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cool夏

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没有酷暑没有严寒......
个人资料
暖冬cool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漫步华尔街》(上)

(2025-08-23 12:17:03) 下一个

我刚刚读完的《漫步华尔街》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是2023年再版的一本书,其第一版出版于1973年。在这五十年里,这本书一共再版了十三次,可谓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书是女儿2023年去Portland看望去那里出差的爸爸两人逛那里最大的书店时买的,这次回家带给我,我前后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读完。

作者Burton G. Malkiel是 Princeton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参与Vanguard基金和其他基金的管理。曾是美国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贯穿他这本400多页书的核心内容,一个作者认为经过时间检验颠簸不破的原则,可以用三个字概括 -- 买指数。作者从历史长河从收集的数据来证明,普通人、大多基金管理人不能outperform或beat index funds, 比如书中提到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数S&P 500。虽然美国有5000多家共同基金机构,然而最直接、最有效、回报率最好的依然是“买指数”,这也是Wallen Buffett近十多年所倡导的,也是Buffett在自己遗嘱里交代的他的estate未来投资方向,即买指数基金。

下面分享摘录书中的一些观点:

1. 做股票一般有两大分析: Technical analysis 和 fundamental analysis.作者的结论是,两中分析方法都是flawed,都有弊端,技术分析,即看股票曲线走向,曲线只能代表过去,不能预测未来。基本面分析也是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状况。作者在此有个形象的比喻, A firm's income statement may be likened to a bikini -- what it reveals is interesting but what it conceals is vital.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财务报表可能有些隐藏。

再看看当今的一些股票,P/E值都很高,比如网红股(meme stock)新贵股Palantir, P/E值都高达五百多了,这么高的PE, 市场对其还是趋之若鹜,说明基本面的分析无济于事。

2. 定投,dollar cost averaging, 中文的翻译更不言而喻,即,定期投入/买入,以此应对股价的上下波动。我知道文学城就有大佬这么做的。不过这些年股市太好了,估计定投的人股票价格也是越买越高,但是只要投入并守住,回报肯定不菲。

3. 及时割肉, tax loss harvesting (TLH), 对performance不好的股票及时清理,这样可以在税上有些补偿。IRS每年有$3000 capital loss的抵税额。清掉的钱也可以买其他业绩好的股票。一般人有种倾向,卖掉赚了钱的好股,死守着烂股,不舍得割肉,想等它浮出水面。There was a clear disposition among investors to sell their winning stocks and to hold on to their losing investments.

想想自己也属于这种人,把好股卖了落袋为安,死守着一些烂股,因此也错过了一些好股几倍几十倍的增长。

不过,怎么判断一支股票是死鱼一条要尽快割掉,而不是一匹黑马呢?见过有些股票从坐冷板凳到突然热起来的,也见过从如日中天到明日黄花。所以,TLH也只能是一个原则,具体落实到个股,也不好掌控。

4. Buy and hold, 做股票进进出出其实赚不了钱,或者说,不如买进后长期持有。
频繁进出的,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timing股票市场是最难的,“逢低买入,逢高卖出”,或者是, “ride the winner sell the loser都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人性天生的贪婪、恐惧、赌性,从众心理等。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买对股票,买对sector, 或者更简单地买进指数基金,一直持有。

Wallen Buffett说过这样一句话:“Lethargy bordering on sloth remains the best investment style”,用Deepseek的翻译就是,“一种近乎懒惰的懒惰精神仍然是投资的最佳风格。”

股市其实是奖懒罚勤的。

5. 不同年龄投资组合(portfolio)不同。这个很好理解。一个34岁的年轻人跟68岁已退休
人的投资组合自然会不一样,前者处在事业的顶峰期,有每个月固定收入,所以他/她的投资组合要相对aggressive, 而后者就应该选择比较保守的投资组合,因为一旦股市崩盘,他们大概率没有再翻盘的时间和能力。一个通用的原则就是,一个人投资组合里的bonds的比例应该相当于一个人的年龄。不过作者又说,一个60多岁近70岁的理想投资组合应该是:股票40%,bonds 35%,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15%, cash 10%。
当然我想,这个也只能做参考。

5. 在投资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税。作者举例说, 1962年投入$1, 到1992年变成$21.89, 即30年里翻了20多倍,可真正税后只有$9.87,所以如何避税就显得尤其重要。进进出出太频繁的,交的税多(short term capital gain),相对而言,指数基金长期持有,所交的税也少。

另外,传统的IRA, 401K将来取出来时都是要交税,所以相比较,Roth IRA更好,有机会可以考虑把钱从traditional IRA转出来。当然,如果你有足够钱养老,有余钱留给下一代,你也可以将股票比变成你estate遗传的一部分, 而不用交一分钱的税。

作者书中强调random一词,旨在说明股市的不可预测性,random walk就如一个醉汉走在华尔街,不清醒不理智。选对股票的概率又如一个被蒙住双眼的猴子随手扔骰子,无规则可言,从而强调买指数股的稳定性和重要性。

买“指数”,你可以说它是金玉良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作者也因此能四平八稳,这样的书能一版再版。你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毕竟时代瞬息万变,如果光投指数,会不会错失AI时代给股市带来的极大红利?当然对有钱人,本金很大的投资者来说,10%的回报也很大了,够他们吃了。但对于本金不够大,又慢慢接近退休年龄的人来说,抓住机会就是抓住一切,风险在故高回报在。不过,我知道在今天股票市场overbought、存在大量bubbles 时说这话好像为时过早,或许要等十年二十后再下定论。

作为一名投资入门级的读者,我不敢枉评这样一本畅销的名书。个人读下来感觉虽然没有太多新意,但写得浅显易懂,风趣幽默,处处可见经典的精髓:)

(太长了,分两次写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一种近乎懒惰的懒惰精神仍然是投资的最佳风格”, 喜欢这个“近乎懒惰的懒惰精神”,好高深的感觉,却又莫名的喜欢:)这本书以前读过,却早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跟暖心学习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