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猴王到仙佛,他的心境变化其实是有合理逻辑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无欲无求”。
如果再深挖一点,孙悟空的经历其实很像人类的修行历程:
年轻时(花果山时期):追求权力、地位、享受本能(猴王+繁衍后代)。
中年时(大闹天宫):自信膨胀,挑战权威,以为能战胜一切,最终被镇压。
老年时(五行山+取经路):经历磨难,看破世事,变得稳重成熟,最终超脱凡尘,成佛成圣。
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孙悟空只是用妖仙的方式走完了这条路,所以他比唐僧、八戒更早看透了**“色、情、权、欲”都是过眼云烟**。
如果西游记写得更现实一点,花果山可能就是孙悟空的“年轻时代”,他在那里经历了情欲、繁衍、领袖的责任,然后才走向真正的修行之路。这样来看,他在取经路上那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就更容易理解了——他不是“从未经历”,而是“已经经历、已经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