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腿和打狗棍
老杨和老张是两个老兵,他们都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腿。老杨是英雄,因为他是解放军。老张是反革命,因为他是国民党的兵。他们两都在我们村落户,结了婚,有了孩子。但人人都知道,老张是个“外来人”。老杨家也有一个“外来人”——那就是他在战场上捡的一个孤儿。那个孩子被吓傻了,脑子不太好使。老杨和老张娶的老婆身[
阅读全文]
消失在雪地上的人们
小时候,村上老下大雪。太阳一出来,雪就化了。雪水会把村子变成泥塘。因此一下雪,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铲雪,把雪拉到地里,还能浇灌越冬的麦苗。长到一定的年龄后,我也早起铲雪。但不管我起的多早,总有人比我更早。每当我推着院里的雪往地里去时,路上的雪早已被清扫好了,干干爽爽的。是谁起得这么早?心这么好!我总是感激不尽。<[
阅读全文]
进城去
共产党的政权是从农村开始的。这很容易理解。1949以前,中国本来没有什么工业,大部分的人都是农民,多数的地方都是农村。共产党的武装在农村呆了二十多年,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走向城市。经过四年内战,共产党赢得了战争,得到了政权。但她一在城市中安定下来,就回身将入城的门紧紧关上。一种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建立起来,人们不得再流动,工作[
阅读全文]
神秘事件
在城市的嘈杂中住久了以后,总想起乡村的宁静。有一次回老家碰上下雨,晚上就住在大爷的老屋里。孩子们都不愿住这里,全搬出去了,老屋里只住着大爷老两口。老屋有三间房通在一起,中间的房子是个过厅,也是客厅,来人就在这里坐着喝茶闲聊。两边的房子住人,房门都开在客厅里,以一张布帘子挡着。
躺在泥土炕上,听着雨打青瓦的声音,真是惬[
阅读全文]
外面的消息
在“以步代车“的年代,外面世界的样子主要靠远方来客的口述。
那个年代,我们村上的一个年轻人去了一趟省城,他带回了他的见闻。要知道那时能去一趟县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村上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方圆几十里的地方。那个年轻人因此成了我们那里的名人。大家都跑来想亲耳听听他的故事。这个小伙子看到这么多羡慕敬佩的目光,不免[
阅读全文]
三个老太太
小时候去姥姥家,总能碰到姥姥的两个邻居:王婆婆和杨婆婆。她们就跟“外家大使”一样常驻姥姥家。王婆婆和杨婆婆都是用他们丈夫的姓,而我的姥姥却不能。因为我的外公有两个妻子,如果她们都用他的姓,岂不要造成混乱?总而言之,我的姥姥没有住在外公家里,而是和她唯一的儿子住在村头上的另一个院子里。小时候,在姥姥家,我看到[
阅读全文]
清明节
4月5日是中国的清明节。它是唯一能合上公历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去给祖先扫墓,烧纸钱。中国人一般将坟墓修在远离村庄的郊野,因此,扫墓也给了他们踏青的机会。
四月正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时节,所有的生物都从漫长而寒冷的冬日中活起来。鸟儿从南方回来了;树枝条儿变柔变绿了;花儿开了;小虫儿醒来了。。。人们终于可以脱掉邋遢笨重[
阅读全文]
从前
每天,当我炒菜往锅里倒油时,总是尽量不要倒得太多。多吃油对心脏不好,这个人人都知道。但是油瓶里的油还是消耗得很快。我们三人每月差不多要吃六斤油。很难想象从前我妈妈是怎么做的:那时我们全家五口人,一年只吃五斤油。
小时候,村上每年分两次油。各家各户带着自家的油罐子排队。大家不免要掀开别人的油盖子看一看,比一比谁家剩的油更[
阅读全文]
露天电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露天电影非常红火。县上的电影放映队在各村间流动放映电影,电影院就是打谷场。尽管,只有那么几部电影,而且早晚会来到自家村上,但是小孩子是等不及的。大人们可没有耐心把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的看,因此我们小孩子大部分时候得自己走到别村去。
黄昏时分我们结伴离开村庄。一路唱着跳着走过田间小路。落山的太阳将天空映成[
阅读全文]
蔚蓝的天
落地后,LG回到北京继续上班,我则带着小孩和另外一对母子整天畅游在公园里。她的LG在另一个城市找到了工作,还在试用期,暂留她们娘俩在多伦多。每天,我们带上一张很大的防潮布,来到一处山谷里,躺在草地上。碧绿的草毯上点缀着鲜黄的蒲公英花,刚刚吐出新叶的枫树,橡子树零星地散落在身边,娇巧的鸟儿在树杈间忙着育雏。高纬度地区的树叶吐得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