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三十五、混喻

(2025-02-10 12:01:22) 下一个
三十五、混喻
 
混喻,就是把不同类型的比喻混用在一起,目的是为了使作品更为形象生动。这类作品,如果采用白描手法来写,会平淡无味,毫无诗意,而一旦采用混喻的创作手法写成,很简单直白的物或事,立马就有了诗意,就会栩栩如生。这就是为什么三行诗特别爱用这个手法。
 
例1.
 
油菜花开
 
霜雪溃退,天渐放蓝
纸鸢不时打探
我那后山屯守的金甲十万
(午后)
 
这本是一首含义简单的三行诗,它无非描写了有人在油菜花地里放飞风筝的场景,但由于它混合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作品立刻生动形象了起来。它把霜消雪融比作兵败溃退,把放飞风筝比作纸鸢打探,把遍地油菜花比作“后山屯守的金甲十万”。值得注意的是,作品里采用的大小对比法,即遍地广阔无垠的油菜花与高高飞起的小小的风筝的对比,更加深了作品的形象性。
 
例2.
 
柳 笛
 
一口气,嘟嘟吹响童年集结号
回忆便开着碰碰车
从时光隧道,追尾而来
(绿柳枫)
 
这本来也是一首含义简单的三行诗,无非描写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但由于它混合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作品立刻生动形象了起来。它把吹响柳笛比作“嘟嘟吹响童年集结号”,把回忆蜂拥而来比作“回忆便开着碰碰车”疾驰而来,把对童年的回忆比作“时光(的)隧道,追尾而来”。恰恰正是这一连串的比喻,才使作品如此形象生动。
 
例3.
 
殚精竭虑
 
怀念
试图挣脱思之壳
却被一次次无情弹回
(徐英才)
 
这本来也是一首含义简单的三行诗,它无非描写了一种极为深切的怀念,但由于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一连串的混合比喻,作品就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它把“怀念”比作一个被紧锁在箱子里的生命体,试图挣脱箱子的囚禁,从而不再怀念,但一次次碰壁,被无情地弹了回来。每一次弹回,都是怀念的加深。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混喻的创作手法:
 
1. 岁月
 
驱走了
我童年时
在云海里圈养的宠物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书
 
一手托起鲲
一手扇动鹏翅 (特征)
乘着它 傲游星空海角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缺席的时空
 
把襁褓凝固在视窗里
让缺席的记忆
在未来返回席位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黎明
 
夜 开始分娩
一个颠覆基因的伟大婴儿
即将诞生
(沈竞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思维
 
一匹脱缰的马
狂奔在辽阔的草原
一叶小舟 在向彼岸悄悄偷渡
(沈竞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