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子的宗教观:不求得、不求免罪-Ch62

(2016-01-08 06:42:40) 下一个

 

道德经中第62章有-“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老子教我们笃信大道的目的,不是在于求升官发财或者任何的人间欲望,不是在求赦免自己的罪行,此段话最能代表老子的宗教观。说明于下:
 
老子道德经中,全书都是教我们一切順乎自然,並没有任何宗教的覌念。即使后来在南北朝时,有正式的道教成立,后来,並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在唐朝时,尊老子所寫的书为道德经。但是在道德経中,一点没有任何宗教思想。所以当欧美学者研究道教时,不了解为什么道教和道德经的完全无关,这是因为道德经中完全没有任何宗教思想,没有所谓的宗教仪式,也没有任何祷告的经典歌曲,更沒有任何讚叹天帝神奇的语言。
 
 
在道德経中,其中有一章,可以称为老子的宗教观,就是第62章。
 
笔者在此先将此章全部略加解释,再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段话-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貴。
 
〖道德经第62章全文〗
 
1)道者、万物之奧。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2)美言可以示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3)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4)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貴。
 
 
 
〖第62章的解释〗
 
1)“道”是宇宙万物奥妙的原因。所以道是善人的宝贝,而不善人生活在道中,借道以保佑自己。
2)善人以美丽语言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尊貴,用他的操守和行为可以显得超人一等。假如一个人没有善言和善行的话,而道是无所不包容的,所以道也不会抛弃此人。
3)所以在天子立位时,与在设置三公的位子时,虽然有大璧,在此之前又有驷马和貴重的仪式,倒不如跪着奉献大道以为国家之宝。
4)仿间对这段话有多种解释。笔者以为以下的解释最近接近道德经全书的本意。可以解释为: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尊重大道呢?古人尊重大道的原因,不是在于求得,不是在于求上天赦免自己的罪行。一切都順自然,所以大道是天下的宝貴。
 
 
 
〖讨论〗
 
1)道是无所不在,善人珍惜,而不善人借以保身。
 
2)道对善人与不善人都是平等对待的,此观点极不同于宗教之善人上天堂与坏人下地獄的看法。
 
3)一切世间的榮华富貴,好像在立位仪式的大玉璧与驷马,都不如以大道治国。
 
4)一般宗教的主持人都告诉他的信徒,信了宗教就可以有求必应,而且宗教可以赦免一切的罪行。但是老子说:“古代人如何尊贵大道,不求以得,也不求赦免你的罪行。” 老子堅持一切以顺其自然为原则,即使在信仰的问题上,也是要大家随着自然而发展的。贪求人间的一切欲望,和祈求赥免自己的罪行,都是违反自然的原则。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出道教之所以不能和道德经结合的原因。因为道教是參照佛教的思想与型式而成立的宗教,但是道德经是以“清静无为”为本的哲学思想,所以许多外国学者迷惑于道教和道德经之脱节。假如外国学者对此章有深入了解的话,就可以解决这个迷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miat42 回复 悄悄话 不求免罪,就是这样,因为个人‘我’是一个幻觉,并不真正存在,一个不存在的幻觉何来‘罪’?
7grizzly 回复 悄悄话 Very inspiring!
忘憂草 回复 悄悄话 似聖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