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博文
二十、先扬后抑所谓先扬后抑,就是在具化诗歌的叙述对象时,先写它表面的看似好的、积极的、受人赞赏的一面,而后在升华时,再指出它的不为人所注意的那些不好的、消极的、不为人赞赏的另一面。由于作品先扬后抑,扬时给人一种积极的预期;抑时,就会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消极的但又会觉得十分合理的感觉。这种手法常给人以启发的效果。例1.鹰所有人仰望飞翔的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九、压缩时间 压缩时间,跟抽除空间是一对孪生子,一个针对空间来说,一个针对时间来说。压缩时间,就是在三行诗创作中,把相对漫长的时间压缩在较短的时间里来描写,这样,读者就可以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读到一个在漫长的时间里发生的事。这种创作手法,有利于深化作品的喻意,发挥诗歌的张力。 例1. 听潮 维港边 百年前断裂的光流 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八、抽除空间抽除空间,就是把一物与另一物之间的空间抽除掉,使两个原本相距遥远的物体看上去仿佛紧靠在一起。要用好抽除空间的创作手法,最好一方的物体大,另一方的物体小,把小物体直接置于大物体之中,这样,以大衬小,以小映大,更为形象。比如,你要描写船与月,你不说月下有行船,或者月旁有行船,而直接说“船在月中行”,这就把月与船两者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七、物人混用如果说,在三行诗创作中,化物为人是把物体转化为人体,化人为物是把人体转化成物体,那么,物人混用,就如它的名字所标识的那样,是人与物或者物与人的混合使用。  物人混用,由于人与物或者物与人之间没有化物为人或者化人为物的转换,而是直接混用,两者之间就显得更为贴近,因此,也就更为形象生动,文字的张力也就更大。所有这一切,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六、化人为物与化物为人恰恰相反,化人为物,就是当你的叙述对象为人或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你把这个人或者他身体的这个部位转化成某个物体,然后用这个物体的属性来升华作品,以此揭示并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化人为物,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创作的时候,需要这个人或者这个人身体的某个部分具有某种物体的属性,或者是需要物体的坚韧性,或者是需要物体的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五、化物为人化物为人,就是在具化三行诗的叙述对象时,把某个物件转化成人或者人体的某个部分,然后用人或者人体这个部分的某个属性进行升华,以此揭示并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我们知道,人是作品的灵魂。古人说,诗后要有人;现代人说,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为人服务的。西欧的文艺复兴,复的就是人的兴。文艺复兴后,西欧的绘画艺术中,人便替代了中世纪拜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四、化事为物如果我们把某个实像描绘成某件事情,那是化物为事;反之,如果我们把某件事情描绘成某个实像,那就是化事为物。有时候,我们的叙述对象是一件事,由于诗是用形象来表述的,我们在具象化它的时候,就会把它描述成一个实像,以实像的特征来升华它。事,一般不具备形象,一旦被化成了实像,就具备了形象。所以,化事为物的作品,肯定要比直接用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三、化物为事我在“化实像为抽象”一章里讲到,因为任何一个实像,从诗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多重特征可被诗化,而我们在升华它的时候,往往只需要它的其中一个特征,这就使得用某个抽象的概念来具化出它的某个特征变得有所必要。出于同样的道理,有时候,我们的叙述对象本身也是一个实像,在具化它的时候,我们会把这个实像转换成一件事,化物为事,为作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二、化此像为彼像有时候,我们选择的叙述对象本身也是实像,但我们仍然需要把它转换成另一种实像才能进行升华,个中因为,正如我在“化实像为抽象”里所讲的那样,任何一个实像,从诗的角度来看,都会具有多重特征可被诗化,而我们在升华它的时候,往往只需要它的其中一个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虽然我们的叙述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实像我们仍然需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一、化实像为抽象 我在“化抽象为实像”一章里讲到,因为诗是用形象来表述的,所以,假如我们在进行三行诗创作的时候选择了某个抽象的概念作为诗的叙述对象,那么,我们常会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实像再行叙述。有时候,我们也会反其道而行之,化实像为抽象,把实际物体转换成抽象的概念,以揭示它的某个具体特征。 我们需要进行化实像为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