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博文
栀子c_jasmine@sohu.com
作为《红楼梦》的头号女主角,林黛玉这个人物已经被评说过N次,喜欢与不喜欢的,赞赏与批评的都多不胜数,而且剖析的也很透彻了,但是说实话,看了很多专家谈也看了很多网上的评论,仍然没有解开我心里的结。对于林黛玉,始终都有一点疑惑,觉得其性格前后并不太一致,尤其想不通一向对宝钗有戒心的林妹妹怎么会在宝钗一番说教,送了几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06-12-28 05:27:10)
樵夫唱晚wsz1001-2005@sohu.com
细看红楼,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书中许多情节已记不清楚,但几个人物却还记得清楚。我今天不想谈宝黛钗凤,我想说说妙玉。妙玉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不过是极坏的印象罢了!我喜欢喝茶的,不分红茶、绿茶还是花茶,也不分什么品种品牌的茶,我都喝。但我要说,我不喝妙玉的茶。
其实,妙玉之于茶道是很精通也很讲究的。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雪纷纷fbeijing12345@sohu.com
由于《红楼梦》没有全部完成,故而留下诸多疑问,尤其是书中主要人物――十二钗的结局更是令人扑朔迷离。通常人们对黛玉、宝钗和湘云等人物的结局争议较多,而对迎春、惜春和巧姐等人物的争议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后几位人物的结局在书中前80回里已有明显的指向,如迎春被恶丈夫折磨致死、惜春出家、巧姐嫁与板儿成为一个村妇等,但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12-28 04:59:21)
芹音qinyin_2004@sohu.com
甲戌本凡例题诗中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句,批语中的“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可为此句注解,血泪可谓化透了半部残“梦”,红楼中人物大多都有泪记述,各人有各人的眼泪,其中流泪最多的非痴颦莫属,今儿这篇小文却要写一写袭人的泪。
袭人流泪的场面不多,三十一回袭人被宝玉踢伤,后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沐石liange9999@sohu.com
说到“风流”,给人的感觉就像《红楼梦》里的意淫一样歧义颇多:黛玉的风流婉转被薛蟠忽一眼瞥见,就会酥倒在那里,宝钗的妩媚风流由宝玉看去,也会不觉忘情呆怔,而可卿的风流袅娜更是给提升夸张到了一个“擅风情,秉月貌”“败家根本”的可畏境地。风格气韵虽有不同,但归根结底总是脱不了几分从男性视角对女性美感的欣赏和品评,独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12-28 04:39:41)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12-28 00:48:00)
红泥火炉jianghong651@sohu.com
红楼中,哪个角色能演得?那些绝世美女,令人不敢动念,只能说,我最懂得的人是——黛玉。若天赐我以红颜——
我要演出她的孤凄,这份孤凄,表达的形式不仅仅是对月叹息和临风泣泪,不仅仅在于那些触景伤情的时刻,那只是通俗的表达,我要突出宝钗阑言解疑癖之后,黛玉对宝钗的皈依,一声声亲切的好姐姐叫着,娇俏纯甜,毫无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无为书生兰若兮zhaixingyun1027@sohu.com提起薛蟠,大家的脑海中可能很快就出现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公子的形象。以其一首诗歌著称于文学世界:红楼梦: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庸起。女儿乐,一根鸡巴往里戳。
其一出场,便是为了英莲而打死了冯渊.然后便扬长而去。置一条人命而不顾。
再出场,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饮酒作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06-12-28 00:43:57)
竹笠蓑衣seekingcn@chinaren.com
人无完人。曹公写红楼谙熟此道。红楼女儿个个可爱,各有千秋,各具风采,姹紫嫣红。却都有不足。
黛玉,体弱不足之症不说,还有顽固性失眠,更有咳嗽之疾,就是肺结核吧,高度传染性的。黛玉的房间里常年都是中药味。
宝钗,书中没有明说“那种病”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但就吃“冷香丸”药方子来猜,恐怕也是欲望太高,心火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永远的流浪汉
闲读红楼梦
王熙凤迫害尤二姐致死,是《红楼梦》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内容之一。在这一事件中,王熙凤运用众多计谋,毒招连环,充分暴露了人性中最阴险、最凶恶、最残忍的一面,令人震惊不已。王熙凤没有读过什么计谋学、兵法书,可是,她对“三十六计”以及其他各种计谋运用之娴熟、之灵活、之果断、之成功,几乎可以跟《三国演义》中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