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维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1-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写疫情的文字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分析病毒特点,预测疫情走势,描写百姓痛苦,表扬医生护士,不一而足。有的真关注,有的蹭热点;有的生动翔实,有的造谣生事;质量自然也良莠不齐。多数文章乏人问津,也有一些获得了点击率,为作者赚得了知名度、广告收入和版税收入。因为疫情是一场灾难,于是有人惊呼:这不是吃人血馒头吗?不是。持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新冠疫情中,纽约州长库莫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干练表现安抚了六神无主的纽约民心,引起了处于领导力饥饿状态的全国人民的注意。很多离纽约十万八千里根本不知道纽约州长是谁的人现在都对他耳熟能详,呼吁他出来竞选美国总统的声音也甚嚣尘上。 我也是前几天不认识库莫、这几天却对他津津乐道的吃瓜群众的一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1- 菲利普是英国作家毛姆(W.SomersetMaugham)的名作《人性的枷锁》(OfHumanBondage)的主人公。他天生跛足,幸得父母疼爱。但父母在他九岁前都离开了人世。他被送到叔叔家,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 路易莎婶婶温和善良,但菲利普天性敏感,又因残疾而自卑,在学校孤单落寞很不快乐。牧师叔叔告诉他要笃信上帝,菲利普于是祈求上帝治好自己的跛足,却无果。他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外出旅行,无非想换个环境,摆脱平日的单调烦琐,开开眼界,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拿这些标准来衡量,这次回国算圆满成功,除了一点小小的尴尬。 这点尴尬跟年龄有关。我们中年人虽然感情脆弱时难免顾影自怜,哀叹青春不再,混在人群中是舒服的。顾名思义中年人即年龄上的中庸之辈。人群中既有比我们老的,也有比我们小的,我们妥妥地落在不引人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尴尬人物。我对他本无兴趣,但这次去云南居然好几次听人提到他,原因是他写过一首关于石林的诗: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果然大石头,石头果然大昆明郊外的石林是亿万年地质变化形成的奇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钦点的世界自然遗产。如此不可多得的国宝级风景,给大诗人写得这么庸俗无聊,虽自称打油诗,还是让我生出几分鄙视。(云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旅行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开眼界,有人说是尝美食,有人是为了看风景,有人是在自家呆腻了,想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转转。 都是掷地有声的目的。但如果要用一条丝线将它们像珍珠般串起来,我的比较肤浅的想法还是寻找美。看风景就不用说了,即使尝美食,也想坐在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中;即使去别人住腻的地方,多半也是不小心看见了别人住腻的地方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1- 金基宇家很穷。他和妹妹基婷及父母住在狭窄的地下室中,一家人都没正式工作,靠打零工勉强度日。 一天,朋友登门拜访,说自己要出国留学,问基宇愿不愿意接手一个有钱人家女儿家教的职位。基宇来到朴社长家,见到头脑简单、出手大方的朴太太,声称自己是大学生,被顺利雇用。 当家教不久,朴家女儿爱上了基宇。但这不算什么,基宇另有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最近写了几篇比较硅谷中国人和印度人职场表现的文章,俨然成了研究硅谷职场文化的专家。朋友聚在一起,经常有人提出这个话题来讨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总会有人若有所思地想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重复我们的窘境?对这个问题,没有人敢贸然给出否定的回答。我们的孩子在重视教育的传统中长大,拥有把他们的学业放在第一位的父母,从小积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1-查理和妮可是布鲁克林的一对艺术夫妻。查理是舞台剧团的导演,妮可曾是好莱坞童星,现在是查理剧团的主演。他们有一个八岁的儿子,有一群艺术家朋友,有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但他们的婚姻正在解体。他们想和颜悦色地分手,尽量减少对儿子的伤害。但妮可在洛杉矶拍电视剧期间认识了大牌离婚律师诺拉。几分钟时间,诺拉就搞定了妮可:如果想从离婚中得到自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这几年,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传统上不受重视的少数民族,成了一个爆炸性的热门话题。每当大家就此争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时,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位墨西哥室友的故事。 在斯坦福的第二学期,我搬进了研究生居住的EscondidoVillage中一套二室一厅的公寓。我的室友叫格莉丝达,是墨西哥裔美国人,在教育学院读博士。 格莉丝达来自南加州圣塔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