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以史为鉴,不该是一句套话。
如果一段历史,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
新中国的历史是否可以用“运动”一词来概括呢?
不管是还是否!现代中国运动多那是人尽皆知的。
前几天,田中先生问我:打麻雀运动是怎么打的呢?
这问题把我问住了:
是啊!怎样做才可以把麻雀“赶尽[
阅读全文]

平生最爱的是神读。「神读」这个词,辞典上大约查不到,但却不难意会。试想,偶有闲暇,泡一壶好茶,斜倚在沙发上,手持一卷,或天文地理,或古今中外﹔此书或信手拈来、或慕名已久,辗转借来﹔读时或一目数行浏览,或逐字逐句推敲﹔读到神会之处,或掩卷沉思,或击节长叹,或拍案叫绝,这是何等样的人生享受!瘾君子们说「饭后一枝烟,快活似神仙」,但比[
阅读全文]

达康书记成网红了,这段时间很多人在说他。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剧中当真这么叫的,有几个?
也没几个。
这里面,其实有讲究。
一、达康同志
按照道理,无论职位高低,党内人人平等,都应该互称同志。这是国共两党共同的传统。
比如在《北平无战事》中,蒋经国就被称为建丰同志。汉东省常委会上,省委书记沙瑞金也称李达康为达康同志。
但,为[
阅读全文]
读了《生与死:人生必选题》一文后,笔者特地看了《老有所依》这部电视剧,禁不住感慨万千。正如文中所说:“关于老年人的核心话题只有两个:老与死。而老这件事,在《老有所依》里处处是叹息和伤痛。”
对于居于北美的老年华人来说,核心话题恐怕还得添上一个,那就是老归还是老不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北美打拼的华人,许多已经退休或即将[
阅读全文]

《知识分子》编者按:
什么是人类文明最根本的推动力?是科学,还是技术?2017年4月28日,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全球科学创新峰会上,鲁白、汤超、张双南以“科学与科技”为题,辩明这两者涵义与外延的同时,也希望借此向更多的人传递科学的精神、趣味与文化。本文内容整理自论坛实录,未经嘉宾审阅。
主持|鲁白(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
阅读全文]

博君一灿:想知道paper(论文)对科学家有多么重要吗?只要比较科研与如厕就知道了。科研与如厕在下列八点是相同的:1)都是憋出来的;2)肚子里有货才行,否则很痛苦;3)即使肚子里有货,也得有paper才行;4)paper越多心里越踏实;5)paper不能是别人用过的;6)paper就算是别人用过的,看不出来也行;7)运气好的话可以借到paper;8)实在没有paper,拍拍屁股走人也是需[
阅读全文]
第1548期周刊发表拙作《我的朴实心声》后,索要电子书《朴实的心声》的电邮纷至沓来,迄今已逾50封。来函的读者最年长者八十多岁,然而最多的还是我的同代人,正应了文中一句话:“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辈人的生活道路,总是需要有人来写的。我希望这本小书,会在同辈人中找到知音。”在此我向所有来函的读者致谢。
最令我感动的是,有的读者[
阅读全文]

【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千山暮。转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观点。】
最近,在美国的一些中文网站上,兴起了一阵“老留”针对“小留”的讨伐。老留,严格意义上说,是指2000年大规模自费留学开始之前,到达美国,落地生根,如今事业有成,子女正在陆续进入大学和婚恋年龄的一部分人。小留,特指在2010年前后,自费来美国读高中和大学本科的一部分年[
阅读全文]

说起来可能难以置信,我的留学生涯竟然是因尿而起;没错,就是每个人都要排泄的小便。我是文化大革命后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到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我注意到,虽然大多数运动项目都与骨骼肌密切相关,然而在1980年代,却没有方法能准确测定骨骼肌的含量。唯有一种尿肌酐方法,还比较有希望。这种基于生物化学[
阅读全文]

转载自世纪之声: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堕落无耻的十大表现,一针见血!
1、举国都是著名学者,却少了学术
如果做一个粗略的统计,中国大概拥有人类社会最庞大的学者团队,在公开场合基本上都要冠以著名的标志,即便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卖葱的还是卖蒜的。这些象牙塔里和象牙塔外的著名学者除了学术,几乎什么都不缺。
按照物以稀为贵的逻辑,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