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老子教我们要外表朴素与減少物欲,如此才能保持身心的清静与柔美,进而回归于自然的大道。在第12章中,老子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去追求色声味的享受,也不要追求野性田獵的娱乐,更不要追求许多珍貴物质的虚荣。如此才可能使我们的心灵归于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快乐。 老子呼籲大家不要纵欲,不要使自己沉醉于五色,五音、五味之中,不要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大学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含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假如每一个大学生都了解大学之道的话,大学的学费就没有白费了。而由这句话训练出来的国家政治家可以握住道德与科学之间的平衡点,进而发揚光大的话,百姓一定可以安居乐业,有如每天活在天堂。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什么呢?在教導学生一种特殊知识吗?在训练学生一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老子道德经的第25章,敘述老子心中的“道”,是如何形成与道的功能。道是早于万物的存在而就存在的,所以老子就用诚实的语言,不創造出一个神话故事去描绘道的形成和伟大,他只用“寂兮寥兮”四字形容道开始时的情景。随后,老子就说道是万物生长之根本,他只用“可以为天下母”六个字描述,也不用神话故事去描绘。随后,老子又说:“吾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道德经的第80章是老子对他的想像中的“无为而治”之理想國家,他举出上古时代、还是一片大荒良的时期,人民安居乐俗的生活情况。我们要先读了这章全文之后,就可以了解他的心中之烏托邦了。故先将Ch80先解释于下: 〖道德经第80章〗 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陳之。2、使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道德经中的第49章可以解释为老子的与人相处方法。我们知道孔子教他的学生要以仁与恕待人,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儒家人士表现在外的就是温良恭俭让。而道家的与人相处之道是不同,老子認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此段话可以解释为:老子的对待善者与不善者,对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老子道德经中的第50章最能代表老子的生死观,也教我们正确的养生之道。他教我们不要怕死,在我们心中不忧慮死亡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远离死亡了。他教我们不要过分注重养生,只着重于培养心性即可。 在此章中,老子教我们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体,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无所惧怕了。不过分注重养生(不披甲兵),不为名车豪宅或者其他名貴的奢侈品而忙碌的话(不遇兕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老子和孔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経过了两千七百多年,两家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心中仍然佔很大的地位。老子教我们要培养我们的清静心,而对国家政治,要以澈底的“无为”为原则。老子教导掌控政权的人要以无为治国,在治理国家时,不要任用賢能的人治国,不要重視稀有的財貨,也不希望大家創造出令人喜爱的物品,如此一来,大众的百姓就会保持纯朴的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道德经中第62章有-“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老子教我们笃信大道的目的,不是在于求升官发财或者任何的人间欲望,不是在求赦免自己的罪行,此段话最能代表老子的宗教观。说明于下: 老子道德经中,全书都是教我们一切順乎自然,並没有任何宗教的覌念。即使后来在南北朝时,有正式的道教成立,后来,並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在唐朝时,尊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孟子中有一段话-“有人问孟子曰:天下烏乎定?孟子曰:定于一。”这段话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心中,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都認为两岸迟早会统一,但是现在交通发达,国际许多国家都不希望中国强盛,都反对中国统一,都百般阻挠,有时可以感到战争的可能性,所以有时候许多小小的爭执也可能引发战争。但是現在战爭的武器杀伤力太强,往往周遭的老百姓都遭魚池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哲理的一本伟大作品。书中有一节简单清楚的二句话,最能代表儒家的形上观和人生观,此二句话就是: 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这二句话包含的意义有: 甲)是儒家的哲理。天理就是“诚”一个字而已,这可代表儒家的形上思想。而人生的目的就是模仿天理的诚,这可代表儒家的人生观。 乙)是儒家的半无神论(Agn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