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三国杀的文化元素(1)君主篇
(2010-07-18 21:31:06)
下一个
帮主喃喃
http://blog.sina.com.cn/singlepeak
最近新版《三国》电视剧热播,有朋友说,现在看《三国》感觉很亲切,看到那些三国人物脑子里都浮现着他的技能。说说三国杀的文化元素。这说明三国杀确实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游戏。关于卡牌设计和游戏平衡性,网上已有论述,撇开这些技术上的成功不言,单单是卡牌本身包含的三国文化元素,也足以傲视同类其他产品了。以前常常看到日本公司出品的三国游戏,游戏本身的可玩性很好,但人物形象、技能往往是借三国之名行编造之实,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甚至叫你哭笑不得。那时候很希望可以有一款我们自己开发的游戏,能蕴含正宗的三国文化。老祖宗留下了那么好的东西,却在倭人手里发扬光大,何其不爽。现在,有了三国杀,总算弥补了这个缺憾。
在三国杀现有的产品中,基本上是以《三国演义》为素材库,在游戏中处处蕴含着大量的三国典故、传说、还包括野史和相关文学作品,可以说设计者对三国知识是相当熟悉,游戏中的各元素与《三国演义》的故事配合得丝丝入扣,颇为值得玩味。下面就以武将为个体,从技能、称号、OL台词以及配套武器等几个方面来说说。
君主篇
曹操
【称号】魏武帝
【技能】奸雄、护驾
【OL台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技能语)/霸业未成、未成啊(阵亡语)
对于曹操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拿来做OL台词再合适不过。至于奸雄的说法,最先出自三国名士许邵之口。许邵以知人著称,曾谓操“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邵传)。在《三国演义》中,罗老先生将这话改成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自此奸雄的称号一直伴随曹操,后世大众对曹操的误读亦愈来愈深,“白脸曹操”成了奸人的代表,为衬托忠义服务了几百上千年,这是后话。
抛开这些,曹操在三国时期确实是最值得书写的人物,他扫荡群豪,一统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三国中最为强大的曹魏政权。无论文治还是武功、兵法抑或诗文,均有很高成就,的确当得一个“帝”字。毛嗲嗲对他也是十分推崇,才会在秦皇岛的滂沱大雨中追忆他,写下“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一生雄才伟略,东征西讨,消灭了许多同时代的对手,董卓、袁绍、吕布、刘表都为他所灭。然而在最关键的赤壁之战中,他遭遇了人生中最惨痛的失败,失去了一统江山的最好时机。自此天下三分,曹公再无机会登顶。虽然后世曹丕篡权称帝,也给了他老爸魏武帝的称号,但也只是个安慰奖罢了。这也是OL中曹操阵亡时的台词由来。
曹操一生虽建立雄伟大业,但也曾多次历险,每每都被属下冒死救回。讨董卓之时追击中伏,曹洪舍马步从,保护曹操,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但不可无公”。征张绣,本来张绣已降,因曹操贪花好色叫人家嫂子来三陪,激怒张绣,夜半围攻。亏得贴身侍卫典韦拼死守住营门,身中数枪立而不倒,刀砍缺了,仍“提着两个军士迎敌”,争取了时间,曹操才得以逃脱,但也损失了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在和马超的大战中,曹操更是狼狈,先是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追得满山乱跑,最后还是靠曹洪单骑救主。尔后在渭水河畔被马超苦苦追赶,要靠许褚背负他跳上小船,砍翻水中争涌上船的士兵,以马鞍为盾,遮挡箭雨,堪堪逃了性命。不得不说,曹操有着强大的个人魅力,能让部下舍生忘死为他卖命。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何曹操的主公技是护驾,也不难理解为何魏国武将为何大都是卖血型的了。
刘备
【称号】乱世的枭雄
【技能】仁德、激将
【OL台词】以德服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蜀将何在;尔等敢应战否?(技能语)/这就是桃园吗?(阵亡
语)
小时候听评书,说刘备的天下是哭来的,总觉得这人特窝囊,要兵没兵要地没地,被人追得满世界跑,见谁跟谁哭,特没出息。后来大了,读了书,经了事,才知道这“乱世枭雄”的称号真不是白给刘备的。
所谓枭雄,是指强横而有野心,难以驯服的人,为达目标不择手段之人。刘备看上去较弱(卡牌人像设计也是偏美男型),但内里却是胸怀大志,坚韧不拔。称霸天下的梦想,他从未放弃过。
论隐忍,他曾寄人篱下,屈从于曹操,韬光养晦,种田以瞒人耳目。就算被曹操煮酒论英雄点破,他也能靠打雷糊弄过去;论雄心,他寄居刘表处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曾概叹“髀里肉生(大腿肉因常不骑马而复生)。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论才略,曹操南征,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岌岌可危。他却审时度势,及时联合东吴,成就了赤壁的大逆转;论狠辣,这个看似他的弱项上,看看他的表演吧。白门楼上,吕布为曹操所擒,吕布欲归顺曹操,说“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征求刘备意见,之前默应吕布“宽言”的刘备只一句话就致吕布死命,“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此二人曾是吕布的义父,均为吕布所杀)。如果说曹操是奸雄,那么,枭雄的称号不给刘备给谁呢?对于这一点,曹操倒是看得十分清楚。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之所以看上去没有那么“枭雄”,是因为他总是披着一件叫“仁德”的外套。他曾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他这样说,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没地盘的时候,陶谦三让徐州,他不受。他落难的时候,逃离新野,数十万贫民相随,他不弃。导致日行二十余里,考虑到后有曹操大军追击,这个速度基本上等同于自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三国演义》之中,把他的仁义行为更加模板化脸谱化。一个朋友说过:人要是活到刘备这个份上就太假了,就是个空壳装了一肚子仁义。市井百姓也都知道“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有个笑话说,演义里描写刘备 “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照这么推算,他把阿斗往地上一摔,其实也就是相当于从小腿的位置扔到地上,小孩有包裹包着,不会有啥大碍。但自此赵云对刘备是肝脑涂地,誓死相随。
笑话归笑话,刘备手下的武将确实都是猛将,而且忠诚度极高。在游戏中,这些人物被设计成具有强输出技能的武将,他们与刘备的仁德和激将的技能形成很好的配合,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刘备仁义了一辈子,最后也死在这上头。关羽被东吴所杀,为了一个“义”字,刘备不顾国家形势,举倾国之兵为其复仇,结果兵败彝陵,身死白帝城。这确实应了当初桃园结义的誓言,不求同生,只求共死。以桃园作为其阵亡台词,非常恰当。
孙权
【称号】年轻的贤君
【技能】制衡、救援
【OL台词】容我三思(技能语)/父亲、大哥,仲谋愧矣(阵亡语)
与前面两位相比,孙权在知名度上略占下风,或者说,在大众的心中没有前两位那么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点:孙权是“承父兄之基业”。前两位都是白手起家打天下的。而孙权是守成之主。
孙权的老爸和哥哥都是猛人,老爸孙坚是共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之一,还在此过程中捎带走了汉室的传国玉玺,开基业之先。哥哥孙策更是闻名遐迩的“小霸王”,开疆拓土,威震江南。相比之下,孙权的光环就小多了。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君主。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富二代”不好当,“君二代”更不好当。关于这一点,同时代的刘禅给出了足够的证明。而孙权则是个非常好的守成之主,这一点,他哥哥孙策也看得很清楚。孙策临终之际将东吴托付给他,曾说 “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在孙权在任期间,东吴经历了两次决定性的战役,一是与曹操的赤壁之战,二是与刘备的彝陵之战。两次均是以弱抗强,而且两次都取得了胜利。不仅如此,孙权还虎口夺食从刘备那抢回了荆州。祖宗基业在他手里得以充分发扬光大。要知道,孙权从孙策手里接过东吴政权的时候,才年仅19岁。对此,辛弃疾有词赞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其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源出自曹操之口,原句为:“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可见曹操对这个年轻的对手也是十分欣赏。由此可知,“年轻的贤君”对孙权确是一个非常恰如其分的称号。
纵观东吴政权,虽然是偏安江南,无力夺取中原,但在整个三国时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牵制作用。这和孙权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从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就在刘备和曹操之间起着平衡的作用,蜀魏各有攻守,但都不敢倾力而为,都是对东吴的力量有所忌惮。而孙权也在这种平衡中寻求自己的利益。赤壁大战结束后,他将妹妹嫁给刘备,又将荆州借给刘备,联合刘备对抗曹操。之后刘备成功取蜀,他借曹刘争夺汉中之机要回了荆州三郡。之后刘备慢慢坐大,孙权又改向曹操称臣联盟,并趁关羽攻打襄樊之机从背后夺取了荆州。刘备死后,蜀国国力衰弱,孙权又重新与蜀结盟,策应诸葛亮北伐。在孔明六出祁山之中,只有第一次最接近成功,这与魏国要分神应付攻打合肥的孙权也有很大关系。在游戏中,他的技能设定为“制衡”,也是对他一生战略思想的体现。
OL上孙权的阵亡语是“父亲、大哥,仲谋愧矣”。其实,孙权比父兄强多了,孙坚在讨董卓的时候已年过30,孙策死时26,壮志未酬,而孙权在27岁的时候已经率众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如果孙权地下见到父兄,大可不必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