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三宝:面对、处理、放下;处世三宝:谦虚、礼貌、赞叹;说话三宝:请、谢谢、对不起;家庭三宝:喜欢、幽默、体贴;阅读全文]
佛教三世因果经全文《佛教三世因果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穷人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
阅读全文]
转发:忍能养福喜能养颜善能育德慈能养心爱能养行诚能移性勤能生财俭能留财宽能聚气福报常常打扮成不幸的样子来临;灾难也经常打扮成福报的样子出现。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
阅读全文]
现在听到国内有人说:“念佛法门不需要任何戒律,没有任何戒律,只管嘴上念。”好像说是弥陀有四十八大愿,净土不应该有任何戒律限制的意思,而很多法师经常说要修五戒十善,也是不应该的,因此说几句话。念佛法门究竟有没有戒律,甚至于信仰需要不需要戒律,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这些年读祖师大德们的注解读多了,基本上每一部[
阅读全文]
问:“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说什么?
答:佛言:凡夫之人,认自四大色身为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境转,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
阅读全文]
问:神通能表明修行成就吗?
答:修行到了一定的境地,必伴随着神通的发生,但有了点神通,却不能说修行一定有了成就。一般说来,神通主要指三明、五眼、六通。所谓三明,是指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知宿世多生的经历及业因果报,称“宿命明”;见自他生死去向及因果,称“天眼明&rdq[
阅读全文]
问:生命流转的主体是什么?答:生命的主体即众生轮回的主体,即何等样的东西在轮回。佛教认为,业识是生命的主体,在生时由业识主使,死后也是业识流转。业识具体表现于第八阿赖耶识,是阿赖耶识携带着众生无始以来的业种死此生彼。第八识的功用是能藏与变现,即藏进业种,变现果报,刹那无停。业种与变现相应,即有什么样的业因,就变现什么样的境地。变现[
阅读全文]
问:自然灾害是如何产生的?
答:人谓地震、海啸、飓风、旱涝、瘟疫等为自然灾害,与人无关,此话差矣。事实上,地上发生的一切灾害都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都是人类不善行为所招致的结果。佛教认为,共业成就了国土山河,别业成就了人身自己。同样,是共业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灾害。世界之灾,由世人[
阅读全文]
问:胎、卵、湿、化“四生”成因若何?
答:佛说: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恶业,致有四生:一者卵生。世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人与畜类,本[
阅读全文]
阿弥陀佛在没有证入法性身之前,因地修道时,(当时还是一位叫做法藏的比丘),曾经发过四十八宏愿,当他如理修证,证入法性身后,便依当初修学时所发誓愿,自然现起了现在的弥陀净土,下面便是弥陀当初的誓愿。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剎,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