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段讲的是赎回房地产的条例。条例针对一些不同的情形做出不同的指引。其中也会有一些我们不太明白,甚至会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卖出去土地的人如果自己富裕起来的时候可以有权赎回土地,而如果没有富裕起来、没有经济实力去赎回自己的土地的话,就要等到禧年,根据禧年的条例而“免费”得回自己原来的土地。等有钱了可以赎回自己的土地,这看起来[
阅读全文]
第42段讲的是神保证在安息年的时候土地依然会为那些遵守祂律例、典章的以色列人提供够用饮食。因为经文讲到在第八年以色列人要耕种,所以不是对着禧年说的,因为禧年不能耕种,而且会是在第八年,也就是在第七个安息年后紧随着的那一年。这是对安息年条例的补充说明,不是为安息年的条例增加额外的要求,乃是为以色列人在安息年的生活提供保证,让他们知道对安[
阅读全文]
第41段讲的是有关禧年的条例。在七个安息年之后的第五十年就是禧年。对比禧年和安息年的条例,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除了有相同的地方,即都不能耕种土地,只能吃地里自出的土产,另外还有是安息年所没有的规定。从这些增加的规定,我们可以更加体会神设立禧年的意义。首先,禧年新增加的一个规定是各人要归回自己的地业,也就是说产业都要归还原来的主人;而且[
阅读全文]
第40段记载的是有关安息年的条例。我们可能会很自然地想到这是将守安息日的规定扩大到“年”的规模,以一年之久来守安息日的条例。当我们仔细对比安息日和安息年的条例时可以看到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关于安息日的条例是任何工都不可作,而关于安息年的条例则更多侧重在停止对土地的耕种上。这也让我们看到安息年的重点是与土地有关。条例一开始就[
阅读全文]
第39段记载的是在以色列营中所发生的一次事件。一个人在与人争斗的过程中亵渎了神的名。在这次事件当中,当时的以色列会众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他们知道亵渎神的名是不对的,所以一定要处理;但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处罚又尚未有相关的条例。所以以色列会众就只能先将这人收在监里然后再去询问神的指示。神的指示很清楚,就是将这个亵渎祂圣名的人带到营外用[
阅读全文]
第38段讲的是陈设饼的条例。虽然在以前的经文当中已经有过关于会幕里摆放陈设桌的条例,但直到现在才有了关于陈设桌上面所摆放的陈设饼的条例。很自然,这十二个饼让以色列人知道这是关乎他们十二支派的。他们所预备的这十二个饼要加上净乳香作为纪念,一同作为火祭献给神;同时,每当安息日这些饼被取换下来的时候,也成为神赏赐给亚伦和他子孙的食物。在陈设[
阅读全文]
第37段讲的是在圣所的会幕中燃灯的条例。条例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个是以色列会众的职责,就是要将为点灯捣成的清橄榄油拿来,供应燃灯所需得油料;另一个就是亚伦大祭司的职责,就是要从晚上到早晨不断在神面前经理这灯,以便使灯可以常常点着。在以色列会众和亚伦大祭司的共同参与下,会幕中的金灯台一直保持着点燃的状态。虽然这段经文与《出埃及记》中的相[
阅读全文]
第36段讲的是住棚节的条例。这也是一系列有关节气条例的最后一段,除了有关住棚节的条例之外,也加插了对所有节气的整体论述,即这些节气及其所献上的各种祭物,都是在安息日以及各样献祭以外的。也就是说,这些节气的规定并不影响,也不能替代在平常的安息日和各样献祭活动之外。举个例子,当节气所规定有圣会的日子如果不是刚好落在安息日的那一天,也要按照[
阅读全文]
第35段讲的是赎罪日的条例。这也是在七月这个特殊的月份中的第二个节气。相比与之前有关赎罪日的条例是侧重在祭司的职分(16:1-34),这一次则是侧重在以色列会众的参与。经文不断强调了两个要求。首先,就是刻苦己心;凡是不刻苦己心的,必从民中剪除。其次,就是什么工都不可作;凡在这日作什么工的,神必将他从民中除灭。这也让我们看到赎罪日当天所发生事情[
阅读全文]
第34段记载的是有关“吹角节”的条例。条例规定,要在七月的初一日吹角,守为圣安息日,除了将火祭献给神以外,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在以色列人被掳归回之后,“吹角节”成为了他们的新年庆典,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虽然条例对这一节气的解释非常少,可是其特点也是显而易见地突出。与其它节气不同,“吹角节”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特别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