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十二点了,这才忙停顿。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月光如水,晚风阵阵,四周静悄悄。
女儿晚上的飞机比预计的要早好几分钟到。接到女儿时,她的第一句话是,“我感觉这三个月像是三年没回家了”。她还是老样子,走之前说自己要减十磅的,今日看来一两肉都没减下来。为娘的,不好意思一见面就泼冷水,硬是把话咽了下去。
一路上,她兴奋地唧唧呱呱讲不停,[
阅读全文]
刚刚收到女儿的微信:“今天我回家了(Incaseyouforgot)。”然后加上她的航班号。
女儿整个夏天都在外地做intern。实习是上个星期五结束的,她原本说要去附近玩玩。为了给她充分自由,我很少打电话给她,也不太过问她的日常生活。只有这个周日晚上,她发短信,问我可不可以将那个水壶扔掉时,我才知道她在打包,周末没有出去玩。
女儿,妈妈怎么会忘记你回家[
阅读全文]

徒步爬山队人员越来越少,有事的有事,请假的请假,或许是因为天热,或许是疲倦了日复一日的重复,这几个星期都是三三两两的。坚持不容易的,也贵在坚持。今日只有四人。不过人少,也不存在协调问题,所以随心所欲的走了一段新路,见到了远处的海面(见下图),近处的豪宅。走了近四小时,九个多英里。
今日的太阳早早地就与我们形影相随。空旷的山谷有时就[
阅读全文]
下面这段英文是一篇演讲稿,摘自美国70年代拍摄的电视连续剧TheWalton。演讲的主人是一个名叫John-boy(JohnJr.)的男孩,在他高中毕业时的发言。记得很多年前从图书馆借的光盘,看这部剧的时候,有点被震撼到。电视剧描述的是1933-1946年大萧条和二战时期,弗吉尼亚沃尔顿山上一个大家庭的故事,充满乡土人情味。电视中John-boy演讲,当时看的时候印象就很深,今天特地从网上[
阅读全文]
今早六点多醒来,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发现文学城的服务器出状况了,进不了城了,自然也进不了自己的“后花园”(博客)。那一刻就在想,假如哪一天没有了文学城?
虽然我是今年三月才开始写博客的,但潜水很久了,文学城早已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likeornot。我就像一个乡下人,时不时的得进城买点“别家种的有机菜”,去看看人家城里人吃啥,穿啥,平时都[
阅读全文]

我想我真算得上是孤陋寡闻。这部大剧获得了好些Emmys(艾美)奖,而我是在网友的博客里看到推荐,近日才开始看的,我真不是个追星或追剧之人。或许也没有人像我,才看了不到一半,或是1/3,就急得写感受和评论的。因为主要是在周末看的,总有这事那事,有时候并不能安心坐下来看,看得断断续续的,跳跃式的,然而这并不阻碍我对该剧的喜欢。今日就想随便写下来,哪[
阅读全文]

周日,一个可以慵懒的早晨,听着窗外的鸟叫声,还是起床了。随手拎起桌上放的相机,独自一人走出家门。太阳尚未升起,空气显得特别清新。走在绿树成荫的道上,看着邻家们墙头的牵牛花,果树,看着吃他们无花果树上的小鸟,和穿梭在花丛中蜂鸟娇小的身影,我的心为之荡漾,荡漾在这夏日的早晨,在迎着凉爽的晨风之时,观赏着一片绿色丛中怒放的满树红花。
这[
阅读全文]
喜欢刀郎的歌很久了。年轻时喜欢过不少歌手,可没有一位歌手的歌如此走心,如此让我长久地喜欢和迷恋。原以为早已步入中年的我,应该告别了激情岁月和心动,可每每听他的歌,心中对爱的眷恋和憧憬依旧。歌声中的沧桑,干净,空灵让我一遍遍沉醉。虽然他昔日的风采不再,辉煌不再,然而我对他歌声的热爱从不曾递减。第一首“披着羊皮的狼”,是今早在家一[
阅读全文]
虽然我不安心在家带孩子,可在那段日子里,女儿和我还是共渡了不少好时光。我带她去公园玩,去图书馆,去学跳舞,之中认识和结交了一些和我及女儿年纪相仿的台湾妈妈和孩子。这些朋友和孩子今天大多数走的走,散的散,但是相信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永远留在她童年的记忆里。
其次就是培养了她对书的喜爱。那时,每天中午股市歇市后,我们娘俩吃过午饭,准备[
阅读全文]
女儿从小生性胆小,不像其他孩子那么活泼大胆。记得在她一岁左右,我弟弟碰巧有机会来广州看我们。然而女儿见到这么一个陌生高大的男子,第一反映是哭,哭哭停停,后来干脆哭个不停,搞得我弟弟最后都不敢进门。两岁多送她去幼儿园,拉尿不敢跟老师说,就拉在裤裆里,几次中午接她回家,裤裆是湿的。
快三岁时,我带她漂洋过海,来投奔先我们而来的先生。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