殿—茜茜城堡,这一次终于成行。很多年前,看了《茜茜公主》的电影,女主的绝世美貌、古典美的奇特服饰以及独立奔放的个性,还有她的良善和同情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关于茜茜公主的宫殿,我们曾参观过奥地利的美泉宫和霍夫堡宫,但她在匈牙利的行宫格德勒宫还没有去过,始终想着儿子在这里,只要到访随时都可以参观,于是这个计划就搁置了起来。再加之疫情干扰,所以一直没有践行。
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东北方向30公里处的格德勒宫,是匈牙利人民赠送给约瑟夫国王和茜茜公主的礼物。为什么茜茜公主会获得匈牙利人的爱慕与尊敬呢?主要源于她对匈牙利利益的维护和匈牙利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支持。19世纪中期,匈牙利一直在寻求和争取从奥地利的统治中获得更多的自治权,茜茜公主尊重和欣赏匈牙利的文化和历史,积极支持匈牙利贵族的诉求,成为奥匈之间重要的调和者。在茜茜公主的全力推动下,1866年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同意恢复匈牙利宪法,1867年2月《奥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分别被奥匈议会批准,奥地利帝国转变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了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这一事件被匈牙利人视为民族利益的重大胜利,茜茜公主因此被视为"解放者"的象征。1867年6月8日,茜茜公主与丈夫弗朗茨.约瑟夫在布达佩斯的马加什教堂接受加冕,成为匈牙利国王与皇后。 匈牙利人民对茜茜公主充满感激爱戴之情,而茜茜公主,为了达到深入交流和友好沟通之目的,一直偏爱学习匈语。每一次来到匈牙利,她都会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从佩斯到格德勒站(Godollo)的火车始发站是布达佩斯东站(Keleti palyaudvar),也被称为中央火车站。每20分钟一班,行程大约38分钟。从2024年开始,全世界的老年人(65岁以上)都可以免费乘坐匈牙利境内的公共汽车、地铁、火车。
在最美四月天的一个晴朗的清晨,我们怀着穿越时空去会见茜茜公主的小激动上了车。
火车风驰电掣般行进,铁路旁的农舍和春风中绽放的花草树木迅速向后隐退。40分钟左右(10:20am)到达格德勒小镇,过马路即是格德勒宫。我们购了门票(4600福林/人),租用了语音导览器(800福林/个) ,开启了参观之旅。
(格德勒小镇的火车站)
(火车站的对面就是格德勒宫)
(格德勒宫正门。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宫殿建立于1735-1749年,原属贵族格拉萨科维茨家族,匈牙利政府修缮之后,1867年作为礼物赠送给约瑟夫国王和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茜茜公主断断续续在格德勒城堡度过了6年美好时光,在这里生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她热爱匈牙利生活方式、尊重匈牙利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感情,这种态度与当时的许多奥地利统治者的傲慢形成鲜明对比,让匈牙利人民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尊重。
伊丽莎白皇后在有生之年很少被别人了解。她的生死都是超乎寻常的。1837年12月24日,茜茜公主在慕尼黑出生。她的父亲,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公爵,也是一位小说家、作家,他对权势和奢靡的生活不感兴趣,常常带着家人住在乡村,远离宫廷的繁缛礼节,个性自由奔放,是一个民主温和宽容型家长,他的个性对茜茜公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父亲面前,茜茜才是真正的公主。茜茜公主的母亲威廉敏尼公主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同父异母的妹妹,个性清高骄傲,但有时面对权势(比如姐姐索菲亚奥地利太后)显得较为软弱。茜茜综合了父母优良的个性,是一个极具独立性的自由豪放和民主包容意识的女性。
(茜茜公主老家的夏宫,施塔恩贝格湖畔)
(11岁的茜茜公主和弟弟在故乡巴伐利亚的施塔恩贝格湖畔合影)
1854年,不谙世事的16岁的美丽公主(巴伐利亚女公爵伊丽莎白)偶然走出了孕育她的维特尔巴赫(德意志地区最重要的统治家族)的童话世界,成了表兄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妻子,奥地利的皇后。公主童话般的生活很快被蒙上阴影,她也由此陷入矛盾冲突和内心最深切的不幸之中。皇帝保守呆板的个性、太后的专断和控制欲,以及王族的意识形态、宫廷生活的单调与繁琐、皇家利益至上以及虚假做作的体面,将这位年轻浪漫的公主锁入金色的牢笼。在美泉宫有上百成千的眼睛盯住她,它们会为她从早到晚只穿一双鞋子而发出诧异和鄙夷之光,在皇宫里她甚至没有一个可以亲近的朋友。她试图逃脱婚姻与皇宫,但却始终没有找到解放自我和获取自由的途径。
(皇帝的16岁的新娘)
(自从茜茜公主入驻皇宫,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
她的一生是极其悲情的一生。
1855年3月5日,茜茜公主生下第一个女儿,第一时间就被公婆——维也纳王宫的权威——女大公苏菲抱走,并将这个孩子也取名为苏菲。两年之后,这个女儿因病离世,在茜茜公主的灰色天空上增添了一朵久久难以飘散的乌云。后来,茜茜公主又产下一个女儿,对孙子迟迟没有降世的状况,其公婆苏菲太后表现出强烈不满。1858年8月21日皇太子鲁道夫出生。次日清晨皇族以101门大炮来宣告奥地利有了皇位继承人。皇帝兴高采烈,太后也与先前判若两人,突然苏醒的友好令茜茜公主心痛。孩子即刻又被抱走,她生了他,但不属于她(直到最后一个孩子——小女儿——出世后她才争取到养育自己孩子的权利)。所幸的是儿子鲁道夫秉承了母亲的人格特征,母子两人亲如姐弟,心有灵犀。可见,鲁道夫不喜欢父皇的过于公务化的漠然与独断的个性。对茜茜公主来说,世界末日来临那一天就是鲁道夫自杀的日子。1889年1月30日,皇太子鲁道夫和情人一道自杀。他在给母亲的绝笔信中说:“亲爱的妈妈,我没有权利继续活下去了……”当人们为他准备葬礼的时候,皇后完全被自我抱怨、怀疑、绝望与痛苦所麻木。她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女儿以外拒绝见所有的人,人们担心她精神错乱,连医生都没有猜到,这正是她心脏病的开始。
(幼儿时期的皇太子鲁道夫)
(青年鲁道夫,懂事的儿子,对母亲极其体贴。)
(在茜茜公主卧室的墙上挂着儿子的照片)
此后,黑色成为茜茜公主生命的主色调。
9年以后,1898年9月10日,美丽浪漫而命运多舛的茜茜公主——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女王,在旅行途中于日内瓦被刺身亡,终年61岁。令人唏嘘的是,无辜的她居然成为意大利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抓阄式的刺杀对象。凶手路易齐.卢契尼承认自己本想刺杀奥连良公爵,但没有找到他的下落,之后在爱维昂莱班也没有找到,因此返回日内瓦,并下定决心要刺杀他所撞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就这样,毫无意义地将高贵的悲情的茜茜公主(伊丽莎白王后)推向了最最悲情的黑渊。次日,1898年9月11日,茜茜公主的遗体被运回维也纳,安葬在维也纳嘉布遣会教堂的地下墓室。
伊丽莎白女王自结婚以后,为了逃脱金牢笼的束缚,多次投身远足旅行,尤其喜爱在大海上旅行,同时,她酷爱骑马,这不仅仅是一项爱好,更是她表达自我,对抗束缚的象征,也是她生命的重要寄托。所以,远离维也纳的匈牙利格德勒宫实际上是茜茜公主的个人行宫。当然,除了想暂时摆脱金牢笼的束缚以外,茜茜公主和匈牙利人民之间的特殊感情是她选择格德勒宫的重要原因。据史书记载,茜茜公主一向反感出席典礼,但唯独对匈牙利皇后加冕典礼表现出欢欣鼓舞。
(1867年6月8日,茜茜公主与丈夫弗朗茨.约瑟夫在布达佩斯的马加什教堂接受加冕,成为匈牙利国王与皇后)
格德勒宫殿是欧洲除凡尔赛宫外较大的巴洛克式建筑,呈双U型排开,主楼居中,包括皇室寝宫、典礼大厅、会客室和书房;两侧各有四个侧厅,配有教堂、剧院,客房、佣人房、储物间等。橘园、花园、马厩和马场。格德勒宫和茜茜公主的皇宫和其它行宫比较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住所而已。然而,荣华富贵挡不住冬雪般的孤独和悲哀。设想,假如茜茜公主生在平民百姓人家……假如她嫁给一个性情相投的非皇帝的男人……那么她的命运将是另一种境况。太多的假如,只能在幻想中令人更加唏嘘不已。
(这是在后花园拍摄的格德勒宫殿全景)
(会客厅)
(沉寂的钢琴)
(会议厅、舞厅)
(餐桌后面的白色器物是取暖器)
(貌合神离的夫妇)
(宫内的教堂。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上帝的精神支撑,茜茜公主如何度过寂寞难耐的时光)
(茜茜公主喜欢与侍女一起做手工,想必这是她派遣忧愁的途径之一)
(这是皇帝皇后的最后一张合影)
参观完毕已是13:30pm,我们在后院坐下来细啜慢饮咖啡,放眼望去,金灿灿的迎春花在公园的一隅尽情地吐露芬芳。茜茜公主也曾经灿烂过,绽放过,但秋风和冬雪将阳光从她身边夺走了。
我们沿着公园的步道漫步一周。山坡上永不凋零的青松翠柏和孤傲的圆亭、道路两旁苍劲的梧桐、哒哒前行的古老马车和长着水灵灵黑眼珠的骏马、断垣残墙上斑驳陆离的光影,都让我联想到茜茜公主修长的倩影和独立自由的孤独悲哀的灵魂,我甚至看见她骑着骏马的英姿从身边飞驰而过。
(金灿灿的迎春花驱散了心中的阴霾)
(循着茜茜公主的脚踪,仿佛看见茜茜公主修长的身影和骑马的英姿)
(着迷的女骑手——这幅油画出自画家汉斯.哈克之手,1873年)
(游客们悠闲地体验历史)
怀着淡淡的伤感和惋惜,告别茜茜公主,走出格德勒宫,已是下午三点钟了,这才感到饥肠辘辘。过马路去小镇寻餐馆,走完了整一条街,却发现阒无一人,小镇安静得像一只熟睡的猫咪。哦,原来这是星期天。欧洲的周末和中国完全不同,不是购物日,而是真正的休息日(基督徒和天主教徒认为星期六是安息日,星期天是主日敬拜的时间)。好不容易在路口碰见一家三口,连忙上前打听哪里有营业的餐厅,得知前面几百米处有一家意大利披萨店。推门而入,但见温馨而古雅的小餐厅里有三五个食客,菜单上的标价比布达佩斯的同类食品便宜多了。我们坐下来大快朵颐地享受了一番。吃饱喝足,打道回府,今日旅行圆满收官
Netflix上新拍了电视剧《茜茜皇后》(The Empress),目前只播出了两季。六六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写过简单介绍。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644/202505/10621.html
顺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