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阅读全文]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来诠释,来传播。中国的话本小说、野史笔记,常常有这些记载。
古人说,每个人都知道有来年,所以每家每户都会为来年的收获而播种,为来年的生存做准备。所以家家都种来年谷,今年种谷是为来年做准备。是不是啊?
如果人人知道有来生,知道这一期的业报身结束之后,会有下一世在等着我们,那么就要[
阅读全文]
“五福”这个名词,源于《书经·洪范》,现在已是家喻户晓。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究竟是哪五种福。至于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更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么呢?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ldq[
阅读全文]
按:今日社会,有很多懵懂的青少年,不知道恶道艰险,任意为非作歹,等到东窗事发,懊悔己迟。所以希望大家都能遵守并广传七诫。诫,指的是七种生活的指导,人人奉行“七诫运动”,就能提高国民的生活素质,建立祥和社会。 社会问题何时了,净化人心最重要,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愁乱象不能消;一诫烟毒把命保,健康平安笑到老,拒烟反毒做得好,家齐国[
阅读全文]
文:清心一、古语反映的是大量事实基础上的客观规律“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语,或说“俗话”,那些传颂至今的古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都是人们在千百年来长期的生活观察中,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如果总结的规律不准确,人们也不会说出来,即使说出来后来的人们也不会相信并往下传承,所以,大难不[
阅读全文]
现在,一些单位福利好——在单位用水用电,职工可不必自己掏钱。一些职工用起电来是随心所欲,不用白不用,把家用电器全弄回了家。冰箱、空调、电灯什么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着。冬天用电火炉的,夏天用电风扇的,人走了也不随手关,就让它们开着……用水亦如此。有些人用了自来水也不随手关,使自来水在水槽里来个清水长流。上个厕所,也用[
阅读全文]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病者何,贪瞋痴是。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无有了期。如来愍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为彼说言,贪瞋痴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
阅读全文]
家族是一棵大树,女人是水,树缺水,必枯,枝叶凋零。 久旱遇甘露,枯木逢春绿叶红。 谁决定世界?女人。 谁决定家族?媳妇。 谁决定丈夫?妻子。 谁决定孩子?妈妈。 “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
阅读全文]
现在大多数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赚钱、享乐而展开的。要知道:吃苦就是吃苦,享福就是消福。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一切的不顺就会显现。 前些年某地来了一个术士,有人请他测一个人,他问这个人有没有当官?人家问当官怎么讲?没当官怎么讲?他说:如果没当官,则他[
阅读全文]
我们到人间来投胎找这个父母,这都是缘分,你为什么找这一对夫妻做父母?你为什么不找别人?佛在经上给我们解释,父母跟子女有缘,如果没有缘,当面也看不见、也找不到。什么缘?
佛给我们讲有四种缘,第一个报恩,过去生中你跟他有缘,这父母对你有恩惠,你遇到了狠欢喜,你来报恩的。来报恩的小孩好,很省心,孝子贤孙,他就那么聪明、就那么乖、就那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