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诠释图意
诠释图意,就是在具化三行诗的叙述对象时,把你的叙述对象描绘成一幅暗含喻意的图画,然后就着这幅图对它进行升华,揭示它的喻意。用好诠释图意法的关键,是描绘出来的图画必须暗含与物象契合的喻意,喻意越是契合所描绘的图画,作品的升华就会显得越发自然生动。诠释图意法,可以使作品形象生动,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例1.
桥
用躺平的身躯
与河流组成"十"字
度了往来人
(闻达)
这首三行诗在选定“桥”这个叙述对象后,立即具象化它,用两行文字把它绘画成一幅“十”字图形:“用躺平的身躯/与河流组成‘十’字”,然后把幅图升华成“度了往来人”。我们知道,桥是用来“渡”人的,让人从此岸走到彼岸;而“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征,基督教也是用来度人的,把人从此岸度到彼岸,进入天堂。因此,这个十字图画就暗含了与“桥”这个物象不谋而合的契合点:度人到达彼岸。如果没有这个契合点,这最后一行的升华就无从谈起。
例2.
翅膀
左手拉着爸
右手拉着妈
我是一只会飞的鸟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在呈现“翅膀”这个叙述对象后,也立即具象化它,用两行文字把它描绘成一幅飞鸟图:“左手拉着爸/右手拉着妈”,然后把这个飞鸟图升华成“我是一只会飞的鸟”。一个孩子左手拉着爸右手拉着妈在路上走,从背后远远望去很像一只展开了双翅待飞的小鸟。鸟是会飞的。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和睦,对孩子的成长就像给孩子安上了翅膀。这个飞鸟图所暗含的喻意与物象契合,所以这个诠释图意法就用得十分贴切。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诠释图意的创作手法:
1. 老鹳
一个问号
插在水里 问浪下
有没有鱼
(残文)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感叹号
倒立了一生
每天都在感叹
那些容易弯曲的事物
(王立世)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弦月
用四分之一的光芒
织一根弦
倾诉世间的忧伤
(饶建娥)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