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我在两年前的集体爬山活动中认识的。第一次我们共同搭乘了一个朋友的车,后来自然一起徒步,因为还要同一辆车回来。第二次我开车,她是乘客之一。虽然参加的是集体活动,但一般坐一辆车的人会一路同行,不离不弃,就为了返回时方便。一来二去我们就熟了。徒步几个小时当然少不了聊天,家长里短,老公孩子,生活习惯等等都略知一二。她非常喜欢爬山。怎奈[
阅读全文]
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次学日语的机会,是公司里请的一位日语女老师。尽管没学多久,但我至今仍然记住的可怜的几个单词和短句都是那时记住的,居然没忘,三十年了。
再次萌发学日语的念头来自去年初春节期间从中国逃到日本以后。我提前了八天到日本,提前和女儿相聚当然很快乐。但也给女儿添了不少陪我出门的麻烦。尽管我经常独自走路去周边的公园散步,去超市买[
阅读全文]
前一段当我出远门在芝加哥的时候,舅舅发来了舅妈去世的消息。回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仍然不能释怀,她还很年轻啊!希望这一篇回忆能让我最终平静下来,完成我内心送舅妈一程的仪式。
第一次见到舅妈是我在武汉上大学的第一个周末。
第一个周日上午我正在宿舍里,室友们也基本都在,只有一个武汉的本地学生回家了。我舅舅突然就推开半敞着的门走了进来。[
阅读全文]

Woodlands是离市中心比较远的一个小镇。我可以肯定这里当初就是一片树林,后来一片片地把树砍掉就成了今天的城镇。所以这里的住宅区,商业区等都隐藏在密林深处。开车在主路上走除了两边的树林什么也看不见。路旁不时闪现出指示牌,才知道快到商店,加油站或者小plaza了,否则一定会错过。住宅区当然就靠路口的指示牌了,不然靠眼睛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主路上的两边[
阅读全文]

终于该看房子了。大party后的第二天我们都没有单独的安排,就晚起加上饭桌上聊天加填鸭式吃喝,一不留神就过中午了。有人已经联系好了,我们一起去看昨晚一家客人的房子。那家的女主人在饭桌上没少晒并夸赞自家的湖景房有多美,晚上照落日有多方便。得,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今天我们一行六人直接闯到家里去观赏,据说还有一家也要去,又是一个小聚会。外面又是毒[
阅读全文]
才发现这一天几乎没有留下照片,省了找照片的时间。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饭就往回赶。上午我们两家客人都有各自的活动。他们要去见同学,我们去见我家的亲戚。下午的party会有好几家校友到来,二十几口人呢。女主人这几天真是辛苦了,她每天就好像住在厨房里,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说起这家主人,人家可是正宗的上海人,但他们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杨东平笔下的&ld[
阅读全文]

在外面奔波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家,思念家里安逸,规律的生活。眼看就要到达最后一站,又会见到同学校友,而不再需要做功课看景点,心里放松了不少。加上不需要住旅馆,又少了一件事。从新奥尔良开车到休斯顿大概五个小时,这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事了。照例一大早出门,估计中午怎么都到了。一路上南方的景色依旧,高速路两旁依然是树木成林,只是树种不太一样了[
阅读全文]

还有一个整天时间,但一早就下雨,下午也不乐观。如果不下雨我愿意考虑跟着旅游团去看沼泽地,新奥尔良的沼泽地面积巨大,上面绿草树木照长不误,只是经常下半身在水里,看上去很有意思。还有个大桥也一样,据说是美国最长的桥,下面也是沼泽地,所以桥墩子也有一部分在水里。大片的沼泽看上去很美,但雨天就另说了。雨天坐船首先就不舒服,不管有没有篷子。[
阅读全文]

离开大山,我们继续赶往下一个城市,新奥尔良(NewOrleans)。这是我们此行最长的一天开车,差不多要十个小时。早上一起来就走,没时间等早餐了。离开的路还算顺利,没有绕来绕去,看来此处欺生,可我们也做不了回头客了。中间路过阿拉巴马州,我们去停一下老公曾经上过学的地方。一上午天气还算客气,偶尔下点小雨,不妨碍开车或者走路。南部的高速公路两旁都是[
阅读全文]

去大草甸子的路没有前一天远,却一直在堵车。我虽然做好了功课,却没想到如此之多的车会去那里。离着十迈就开始堵车,还是那种几乎不动的堵。按照我的想象,我们会开车停到VisitorCenter的停车场,然后徒步一大圈十一迈,中间如果走累了也有机会抄近道回来。可事实上这一大圈全部被蜗牛爬一样的车堵住了,每到一个景点就有人下来拍照,旁边走走。那些宣传的徒步者[
阅读全文]