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裔文学教授,讲课时赫然将N-word(“黑鬼”)一词写在黑板上,引起白人女学生强烈抗议。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都不觉得受到冒犯,你为什么要觉得?”女学生拿起书包愤然离去。
芒克教授不是第一次在种族问题上缺乏敏感。学校客气地请他休个长假:或许他可以去波士顿看望家人,顺便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
电影《美国小说》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该片刚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也是我近年看过的电影中最好笑的一部。(警告:本文有大量剧透。)
学校倒不是故意给他添堵,但芒克对两件事都不感冒。他过世的父亲及两个兄弟姐妹都是医生,加上他这个哈佛博士,全家都是精英。但父亲偏心芒克导致弟妹不满,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原因,他的家庭不和睦。
另一方面,他已经好久没出新书。他的作品在学界口碑尚好,唯销量不佳。他的最新手稿因不够“黑”被退稿。作为作家,他颇为失意。
这两件事——家庭悲喜剧和作家的事业危机——是故事的两条线索。它们交错纠葛,息息相关,但电影叫《美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家庭》,所以家庭悲欢是背景,作家经历是主线。
在文学研讨会上,芒克遇到黑人女作家戈尔登。戈尔登虽接受精英教育,毕业后在出版界工作,却致力于刻画底层贫民生活,创作所谓粗粝的黑人文学。
她的小说《我们生活在贫民区》(We's Lives In Da Ghetto),全篇连标题都是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明明是迎合主流出版界对黑人刻板印象的垃圾,却成了洛阳纸贵、一骑绝尘的超级畅销书,被吹捧为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研讨会上,芒克的讲座听众稀稀拉拉,她的讲座却挤得水泄不通。在书店,芒克的书被摆在犄角旮旯,还放错书架,她的书却摆在最抢眼的中心位置。
职场挫折和家庭危机,刺激了一向坚持最高艺术水准誓不向媚俗低头的芒克。在一种既愤怒叛逆、又顽皮狡黠的如梦似幻的状态中,他一气呵成地以逃犯口吻写出一部叫《我的病理学》(My Pafology)的小说。
像戈尔登一样,他也故意在标题中用错别字,故事情节是游手好闲的父亲、帮派、暴力、毒品,夸张到狗屁不通的地步。然后他又给自己取了一个讽刺意味的笔名,进一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没想到,书稿刚交给经纪人,立即被顶级出版社一把抢走。一位好莱坞导演也感兴趣。玩笑越开越大,芒克被推进旋风中心,不知是否还能掌控局面。
《美国小说》是一部关于多元化和少数族裔精英的电影。最近因哈佛校长辞职等原因,多元化又成热点。其实在美国这样的社会,多元化乃明智之举。所谓白左愿意反思种族歧视历史,放弃一些优势扶持弱势群体,无论是出于正义感、人性的善良,还是为洗刷罪恶感,又或者是虚伪狡诈或简单幼稚,都是有正面意义的,这一点首先要肯定。
但其中遭批评的、犯众怒的、不可理喻的做法,确实也不在少数。
我们华人对教育多元化最关心,但多元化在文艺界也是大趋势。比如近年得奥斯卡奖的电影,从2017年的《月光男孩》到2023年的《瞬息全宇宙》,每一部都打有多元化的标记。
在白人男性仍高踞食物链顶端的今天,这些做法确实提高了少数群体的可见性,华人社区就很为一些由亚裔担任主角或主创的电影欢呼雀跃。但也有质疑好莱坞是否为身份政治牺牲了艺术性。
《美国小说》描摹的是多元化中的一个细节,就是主流文化预设立场,比如认为黑人文学就该包含贫困、单亲、凶杀、匪帮、大金链子、说唱音乐等元素,然后按图索骥。
这样他们既可省事偷懒,又满足观众读者对黑人文化的期待,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至于这是否真的挖掘了人才,是否妖魔化少数族裔,是否加深大众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他们并不在意。
这也是一种猎奇心理,到底还是没有把少数族裔当成跟自己一样的立体的人。少数族裔精英看穿了这点,当然不高兴。
少数族裔精英作为一种珍稀动物,是一个值得用放大镜研究的复杂群体。他们欢迎多元化,又希望没人注意自己肤色,凭本事置身主流跟其他族裔平起平坐。他们爱说“我从不想种族这回事,”又一刻也忘不掉自己的种族身份及祖先遭受的压迫。而且精英也是人,也劈里啪啦打着小算盘。既有情怀,也为家庭着想,名利所累。
在写作荒诞小说捉弄出版界前,芒克在职场是一个黑皮白心的人,换了华人就是黄皮白心的香蕉。但他一回家,我们马上看到他的社区和家庭对肤色都特别在意。他带女友回家,母亲第一句话是“我很高兴你不是个白人,”女友回答“我也是。”几个兄弟姐妹听说父亲在世时曾与白人女性出轨,第一反应是:“有多白?”
当然电影中最好玩的,还是对学术界、出版业的愚蠢肤浅的讽刺。
为了符合自己的逃犯身份,芒克收起书卷气,故意用没受过教育的黑人口音说话。
编辑评委对芒克的书激情澎湃地真诚赞美,“是时候让大家听到黑人的声音了!”差一点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跟好莱坞制片人会面,忽听街上警笛。芒克以为母亲出了医疗状况,拔腿就跑,却歪打正着,让制片人认定他是货真价实的逃犯,几百万美元合约马上搞定。
看到出版商入戏太深,芒克将书名从本来就很生猛的My Pafology改成直接爆粗口的F**k。出版商的反应?愕然几秒后,欣然接受!
我也喜欢电影的结局。很多电影开始不错,但收不了场,好像怎么结束都会让人失望。这部片子巧妙地避免了这个问题,既把讽刺幽默进行到底,又留下讨论的余地。
推荐这部影片。
是的,黑人和华人没有什么不同,有聪明的和不那么聪明的,也都会勾心斗角,为了事业成功拼杀,打各种小算盘。不同种族互相接触,或者退一步看一些文学作品,是消除种族歧视、解决种族冲突的最有效的办法。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